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86 1
2012-05-01

今天有位农村干部找我,说农村真的能共同富裕吗?因为现在到处农村是制订发展规划,确定‘共同富裕的新农村’。我问他现在靠什么来共同富裕,是土地集中还是再搞人民公社。他说现在有些宣传上讲,农村干部就是要凝心聚力;带领农民建设共富的新农村。


是啊!在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中,我们不少地方的口号就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虽然也产生了很多经验,但通常却是GDP快速增长;而农村的两极分化却越来越大。正因为如此,所以新农村建设充其量只是改变了农村的住房结构;实际并没有改变农民的生活功能和品质,所以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实际也只是被增强。


首先共同富裕要求的是有平均的生产资源,而这刚好是我们社会的短板;因为我们社会的经济改革并没有平均分配社会资源,结果自谋出路的老百姓其经济增长的实力就小;因为这些没有社会资源的人,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体力劳动来换取廉价的劳动报酬。这与那些拥有全民资源的人相比,他们能有一样的价值与财富吗?看我们今天的社会,国企高管的年薪能够达到千万,而老百姓的年收入达到一万就不错了。这就是我们社会难以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源,因为大家所处的起点完全不同。


其二就是共同富裕并不是‘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概念,而是在同等付出下大家得到的报酬一样。看我们现在的国企高管,他们除了高收入外还有高补贴;同时还有各式各样的分红和奖金。而老百姓除了工资就什么都没有,这两个群体能够叫共同富裕吗?最后只能是富的越来越富,而穷的也只会越来越穷。所以说要想共同富裕,必须是国企高管的收入水平大幅度下降;而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却是大幅度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全方位地开拓老百姓的收入途径;这难道可能吗?


我们大家都知道:最根本的民生是就业,最温暖的民生是安居;最有希望的民生是教育,最令人向往的民生是分配公平;最具活力的民生是一、二、三产业的合理化。然而这刚好是我们社会目前最缺乏的要素,因为房地产成为我们社会GDP的主要来源;而三产业却是老百姓就业的主途径。就从理论上讲,这实际就是就业收入两极分化的根源。因为百分之十的人垄断了全社会的资源,而百分之八十的没有社会资源的人就来抢三产业;而三产业只能使生活成本上升,它难道还能使老百姓快速地致富吗?


本来人性就是自私自利的,而我们的改革开放刚好是打开了这个笼子;最后在改革开放中,我们中国人的自私自利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发挥。这从我们积极推动改革的过程就一目了然,我们的权力者的高收入是一夜之间的改革;我们权力者的高补贴是一夜之间的改革,我们权力者的待遇货币化是一夜之间的改革。然而当我们社会禁止小金库时,二十年过去了却是越禁越多;我们提倡清正廉洁,然而我们现在到了每天都有公款吃喝玩乐。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社会今天老百姓都开私家车了;可我们的领导者竟然一边领交通补贴,另一边还在享受高级公车。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央的将改革成果向老百姓倾斜的改革分配制度就是推进缓慢;因为这是老百姓成为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所以缓慢到根本没有动的地步。


试想在这样的人性下,我们共同富裕的积极性在哪里?难道老百姓能自己推动共同富裕的改革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再加上我们现在的社会制度已经将人分成了多元化的等级,所以共同富裕更是不可能的。试想我们现在ZF机关的临时工能与公务员同工同酬吗?试想我们的领导者能与农民工同工同酬吗?也就是说在人性的自私观念下,再加上我们现在社会的制度结构;我们的共同富裕实际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正因为不可能,所以才说这题目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共同富裕的路我们走过,那就是毛泽东时代;然而毛泽东时代没有实现的共同富裕,在思想观念倒退到人的自私起点上能实现吗?我想是不可能的,所以才说这应该是一个伪命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2 14:50:11
理想很丰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