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681 10
2007-02-17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尼尔•豪(NEIL HOWE)和理查德•杰克逊(RICHARD JACKSON)为英国《金融时报》供稿
2007年2月14日 星期三

30年前,人口爆炸被视为人类最大的威胁。如今,我们的担忧完全改变了:人口锐减的前景笼罩着我们的未来。

联合国(UN)预计,发达国家人口从2025年起将出现稳步下降的趋势。在美国以外的其它发达国家,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出现。在2100年前,日本、欧洲和俄罗斯的人口,可能会减少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即使是一些大型发展中国家,人口也会减少:中国在2030年之后,墨西哥在2050年之后,就会出现这种状况。

在领导者考虑这种前景、并积极参与有关削减养老金、鼓励生育和扩大移民的烦人争论之际,一些专家告诉我们无须担心。他们表示,人口减少可能是件幸事:生活水平将继续提高,而拥挤状况和环境方面的压力将有所缓解。相反,我们认为人口减少将在财政、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带来巨大的挑战,而领导者们还没开始意识到这一点。

让我们先从财政方面的挑战谈起。由于人口减少是受到生育率下降的推动——同时也是由于人口寿命不断上升——因此,预计人口将不断减少的国家,也必将面临老龄人口比例迅速上升的前景。以目前的生育率计算,到2050年,日本和多数欧洲国家人口的年龄中值将远远超过50岁——这意味着按照现行规定,到那时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将有资格领取公共养老金。将老龄化在医疗支出方面的影响和额外的公共成本相加,总数可能会轻而易举地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

政府将被迫做出抉择:一方面是在经济上具有破坏作用的加税,另一方面是政治上不可行的削减福利。要么做出选择,要么就不得不大幅削减其它领域的预算(如教育、基础设施和国防),或者通过大量财政赤字(并影响国民储蓄)来实现收支平衡。

撇开财政影响,实际上,人口下降可能也将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规模较小的社会,通过规模经济获益的能力也比较低。劳动力不断减少,对年度投资的要求也相应减少,进而限制了技术创新的机会,即一些经济学家所谓的“边干边学”。这样的经济对资本扩张的需求较低,它们倾向于积累不断老化的物质资本。由于新出生的每一代人都比上一代少,因此也会出现人力资本老龄化——可能缺乏年轻人特有的创新和创业动力。

想想看,生活在一个实际GDP不断下降或长期停滞的经济环境中,会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到21世纪20年代,这种情况将出现在日本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在上述地区,劳动力减少的速度将与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同样快。其影响可能是深远的。历史经验表明,社会往往对停滞的经济做出自卫性反应,社会青睐垄断、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和反移民的民粹主义。只要想想20世纪30年代就清楚了。

最后,还有地缘政治方面的挑战。当谈到安全和全球影响力的时候,国家的规模十分重要。你是生活在中国大陆还是生活在台湾,这对你的未来至关重要。你的民族从现在起的50年之后是会大得多(如印度),还是会小得多(如俄罗斯),也十分重要。与绝对规模同样重要的,是日后增长或下降的速度。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增长,并非实力或繁荣的充分条件。许多人口众多的社会都走向了毁灭。不过,人口增长却似乎是一个国家长期成功的必要条件。

历史记录很清楚:实际上,历史上每个崛起的大国,同时人口也在增长之中。整个文明社会如此,处于最快上升期的单个国家亦是如此,威尼斯、葡萄牙、英国、德国和美国等国的历史便是明证。相反,没有一个大国在崛起的同时,人口处于下降之中。

在崛起的大国里,生育率的上升与对集体命运更坚定的信念往往联袂出现。由于对未来感到乐观,家庭就会养育更多的孩子。这些孩子反过来提高了成人对于后代的关注程度。孩子和未来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是发达世界在展望下个世纪的时候,要好好反思的一个教训。

尼尔•豪是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级顾问,理查德•杰克逊是这个中心的高级会员

译者/何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2-17 18:49:00
大国崛起的条件?看看澳大利亚,“大”是什么概念?人口多,所以要更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17 20:56:00

对现在的中国而言这篇文章没有意义

你可以发到俄罗斯某论坛去

要讲就讲中国的当务之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19 00:53:00
怎么是没意义的呢?

欧美现在需要大量的移民,而作为经济大国成长中的中国无疑是一个移民出口的重地。

中国怎么面对人才流失的问题呢? 近期有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留学人员归国率最低的,而欧美

现在实行的是优秀人才移民的制度,也就是说移民不是有钱的就是有技术知识的。

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在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与就业机会的成长,以及政策上的鼓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19 03:27:00

关键一个问题,政策上的鼓励,但是该怎么样才能实施. 关于人才回归中国,中国是否应该考虑双重国籍了.

人口增长,并不是必然需要的,关键是人的平均素质的增长. 多100个文盲,只会增加社会负担,但是多100个工程师,会计师,则可以拉动经济,技术的发展.

澳大利亚现在人口是在增长,但是新移民到澳大利亚的人口,例如假如说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那是好事.

但是假如那些移民,例如现在欧洲很大数量的低素质群体,他们本身创造价值很少,不但加重了政府开支,而且更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那样的人口增长又有什么意思呢.还有香港,香港政府希望的引进技术专才和投资移民,是可以拉动整个香港的经济发展的,但是却又引起了香港本身那些缺乏竞争力群体的不满. 几年前香港政府为什么要求人大释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要限制一大批低素质的人移民到香港,而造成社会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19 08:29:00

计划生育,就是人口与资源禀赋的合适配比,人口多了要控制,少了要鼓励。

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素质,所以人口的素质比人口的质量更重要,只要人口的素质才能决定国家的强大。根本是教育和国内机制问题,这才是中国现在的真正心头大患。教育比机制更重要,不应该只看到高端的人才。为什么我们现在都是出口低附加值的产品?这就是现在缺乏教育的大量劳动力人口决定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9 8:32:0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