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4015 2
2012-05-04

迪拜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郑良英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湖北  武汉  430064)


【摘要】 本文通过对迪拜债务危机原因的分析,阐明了迪拜债务危机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的警示作用,提出中国经济发展不能重蹈迪拜的覆辙,应在产业结构、金融政策和外汇管制上进行调整,保证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关键词】 迪拜债务危机 外债  房地产泡沫  
当全世界都认为经济危机即将探底或者已经探底时,2009 年11月25日,阿联酋之迪拜酋长国ZF宣布,将重组旗下最大的国有控股主权投资公司迪拜世界,公司所欠约600亿美元的债务将至少延期六个月偿还,其中包括迪拜世界下属地产巨头纳西勒公司即将于12 月到期的35亿美元伊斯兰债券。房地产泡沫、过度的金融投机行为、缺乏约束的金融业引发的危机,导致美国经济泡沫破灭;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迪拜。而由于房地产业造成的迪拜债务危机又能给中国带来什么启示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迪拜经济的崛起
迪拜是7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面积第二大酋长国,位于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湾的咽喉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上世纪60年代末,石油的勘探开启了迪拜现代经济的发展历程,石油财富的积累让迪拜得以在20世纪70—80年代大力开展基础建设。但由于石油储量并不丰富,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迪拜开始致力于多样化发展。凭借其开放的经济政策、良好的地理位置,经过短短30年的发展,迪拜已经成为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交通中心、信息中心、展览中心和商品分拨中心。与此同时,迪拜还将出口所获得的石油美元存在国外进行房地产和证券投资。对冲基金、衍生产品市场等为石油美元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其主权财富基金积极参与跨国投资,曾获得丰厚的收益。
迪拜经济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ZF在1998年开始推出的房地产振兴计划。ZF的刺激计划使得迪拜房价从2004年至今翻了4倍。通过投资房产和基础建设,迪拜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资,推动了旅游业、高端房地产业、金融业的发展,也推动了迪拜经济的二次繁荣。
二、迪拜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剖析
1、ZF政策导向性失误导致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
由于迪拜的石油资源开采到2010后即告枯竭,迪拜当局意识到仅仅依靠有限的石油资源难以持续经济增长,因此,迪拜ZF迅速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采取多元化的经济发展策略。迪拜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把自由贸易区与旅游业相结合。作为自由贸易免税区,它吸引了无数人来迪拜投资和消费。自2001年起,迪拜ZF旗下的国有企业也开始在世界各地开展大型项目建设,涉及领域包括房地产开发、港口贸易等等。同时,迪拜ZF还在国内推行大力发展房地产的经济政策,使得迪拜在短时间内成为拥有世界地标最多的国家。正是因为ZF的政策导向性作用,迪拜的国有企业纷纷投资房地产业。在过去四年多时间里,迪拜以建设中东地区物流、休闲和金融枢纽为目标,推动了3000 亿美元规模的建设项目。在此过程中,迪拜ZF与国有企业的债务不断增加,债务总量达到了近800亿美元。
这种急于求成的赶超心理、追求经济的超常规发展,造成迪拜ZF政策导向出现失误;受ZF政策导向的影响,迪拜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于房地产业、过分依赖于房地产市场房价地价的炒作,引起国际热钱大量涌入,导致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而最终破灭。
表1 迪拜的房地产价格走势

  


   

  
  


  2007Q1

  
  


  2007Q2

  
  


  2007Q3

  
  


  2007Q4

  
  


  2008Q1

  
  


  2008Q2

  
  


  2008Q3

  
  


  2008Q4

  
  


  2009Q1

  
  


  2009Q2

  
  


  2009Q3

  
  


  价格指数

  
  


  100

  
  


  117

  
  


  120

  
  


  125%

  
  


  178

  
  


  206

  
  


  216

  
  


  199

  
  


  117

  
  


  107

  
  


  114

  
  


  增长率

  
  


  0

  
  


  17%

  
  


  2%

  
  


  4%

  
  


  42%

  
  


  16%

  
  


  5%

  
  


  -8%

  
  


  -41%

  
  


  -9%

  
  


  7%

  

