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请
点击此处
*火山口---欧元区
我们要的不是德国的欧洲,而是欧洲的德国
——托马斯·曼
当我这一代人提起欧元时,似乎它已经带着悲剧色彩。欧洲债务危机将欧元推至火山口,新闻画面中充斥着焦灼的领/导人、不断爆发的工人罢Gong及公民You行、混乱的资本市场与不堪的欧洲央行。而这一系列的政治肥皂剧并没能成功把它从火山口拉回来---如果说希腊的债务减记(既赖账)也能被视为拯救欧元的重要一步的话,那么世界上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债务危机,不让赖账可以触发“集/体/行/动条款”(连环计?),实在不可以就任由道德风险肆虐,干等债务货币化。
比较讽刺的是,历史上ZF既是赖账的最佳代言人,而不依靠债务货币化(本质是税收和全民埋单)而通过可持续的收入解决自身财政赤字的似是只有巴基斯坦(房四海)。
要分析欧元区目前的情况,还需要追溯其历史。在这里我就不再复制粘帖各类基本史料了。您可以点击以下的链接详细了解那些欧元区的重要历史进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与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共同组成欧洲共同体。(
《布鲁塞尔条约》)
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
欧洲议会
《单一欧洲文件》---赋予欧共体理事会更大的权利,并给予欧洲议会立法权。
《申根协定》---边界开放、人员自由流动(最优货币区的理论基础)
《德洛尔计划》---货币一体化的计划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通过并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
《阿姆斯特丹条约》
《尼斯条约》
《欧盟宪法条约》
《里斯本条约》
欧共体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建立了“蛇洞机制”(既对内小幅度浮动汇率,对外稍大)。对外利用汇率的变化调节国际收支,对内稳定欧共体内部的商品、劳务特别是资本流动。在1973年美元大幅度贬值以后,欧共体放弃了对外的稳定浮动机制,并同时开始寻求货币一体化。提到这一点,不得不谈一下欧元之父---蒙代尔和他的理论。蒙代尔在提出最优货币区这一解决方案前首先认识到三元悖论这一困境(既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间的契合,独立的货币政策、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间的选择),其后把欧元区作为试验田。但现如今欧元区陷入困境,我们可基于欧债危机分析其理论失败的原因。
*蒙代尔-凯恩斯主义者还是自由主义者?
公认的,蒙代尔被视为一位凯恩斯主义者,因为其理论基于凯恩斯模型(在那个时代,要不是凯恩斯模型,压根就不会有人注意---蒙代尔),而他的确深受凯恩斯本土货币价格(本国利率)和对外货币价格(汇率)双稳定的思想影响---作为一个固定汇率政策的坚定维护者,他的理论大概会被国内的自 由主义者视为一个反价格反自由市场的老古板(正如同他们在火车票价的观点上一样)。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1963年,肯尼迪总统采纳了蒙代尔的政策组合(一开始被否决),既紧缩银根并削减税收。这显然与凯恩斯主义扩张政策是相反的,后者要求政 府加大开支并让货币涌入实体经济以刺激就业和经济增长,并忽视了通货膨胀的危害(货币幻觉)。从这点上看,对于封闭的经济,蒙代尔是一个供给经济学者。(原理是,你向一样东西收的税越多,你在这上面得到的回报就越少,这就是问题所在。如果税率高达70%或者80%,人们如果有能力的话,就逃到其它国家去了。或者是转移到其它税收不是那么高的或者不用纳税的行业去。人们情愿换工作,干吗要花80%的精力为政 府工作啊。人们都是很自私的,经济理论一般也建立在人的这种自私心理上。人有的时候是很自私的---蒙代尔接受诺贝尔奖时的采访原话)
那么我们继续深究其为何支持干预的固定汇率而并不选择浮动汇率。在这一点上自由主义者误解了蒙代尔的看法,蒙代尔之所以反对浮动汇率,一大观点是因为浮动汇率太不稳定(这其实是一种古典经济学的乌托邦的延续,因为存在禀赋和买卖博弈,价格的长期稳定和均衡像是浮云),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意识到在垄 断货币发行权和财政 主权的前提条件下,ZF可以随意控制货币总量和国际收支表,甚至参与汇率投机(虽然存在金融远期市场),浮动汇率和国内利率的“真实价格”受到ZF的任意控制,这更像是一个“基准价格”(和铁道部火车票的问题完全一致,当你垄断车票的供给的时候,就不存在真实价格),即便在金本位制度之下,ZF也难以抗拒赤字冲动,将黄金兑价玩弄于鼓掌之间(一旦这个兑价不合意影响到了其货币政策的主导,就放弃黄金)。除此以外,蒙代尔对于ZF财政预算均衡这一假设很不感冒,因为一二次世界大战仅只有德国才做到了财政自律。
蒙代尔对于固定汇率的偏好的一个重要理由既是:虽然这个价格被消除了,但是在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自由流动是自由贸易的基础,而鲜有人会反对自由贸易,除了一些集权国家)的条件下,国际收支决定了外汇储备资产的变动,独立的货币政策没有任何意义(既ZF失去了对货币量的控制权);而同样的蒙代尔认为财政政策也会受到固定汇率制度的限制,因为大幅度的财政赤字将引起投机资本对其货币的供给,从而威胁其固定汇率(东南亚危机是该观点的实证,但最后他们放弃了固定汇率宣布大幅度贬值。且在那样一个权/ 贵主导腐 /败 /肆 /虐的市场当中,ZF不在乎财政自律简直是板上钉钉的)。无法维持预算平衡和无法持续举债的国家若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并不合适,因为当其债台高筑难以偿还的时候,货币化是其唯一的选择,而一旦ZF采取货币化处理,这意味着他重拾了货币政策主权。
