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6-25 17:50:00

朴实点说,从商一个基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市场销售利润,大M选的地方都很好,去了可分一杯羹,何乐而不为?超市也一样,去了能不能分一杯羹?一般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因为替代性。没准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另外一个角度,大M是KFC的竞争对手,他选择了好地方,我应该去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5 18:04:00

我认为可以用中心地理论来解释,对于快餐店来说分两种情况,在市中心群聚和在其他地方分散分布,对于市中心来说,第一,麦当劳和肯德基的竞租曲线应该比较陡峭:主要是针对流动人口而非居民,所以容易集中开在流动人口较多、购买力较强的市中心闹市区.第二,由于不是针对居民,所以可能要坐车来回,而中心区是交通枢纽区,而且吃快餐即使打包也很容易携带,顾客交通成本较低,市中心的辐射面较广,因此对店铺的可能容纳数较大.第三,由于产品的替代性较强,所以开在一起也可以互相享受外溢效应. 对于散步在其他地区的麦或者肯来说,可能主要是针对固定的本地客户,如学校(快餐爱好者的聚集地),再加上替代性强,这时就可能会面临一个最低门槛问题,因此不大可能出现两家群聚的情况.

对于大型超市来讲,由于经营日用品,产品的收入弹性相对较小,一般来说,任何顾客(不论收入水平)都会经常光顾,各取所需,而且由于买的日杂用品单位重量的价值低,相对运输成本较高,因此其坐落区应该属于相对市中心的分散的次级或三级中心,而且相对来说,其分布的均匀性受周围群体的收入和流动性的扭曲较小,所以较为均匀的散布.

分析很凌乱,但是认为中心地理论是分析这个问题较适用的工具之一,所以抛砖引玉,希望看到高手用此理论深入分析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5 18:36:00

刚才意犹未尽,再补充一下,第一,快餐店由于主要针对流动人口,在逛商场或者购买其他东西时顺便进餐,不是专门来吃得那种人,所以竞租曲线(随流动人口的分布密度的迅速下降而下降),可能较为陡峭,倾向于分布在中心区,或者前往市中心区的必经之地。这是主要客源。第二,对于专门来吃得顾客来说,店铺内的就餐者感到由于快餐的服务和进食都快,相对来说为交通腾出了更多时间,打包者感到打包携带重量和体积较小,又由于市中心是交通枢纽区,这都决定了交通成本较低,这进一步增强了中心区的辐射范围,从而使得中心区可容纳的店铺较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5 21:31:00
给消费者造成习惯性思维,形成规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09:17:00
很有意思,当初应该学经济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12:44:00

主要还是地理位置吧

超市和餐饮不相同啊,一个地方消化不了那么多的超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15:29:00

扎堆效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16:02:00
    两个人扎堆说不定还可以节省很多广告费用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19:10:00

集聚效应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6 22:13:00

受教了。又学了个专业术语叫海滩占位。博弈论也看过点。可能看的比较少,不知道该怎么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7 09:00:00

呵呵,我来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

大型的超市不能遵守海滩占位的原则,是因为两者经营体的定位和顾客的数量不一样.后面的就不用解释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7 09:08:00

海滩占位是经典的博弈理论;

我想这个应该还涉及到光环效应(哈哈,心理学上的,用在这里不知道合适不),

相互利用对方的品牌,对方的品牌就是一张很好的广告牌。

就像人一样,谁不喜欢跟名人在一起啊,多有面子啊。想想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跟名人合影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7 14:42:00
好好回去想一下,果然是好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7 16:21:00
顶5楼的,博弈论可以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7 16:30:00
就是为了竞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11:08:00
好似博弈论的"沙滩卖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8 23:45:00

我认为楼主的分析很好,既然楼主认为还有人口密度,发展前景,土地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那么就不难理解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地理位置和前者的差异,因为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考虑很多方面,不紧要看竞争对手,如内外部环境分析等等。我认为可能是两个行业的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同吧,因为现实中真正的纳什均衡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不会像我们学的在很多既定假设前提下那么简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9 15:30:00

1.如楼上所说的集聚效应,M记和KFC形成了类似步行街的小型饮食圈。谁都知道M和KFC是多么有名的,吸引众多青年去光顾,这样就可以解释了,如果人们去到M记发现没有位置了,有3种可能解决的方法,一是等,二是去KFC,三是去其他中式餐馆。前两种最有可能采取,如果实在太多人,那么没多少人会为了吃M记而苦苦等待,改去KFC也是不错的选择。