(资料来源:Colliers International House Price Index, Third Quarter 2009.)
2、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结构失衡
根据调查显示,迪拜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以虚拟经济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造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失衡。2001年以来,地产业年均发展速度达到了37.4%; 2003年起,迪拜旅游业的收入已经超越了石油收入,占到GDP的10%以上。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代表实体经济的石油产业只占迪拜GDP的6%,而代表虚拟经济的地产业则占20%。
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额繁荣,迪拜ZF自2002年起,允许外国人持有房地产。同时迪拜以建设中东地区物流、奢侈旅游和中东金融枢纽为目标,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积极推进3000亿美元规模的建设项目。
虽然虚拟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迪拜房地产的投机需求,但也为迪拜的债务危机埋下了不可避免的隐患。迪拜石油资源并不丰富,它无法像其他海湾地区的国家那样,通过出口石油来得到持续固定的收益。这个很小的经济体,却借用大量资金来支撑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其负债规模与经济规模的比例之大在世界上是很少见的。尽管银行通过信贷扩张、增加流动性来缓解借款者的压力,但这些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害,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迪拜在过去数年里所依赖的发展道路是不可持续的,它无法保证迪拜从这种发展模式中获得足够且持久的利润。因此,迪拜的发展模式从一开始就注定难以维系,而且必然崩溃。
3、过分依赖外资难以抵御外部冲击
迪拜以虚拟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大大降低了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加之迪拜国内基础货币储蓄并不多,为了大力发展房地产和旅游业,只能依赖外部贷款。在国际经济环境大好时,国际投资者看好迪拜,于是大量热钱纷纷涌入。目前该国债务总量为800亿元,大大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其中,ZF或ZF担保的外债236亿美元,占其GDP的30%左右。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投资者信心下降,国际投资大幅减少;加上全球信贷紧缩政策,导致迪拜资本流入急剧萎缩。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统计,2008年由于商业银行收紧信贷,大量资本流出阿联酋,导致其资本账户出现550亿美元的赤字。同时,由于迪拜货币迪拉姆与美元实行固定汇率,美元贬值预期增强进一步加剧了迪拜的资本外逃,资金链严重断裂。为了偿还到期债务,迪拜ZF不得不多次增发债券。这种ZF过度举债的风险极有可能引发财政危机,影响社会稳定,更无法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然,迪拜危机爆发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房地产的过度膨胀,但其本质原因是迪拜的发展模式出现问题。

(未完,后续内容见附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4 21:18:04
(续接帖子结尾处)

三、迪拜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抑制房地产泡沫
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2009年到现在,经济复苏的特征是包括股市、楼市这类虚拟经济先于实体经济复苏,而且房地产可以说是非理性的复苏,而庞大的刺激经济计划中,对房地产的投资更为惊人。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 年第二季度)》,2009年上半年7.4万亿元天量信贷的具体流向:基础设施行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6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占全部中长期贷款51.6%。在房地产救中国的论调下,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自己最火爆的一年,二手房交易量是过去三年的总和,各地房价大幅飙升,差不多都创了历史新高。房地产业毫无疑问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地方财政对于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太高,单纯依赖卖地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无法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一旦土地使用资源匮乏,城市的发展将会陷入动力不足而导致经济危机甚至社会危机。
著名经济学家泽尔腾先生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隐忧是房地产市场存在大量泡沫。无独有偶,根据相关机构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中国大城市的房屋空置率已经远远超过10%的国际警戒线。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连续7年来,中国的房价大幅上升,远远脱离民众的购买水平。如果中国不从迪拜身上吸取教训,不能够充分认识到GDP过分依赖房地产业的弊端,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那么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迪拜。
2、制定健康合理的金融政策
迪拜爆发债务危机的另一个重要诱因是迪拜的金融政策出现了严重失误,长期实行迪拉姆与美元挂钩的汇率政策。因此,对于正处在经济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而言,应该吸取迪拜的教训,制定健康合理的金融政策。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健康的水平上基本稳定,有效监管和控制国际热钱,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抑制资产价格的过快增长,避免资本市场出现动荡,不仅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于正在复苏的世界经济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合理利用外债,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过度依赖外资只会降低经济实体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因此必须合理调整外债与GDP的比率,保持合理的债务结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爆发的拉美国家债务危机与2009年底爆发的迪拜债务危机的相似处就是外债的规模过大,外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并且很多国家的外债规模都是超过了其国民生产总值,严重影响了偿债的能力,致使丧失举债信用,堵塞筹资渠道,形成恶性循环。
从我国对外负债的角度看,截至2009年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近4千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约为2220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57.39%。虽然目前我国外债总额还未达到国际警戒线,但是短期外债比率远远超过了25%的安全要求,势必会给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带来挑战。从地方ZF负债的角度看,截至2009年底,我国地方ZF负债总余额将达到8万亿左右,相当于GDP的1/4,其负债总规模将超过地方ZF全年的总财政收入。这些借贷资金给地方ZF造成了隐性赤字和债务负担,带来了巨大的财政结构性风险。同时,这些资金中85%以上都来自于银行体系,一旦地方ZF债务风险积聚,势必会对银行产生重大的冲击。因此,只有改善债务结构,合理调整债务比,才能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MEED, Moody’s Estimates Dubai’sBad Debt is $25bn, 5November, 2009.
[2] MEED, Dubai Distances itselffrom $63bn Debts, 27 October,2009,
[3] 黄梅波、熊爱宗:迪拜债务危机:原因、走向与影响[J].环中国圈国家发展论坛,2010(1).
[4] 郑兰祥、门志路:迪拜债务危机及其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6).
[5] 徐智仕:迪拜债务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启示[J].企业经济,2010(3).
[6] 杨富民:迪拜债务危机带来的警示[J].经济导刊,2010(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23:22:40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