故蒙代尔寻求的是通过消除固定的汇率及资本的自由流动来限制ZF的财政赤字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预算平衡被视为健全财政的标志。凯恩斯革命首先就摧毁了这个信念,开启了财政创新的时代---蒙代尔),而浮动汇率制度下,ZF拥有货币主权,且财政政策并不受约束(且存在道德风险,如赖账、减记和违约)固定汇率则不会,因为一旦ZF出现主权债危机,其利率会出现风险贴水,反过来约束财政。但是,蒙代尔并不完全反对,浮动汇率。因为在其最优货币区理论当中,浮动汇率是货币区与货币区间采取的制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深信货币区间的浮动汇率更为稳定和均衡。(这一点上他受均衡帝马歇尔的影响太大)
我们抛开货币区间的浮动汇率与国与国之间的浮动汇率之区别不谈,先来看一下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缺失。
蒙代尔认为最优货币区中的自由流动可以冲销掉内部贸易不均衡的问题,理由是人口和资本会向高工资和高回报流动,从而导致相对优势的削减,这一个过程本来是通过汇率的上下浮动所调节的。欧元诞生以来,最优货币区的好处在于降低汇率交易的成本,促进了欧元区间的贸易往来和绝对量,规避了汇兑损失和汇率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溢价;其次为货币主权的丧失使得欧元区拥有更为稳定的通胀;最后,欧元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另一可以抗衡美元的结算货币。
但是,这个体系是有漏洞的。而这些漏洞导致了欧元的溃败。
1.《马约》对各国ZF的财政约束并不完善,甚至德国和法国两大核心国的财政状况曾不达《马约》的要求。(事实上,在欧元全面使用的2002 年,作为欧元区核心的德国和法国财政赤字就双双撞线,分别达到了GDP 的3.75%和3.1%)
2.虽然欧元消除了弱国的信用溢价,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3.较为诡异的是虽然蒙代尔一再强调最优货币区对ZF财政预算的要求极高,但是《马约》并未统一财政权利(这直接导致了债务危机)
4.虽然欧元区的贸易和投资活跃度比货币一体化前更强且绝对量更大,但是结构更失衡(德国占优)。
5.而各国ZF和公民对通胀和就业的偏好情况不一样,这些条件的满足基于独立的货币政策,而由于欧洲央行采取更为紧缩的货币政策,那些宁要通胀维持就业情况的国家无法满足其发展需要,只好通过财政手段维持需求和增长,这进一步加剧了欧元区内部的失衡。(虽然失衡并不是问题,但是由于政客需要讨好选民,不得不要促进增长)
6.福/利主义思潮和东南亚的崛起使得失业加剧,福利和保障压力加大,刺激ZF采取更为激进的财政预算,且企业竞争力开始下降,高杠杆消费成为私人的普遍偏好。
7.资本和人口自由流动的假设与现实中的情况背离,再为相似的文化也很难让一个葡萄牙的导游去德国造汽车吧?语言、民/族、文化和产业结构的差异都会限了劳动力在最优货币区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德国
-----------------------------------------------------------------------------------------------
*现状
显然,以上的内容已经足够成为我看空欧元的理由,下面再谈一谈欧债危机给我的联想。
我认为如果按照蒙代尔的设计理念,欧元区未来只有两个发展方向---财政统一和最优货币区的再分/裂(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如欧元A区或欧元B区:这等同于你将同质性更高,偏好更为一致的经济体做一个精分以后,再将其纳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货币体系。而财政统一的想法如篇首语所说,主导权掌握在德国人手里(以后还会详说一下德国)。
最优货币区的理论让我想到了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老哈似乎也是一个固定汇率的偏好者?),哈耶克在寻求浮动汇率的条件下如何消除政/府的货币垄/断发行权(显然负债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在货币自由竞争条件下是否会发生与最优货币区雷同的问题呢?比如:中国人真的会使用某种私人货币哪怕其价值明显超越贬值的人民币吗?事实是在西班牙失业的人并没有去努力在德国找工作,其次一种货币的供给者如要竞争现有的法定货币,这种货币必须依靠商业银行通过贸易结算(支配、承兑汇票)推广,且没有商品愿意以私人货币流通的问题似乎也无法自然解决(显然比特币可供交换的商品就特别的少)。所以我认为把最优货币区和货币非国家化结合起来看的话,是否一个同质性商盟或者集团性质的资产支持货币竞争更有利于稳定的浮动汇率?是否只有经过大浪淘沙似的百里挑一才可以推行自由货币竞争的浮动汇率呢?(有待思考)
另一个想法是,目前国内的财政情况与之前欧洲的情况非常相似,甚至情况更糟糕(因为计hua生/育限制了人力资本的自然调节,导致劳动力要素价格波动和就业失衡;其次由于人口数量问题ZF的财政开支压力更大;三公压不低、腐/败、权/贵;户/籍/制/度和各类监管导致了人口和资本并不能自由流动;房地产泡沫;土地财政等等)。中国有一个畸形的蒙代尔三角,地方ZF有如欧元区各国(仅有财政主权),无货币主权,财政自律更是天方夜谭,民间也已经曝出不少地方债的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会否扩大?如果从支的角度出发,显然已经失控,而从收的角度出发,土地财政收入是大头,没有了这块收入,怎么办?其次减税真的可行吗?税收下降以后地方ZF如何维持财政可持续性?更不用说财政扩张和刘易斯拐点带来的其他通胀和就业问题。最为有信号意义的是---国内近期刚开国债期货和地方ZF发债券,这是否意味着吃完土地饭要开始寅吃卯粮了呢?财政上的不自律意味着预期中的货币不自律,这如果伴随着资本项目的放开和汇率的放开,会有什么后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