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国次贷危机一样,此次迪拜债务危机爆发与房地产业颓势息息相关。目前,
危机还处在“进行时”中。尝试厘清其风险累积的过程,分析其可能的发展路径,或
有助于各方更好地吸取教训、规避风险。
迟来的危机
业界普遍认为,迪拜债务危机源于其长期倚重外来投资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
多年来,迪拜房地产业积累了大量泡沫,随着条件变化,当地房价缩水明显,不少在
建大型项目被迫停工,资金链断裂,出现偿付困难。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金融危机期间,迪拜的相关债务没有到期。另外,作为新兴
市场中的一个亮点,迪拜一度成为国际资本追逐的热土。这些因素都暂时掩盖了迪拜
的债务问题。如果把全球金融危机比作大地震的话,迪拜债务危机相当于一场余震。
美国资本经济咨询公司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迪拜的问题不是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开始
,而是全球资产泡沫破灭的“迟到后果”。
迪拜事件发生之初,导致全球资产市场动荡明显。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需要密切关
注其风险,甚至有人警告其可能引发第二轮金融危机。
美国布朗兄弟哈里曼银行的数据显示,不包括迪拜债务,今年6月底全球各银行
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债权总计约1230亿美元,欧洲的银行占72%,其中英国
占41%,美国和日本的银行分别占9%和7%。分析人士担心,迪拜的债务违约会
在海湾地区甚至新兴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届时欧洲银行可能首先受到冲击
,并产生连锁反应。
此外,迪拜债务违约还可能对一些与之存在密切劳务合作关系的国家产生影响。
迪拜是印度的重要劳务输出地,一些印度地方官员就建议政府为可能到来的海外汇款
萎缩和劳工回国潮做好准备。
不过,目前多数政界人士和行业专家认为,迪拜问题远不能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
引发的“金融海啸”相比,世界不会因此再度陷入危机。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全球各银行在迪拜债务上的风险头寸约在120亿美元。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文章分析,迪拜债务违约发生后,针对美国金融机构信用的
保险费用有所上涨,但由于美国各银行的风险敞口较小,美国金融业尚未受到重大影
响。
还有观察人士谈到,作为迪拜主要债权方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处理债务危机上有
比较成熟的经验,加之迪拜世界集团难以撇清的官方背景,企业债务也许最终会转化
为政府债务处理。
脱困的路径
为稳定市场情绪,阿联酋已经宣布将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阿联酋中央银行1
1月29日发布声明说,阿联酋各银行和在阿设有分支机构的外国银行可以求助于“
一个特别额外流动性工具”,此举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欢迎。
沙特阿拉伯法国银行-农业信贷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约翰·斯法基阿纳基斯指
出,阿联酋的当务之急是避免银行挤兑,同时迅速推进对迪拜世界集团的债务重组。
不过,迪拜方面迄今没有出台具体的重组方案,而且表示企业债务和政府债务不
应混为一谈。迪拜世界集团的主要债权方也未作出正式回应。但据阿拉伯媒体报道,
迪拜世界集团为化解危机正在酝酿四项债务清偿方案。以色列《团结报》11月29
日援引不具名人士的话说,尽管一些债务人可能要求迪拜世界集团抛售优质资产清偿
债务,但总体而言贱卖资产对债务人和债权人都不利。
目前各方谈论最多的方案是由资金雄厚的阿联酋另一酋长国、拥有巨额石油资金
的阿布扎比有选择地为迪拜世界集团提供支持。据报道,迪拜领导人日前与阿布扎比
领导人举行了会晤,以寻求后者的帮助。
美国环球通视有限公司的经济学家扬·伦道夫指出,迪拜有必要实施资产重组,
“把优质资产从不良资产中剥离出来”。阿布扎比没有债务负担,拥有世界上最大规
模的主权财富基金,因而可以轻易解决迪拜的问题,问题在于采取怎样的方式和价格
。
分析人士判断,重组的重点将集中在房地产和外国投资领域,迪拜、阿布扎比和
债权人等相关各方将围绕资金支持的条件和价格,以及债务重组方案问题展开一番讨
价还价,直到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