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00 1
2012-05-06
心病如何医? 安东尼娅•马卡罗 , 朱利安•巴吉尼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精神科医师

心破碎了真能修补吗?用什么工具?——用缝衣针缝,还是用强力胶粘?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从分手后的万念俱灰中缓慢而痛苦地恢复的过程。不过,与这个过程更为相似的是瘀伤、扭伤等组织损伤的恢复过程,而非东西打碎后的修复过程。你无法“修复”扭伤的脚踝,但能通过休息、提供支撑和采取防护措施让它自己复原。
这实际上意味着什么?就目前来说,你可能需要慢慢来,采用匿名戒酒会(Alcoholics Anonymous)最有效的12步传统戒酒法。你可能会变得很想不开,无法真正相信自己会在未来某个时间变得不再痛苦。接受你的现状——甚至享受一会儿悲伤的感觉。尽管你觉得世界都灰暗了,你还是要尽量往前走,直到有亮光开始驱散围绕在你周围的灰雾。
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反思也是有用的,不是回忆过去的种种来折磨自己,而是抱着学习和成长的目的、用智慧去反思。比如说,你可以审视那些造成持续痛苦的不良思维方式。如果有人表现差劲,你或许有权感到委屈,但你没法要求永远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你必须抵抗这样的想法:被拒绝就意味着你不可爱、无法维系一段感情。同时,审视你在整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思考未来是否需要改变行事方法,这或许对你有所帮助。你或许认为,你碰到的是一个毕生难遇的好机会,你却搞砸了,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挥之不去的悲伤并不意味着生活已失去意义,抑或你再也开心不起来。最终,你最好接纳一段感情的全部——痛苦,短暂的快乐,以及那些轻松的瞬间。
哲人
逻辑学家会一眼注意到,鲍勃•迪伦(Bob Dylan)那首歌《一切都破碎了》(Everthing is Broken)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如果这首歌真如粉丝们宣称的那样完美,那么它就成为了歌名中那个论断的反例。说这首歌完美就是对歌本身的反驳,因为歌名说明这首歌本身也是“破碎的”。
这似乎是个书生气的文字游戏,但背后却蕴含了有关“破碎”的一条真理:尽管在某种意义上缺憾意味着不完美,但如果没有缺憾,人生就不完整。人类存在的过程,就是抵抗衰弱和毁灭的过程,而这种与混乱的抗争终将是徒劳的。人生仿佛立在海岸上的建筑,一些经历和努力甚至无法抵挡潮起潮落的冲刷,还有一些努力则会被时间的波涛缓慢地侵蚀掉。或许没有混乱的人生会更好,但这样的人生会变得面目全非,我们全然不知这样的人生还算不算“人”生。
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我们认同一切都是破碎的(不管怎样,从长期来看是这样),我们就只能尽力让自己的人生完整。而这意味着破碎不是人生的偏差,而是人生的一个核心内容,它让我们学会欣赏人生的短暂和不完美。“每样东西都有裂痕,”另一位音乐诗人伦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唱过,“光从裂痕处漏进来。”
因此,心碎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这样想:必须将心修复如新。罗马圆形大剧场如今以半损毁的样子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壮观与它新建成时的风光迥然不同。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壮观内涵更丰富,体现了一种持久和成熟。岁月留在我们心上的刮痕和印记,也可以视作我们具有适应力的证明。
最需要修补的是一种执念:希望事物长久如新、拒绝接受任何凹痕和刮痕。接受这些痕迹,你的心或许不会得到修复,但痛苦或许会少一点。
请发电邮至shrinkandsage@ft.com,向“精神科医师与哲人”提问。
译者/吴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6 12:32:31
心病不好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