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价值论总公式,T/t=x 元/W,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x 元/W,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量即广义剩余劳动同步等比增加,表现为劳动价格(x元)和使用价值或剩余产品(W)同步等比增加。这种剩余产品的增加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但并不一定会导致资本主义的存在。根据马克思的规定,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一无所有,资本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生产方式,而这种生产方式并非是贯穿人类社会全部历史的,马克思本人也认为它必然会被更高级的生产方式所代替。至于这种替代是采取渐进形式还是突变形式(例如暴力形式),那是另外的问题。——所以我说“人与人一起生产的大量剩余劳动”未必导致资本主义的存在,它也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的不存在。
广义剩余劳动表现为货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既表现为集中,也表现为分散。表现为积累和消费,投资和储蓄。表现为合理地分配和不合理的分配,甚至两极分化。总之,剩余劳动的运动是复杂的,呈现多种形式。
剩余劳动如果大量的用在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率的提高,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的节缩,表现为边际下降。其结果是社会财富的增加。
令人遗憾地是,人类自己并没有很好的“用剩余劳动来产生更多的思想、理论、技术,以利于形成全社会的自我认同感”,人们每天都在按照比丛林法则更残酷的超丛林法则争斗,大量的金钱用在武装和战争上。——只有认同货币的人本位,才能提供和谐理论的经济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