2.填补市场的空白。M记和KFC的产品线好像都差不多,什么薯条,鸡翅,可乐都一样。但人们都钟情于它们各自的一款产品,好像我的同学都说M记的薯条俾KFC好吃,但KFC的鸡翅却更出色,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可能一群人去到KFC门前,突然发现好想吃薯条,那么权衡一下,还是去薯条吧,最后就去了M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9 16:30:00

麦当劳和肯德基有着严格的选址方法和制度,一定要达到它的所有指标才能确定.选在一起只能说明他们对于该店的赢利能力和发展空间有着相同的看法.在企业经营上,其它两者都在经营快餐,但均有不同侧重点,这点不需要我再罗嗦了.而且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一样,两家企业都有不同的"粉丝",所以不用担心企业的发展的.

我们要研究的是为什么一直被称为"垃圾食品"的洋快餐为什么能在中国获得成功,其实他们卖的快餐比在美国卖得要贵.但为什么人家能成功,而我们的所谓中式快餐全失败了.大家想想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0 18:13:00
博弈,互补,聚群效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1 08:55:00
而后进者只要跟着做就可以毫不费力的获取一定的客源。

很少见到两个紧紧相靠的大型超市,如沃尔玛和家乐福?

对啊,怎么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1 09:07:00

餐饮有群体效应,很多饭馆都扎堆开的,比如说北京著名的方庄,鬼街等等,这样可以打出名号为某某地区,名字响了,来的人就多了,每家店都会得到好处。再说中国人好热闹,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去!如果你把店开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有人敢进来吃饭才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4 04:06:00
虽然餐饮业有聚众的效应,还有很多行业,比如小商品批发市场等,但是只有麦当劳和肯德鸡是不够的,他们靠得近主要是博弈地竞争当地的客源。

沃尔玛和家乐福不能在一起,因为客源不够维系他们同时生存,中国城市的人口密集程度,对于肯德鸡麦当劳来说是足够了。
星巴克在时代广场的街角有N多点,说明人口密度创造的市场够大,最近星巴克北美关了很多家,说明美国人的消费力下降了不少
市场萎缩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4 14:10:00
以下是引用dogfishlee在2008-7-11 9:07:00的发言:

餐饮有群体效应,很多饭馆都扎堆开的,比如说北京著名的方庄,鬼街等等,这样可以打出名号为某某地区,名字响了,来的人就多了,每家店都会得到好处。再说中国人好热闹,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去!如果你把店开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有人敢进来吃饭才怪!

的确,餐饮扎堆可以打出名号,吸引人气,但同时会减小每个餐饮店的消费者,不知道这两个因素怎么起作用,在什么样的边际条件下,哪个作用更明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4 14:17:00
以下是引用lovesf在2008-7-11 8:55:00的发言:
而后进者只要跟着做就可以毫不费力的获取一定的客源。

很少见到两个紧紧相靠的大型超市,如沃尔玛和家乐福?

对啊,怎么解释?

关于沃尔玛和家乐福,很少靠近开的现象,是不是这样:二家的产品比较相似,要是靠近在一起,起的作用主要是分散客源,而吸引顾客的因素会比较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4 22:56:00

我也认为用博弈论解释最有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5 00:07:00
以下是引用raingirl66在2008-7-14 22:56:00的发言:

我也认为用博弈论解释最有效

那用博弈论来具体解释一下吧,如何?看看如何有服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5 11:43:00

都做地产的,所以都抢繁华地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5 20:30:00

首先赞同8楼的观点

区位的重要性

规模效应

扎堆从众心理

两者商品的互补性

作用也非常重要

毕竟吃

属于比较主观臆断

经常有换换口味的想法

沃儿玛的反例

应当归结为商品的重复/齐全(一站式消费)以及销售模式的雷同

毕竟生活用品属于间断性的

而且类似沃已经存在一定的垄断规模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6 12:01:00
这是一个博弈的经济现象,就如在一条街上的两个同样的铺子位置在街的中间时生意会比两个铺子分开好些,也就是海滩占位的现象,而大型超市因为重叠性太高,所以会有一定的辐射范围,但最近一些大型超市的距离也是开的越来越近了,可能是市场竞争的太厉害了,都想深度的挖掘客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