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晨虹
葛晨虹,1958年生,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教育部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刊物《伦理学》执行主编。发表专、参著十余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主要代表著作:《德化的视野——儒家德性思想研究》(获2000年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道德建设论》(获99年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现代哲学》、《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研究领域:社会伦理学、中外伦理文化比较、礼仪文明。
社会兼职:
北京市伦理学会秘书长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邓小平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宣部思政会研究员
获奖:
1、《德化的视野——儒家德性思想研究》,专著,2000.9,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部级
2、《道德建设论》(合著),1999年,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级
3、《守望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论文),2005.1,获中宣部思政会及光明日报主办征文二等奖
近期著作:
《中国特色的道德文明》,著作类,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至圣先师孔子,编著、古籍整理等,昭文社(旭升代理),2003
《人性论》,专著类,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中国礼仪文化》,专著类,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6.1
近期论文:
关于东西方两种理性,《现代哲学》,2001.3
公民道德中的爱国与守法,《中国教育报》,2001.11.14
建立道德回报社会机制,《道德与文明》,2001.3
德治与法治,《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三期
学术道德建设必须加强,《高校理论战线》,2002.4
道德是一种理性智慧,《人民日报》,2002.5.11第6版
中国伦理学10年来研究热点透视,《新华文摘》,2002.8
实践雷锋精神在今天是否必要和可能,《高校理论战线》,2003.3
克隆人:人类基因研究的困惑与挑战,《高校理论战线》,2003.7
学会感激,《人民日报》,2003.6.17第九版
公民道德建设与高校德育,《中国教育报》,2003.9.30第4版
道德激励机制应更加制度化,《人民日报》,2003.8.11
伦理学热点问题扫描,《人民日报》,2003.8.8第九版
公民道德建设中的诚信规范,《光明日报》,2003.9.30第1版
公民道德建设中的诚信规范,《高校理论战线》,2003.10
当代小公民成长中的道德传递问题,《道德与文明》,2004.1
道德奉献应与道德回馈同在,《人民日报》,200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