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会计与财务管理论坛 七区 会计与财务管理
1600 2
2012-05-04

会计等式变革:迫在眉睫
  尉然
  (江西华泰会计师事务所,江西九江,332000
  
  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产物,并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纵观会计发展史,其实也就是会计等式不断演变、进步的历史,从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计量当然是会计发展的进步,由于公允价值更强调资产现时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提供更可靠、相关会计信息,但公允价值并非物美无缺。2008年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公允价值的致命缺陷,表相体现为顺周期性,内在根源在于公允价值会计仍然沿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等式,从而造成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失真。现行的会计等式产生于15世纪末,由意大利数学家、近代会计的奠基人卢卡.巴其阿勒首先提出,他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通过数学运算方法建立了西式复式簿记的基本方程式,即一个人的所有财产=其人所有权的总值。这个公式被西方会计学者奉为会计的基本记账原则。历史成本形成的会计等式理论建立在以历史成本法计量属性基础上,其会计报表反映的以历史成本将不同时点、不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进行累加,从而产生相应的会计恒等式。在货值稳定,社会生产力保持不变情况下,故净资产等于所有者权益的会计信息是可靠的、有用的。
  到目前为止,会计等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在此期间,世界经济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了,财务会计确认范围也不断的扩大,纯粹的历史成本模式已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出被计量对象的现时价值。因此现行会计等式的理论缺陷表现在:(一)、依据的前提已发生变化。现行的会计恒等式的理论建立在以历史成本法计量属性基础上,而历史成本存在的前提一是币值稳定假设,二是社会平均生产率不变假设。随着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名义货币发生变化的话,从根本上动摇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由此形成的会计恒等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内涵并非一致。净资产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过去形成并已实现的应该由所有者享有的经济利益。事实上,企业净资产从来就没有等于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价值变动也不是所有者权益自身变动。从资本市场来看,几乎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等于股价,因此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值得怀疑;(三)、净资产=所有者权益与现实不符。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由于不考虑时间因素对会计计量影响,因此,形成了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采用现行市价计量,由于所有者权益价值来自资本市场交易的结果,企业资产、负债不能决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在现行成本计量下,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价值来自买价及相关费用,因此所有者权益价值并不是来自企业资产、负债得减项;在现值计量下,企业所有者权益价值来源于未来盈利水平,而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投入成本、现行市价、现行成本无关,因此也得不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论。(三)、公允价值会计等式存在严重缺陷。与历史成本计量方法最大的不同:公允价值将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视为利得或损失反映在所有者权益当中,也就是说公允价值理论将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视为所有者权益价值自身的变动,并形成公允价值的会计等式:资产公允值=负债公允值+所有者权益,其缺陷在于:1.公允价值计量的所有者权益是清算价值并非是该时点现行市价。2.价值属性不清晰。根据公允价值定义,显然公允价值采用混合计量方法,包括历史成本、现行市价、现行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等,因此其反映所有者权益价值属性不清晰,3.现行公允价值计量相关性不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更可靠、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供决策服务,在公允价值计量下,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发生各自变化,因此影响所有者权益价值的因素也并非由资产与负债决定,那么在公允价值计量下,仍然沿用历史成本形成会计等式,是否妥当、合理呢。考虑到资产、负债、所有制权益各自变化,新的公允价值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价值变动。该等式既符合客观实际,也体现科学逻辑,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便于投资、决策。
  科学态度表明,科学真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适用的,会计等式也应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不同的变化,以历史成本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必然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随着财务会计学的发展,公允价值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行的会计恒等式必将发生变革,我们期盼这一天到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4 22:43:31
一家之言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0 11:30:22
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的权衡本质上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取舍。关键在权衡和取舍,楼上的文章完全一边倒,没啥营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