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20089 发表于 2025-3-12 10:23 
心里很高兴,你还是看懂了我的回帖,基本上赞同了我关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看法。
不过,对你 ...
据《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法会上拈花示众,大家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心领神会,知其意旨。于是佛便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所谓“正法眼藏”这种“微妙法门”,就是指的禅宗教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指禅宗教理不依靠文字流传,是在传统佛教经典之外传承的教义。禅宗之所以提出这种主张,是认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不认识文字,也同样可以把握佛理。
首先没有人类之前这世界已经存在是事实。
我们所谓的客观只是在人类的角度尝试描述,甚至使用人类创造的文字是解说。
一个说俄语的人解释世界,不懂俄语的听不懂,就是第二语言是俄语的人跟母语为俄语的人了解也不会一样。
而语言只是描述和解说,而不是物质本身。
当我们用科学解说月球的时候,误差比较少,但每个人都了解和想象还是不一样。
但我们感性去描画月亮的时候,差别就大了,月圆病,嫦娥,伊斯兰星月旗。。
一个从来未看过月亮的盲人,任你千言万语,他都只能是有朦朦胧胧的印象。
我们从纪录片看见一头狮子,如果面对面看见一头狮子,完全两回事。
但一个从不知道狮子的婴儿,他可能根本不怕狮子。
不立文字,就是如实的世界根本无法由文字去认识。
而人类无论自以为怎样客观,其实依然是从人类的角度去认知。
赵州茶的公案,赵州看见谁都说:"吃茶去"。他看见是众生平等,没有阶级美丑老少,都是人。
有一个有趣小故事,男女授受不亲,出家人戒色。
一个老和尚带着年青和尚下山化缘。回来时看见一个年轻貌美姑娘在河边发愁。
老和尚立即走过去问:姑娘想过河吗?我背你过河吧。过了河,放下了姑娘,姑娘谢别。
小和尚觉得老和尚这样做应该是破了色戒。大惑不解。
到了寺门口终于忍不住说:师兄,师父平时要我们守戒,你刚才犯了色戒呀!。
老和尚笑着说:你指刚才的姑娘吗?原来你还未放下,我早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