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虚弱在于他需要处理太多信息,人类的强大在于他形成了很多习惯。人的固定行为模式与动物应该是类似的。巴式的条件反射原理揭示了这个现象。其实人与动物相同的不仅仅在消化系统的雷同性,上升到进化的大脑层面也有相同的原理。生物进化论告诉我们,消化系统比脊椎系统出现的早,脊椎演化的大脑更是在后面,所以我们的大脑一部分在进化过程中会形成消化系统一样类似的反射机制,肚子饿了,生气了,消化系统会单独做出反应,不在大脑层面控制。所谓的下意识就是这个概念。在面对网络信息海量的今天,人类肯定还会进化更多的固定模式行为,这些行为如果被发现或研究,将成为商业行为,政治行为,经济行为学上应用的有利工具。
大街上流行的拍卖行为或许会让我们印象深刻。某店面的玻璃门上贴着大字报,上书“店面拆迁,出血或挥泪打折1-2折”,日常用品或服装,瓷器等是常用的货品。配上大喇叭的宣传,我就被吸引了几次,至少进店看看。人类潜意识里有贪小便宜的想法,以最小代价获最大收益,这个行为固化在我们的大脑的某个部分,可能跟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各种机会和空子有关,至少在三十多年中,我们见了太多的爆发户产生,他们四两拨千斤或检到宝的故事深入我们的内心,形成一个习惯。
在有人类贪婪的本性,也是一种固定模式把,在商业或经济生活中应用起来,可以看到不少的例子,抢购房子,股票,文物,一拨拨的泡沫行为。也许市场经济自由化的的原理没办法从理论上完成彻底实现也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市场能解决一切问题吗,自由交换市场能实现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经济就没有周期的理论,就没有高点和低点。人创造了市场经济,因为是人类,所以又毁了市场经济。这个问题就如人生来是平等的吗?我们只能接近,而不能达到。这个缺口要由ZF的填充,ZF的功能就在于此。
一千遍的谎言能够变成真理,在于重复性的信息接受,十分容易形成人类的固定思维,这种媒体力量的应用,极大的影响我们的行为。富二代,官二代的反面新闻,让我们形成一个下意识的负面感觉,只能说人类的弱点在于,在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要我们分析和识辨的事物太多了,我们大脑只能应用一个下意识的反馈,需要认真辨析吗?太忙了,就这么着把。政治选举中突发的新闻会影响选举进程,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台湾著名的319枪击案,我可以肯定的判断是人为策划的结果。策划人员熟练了利用了台湾人这个下一意识的悲情意识,发挥了该事件最大的影响力,时间点也在短期内,无法及时分析。还有我们社会意识形态上的右和左,这个帽子也是长期影响我们国民进行理性识辨的重要原因。媒体的长期宣传不可避免的成为几代人心灵深刻的印记。
人类社会的文化和风俗也是长期累计成为我们身上基因的一部分。升官发财,就意味着当官能发财,当了官不发财还真对不起自己呢。你就算不发财,大家也认为你发财了。这就是固化思维对我们的影响。走后门,互惠原理的充分利用,在中国历史中的记载源远流长,哪个不是沾亲带故的,实际上这个现象背后又有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人们对熟悉的人总是多一份相信。如果知道这些原理,就应该让我们在生活中增加对人的友善度,多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这个又和佛教,基督教的智慧不是不谋而合吗?如果大家都善意对别人,这个社会的熟悉度就提高了,用人自然就唯才是用了。在经济学上讲,熟悉度或信息的透明度能有效的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社会对比现象也是我们行为中一个下意识行为。乞丐出现在五星级酒店门口,多么强烈的对比,社会变的多么的不平等,这个现象多了,人的内心就会失去平衡。
人的“不患多寡,而患不均”,老子智慧发出的感喟。西方民主革命的口号之一“平等”及基督教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是不是都深刻的理会到这个人类潜在的固定意识。
对比的应用在商业上比比皆是。当你买辆汽车时候,让你在花点钱买装饰品应该不是问题吧。买某种商品时候,总有类似但价格不一的时候吧,在给你对比下功能后,你会买哪一种呢?苹果手机的营销,其他手机货源充足,苹果却时不时没货,或排队抢购。小米显然也借鉴了该原理,只做预订,无法及时供货。对比下,哪个手机有这个待遇。商店的季节打折,原来价格多少,现在多少折,网络上该广告比比皆是,几个人会去详细对比呢。我做过一次,就否定了我下的订单,所以,生活中对比原理的陷阱已经完美应用。
我们在前仆后继的跳入陷阱,谁叫我们是人类呢。人被骂残的原因不在与他没做什么事情,在于他说的与做的差别有多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考虑政客方法:应用下悲情原理,打亲和牌,给媒体小恩惠,再说明下原因,人们总是容易相信有原因的解释,最后再让时间消磨这一切吧,或者转移注意力,形成新的固定行为模式。这才是政治和商业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