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8410 163
2012-05-12

作者:刘保强


作者按:在去年就开始梳理的我的《价值论》的第四部分《价格是什么》,后来由于家中有事不得已给停下了。今年在完成了那篇《对“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考和探索》后,我又对其进行了继续梳理。在进一步认识中,我发现在去年认识中的最后一大部分内容(价格的本质的第5部分)出现了一些认识偏差,走了一些弯路!在今次的继续认识中,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整理,进而初步完成了对《价格是什么》的梳理。现在我先把原有内容和这部分新的内容整体发出来与大家交流和讨论,等对其进行进一步整体梳理后,再将其整体发到上传下载区供大家参考!

四、价格是什么


       谈到价格这一概念,西方经济学的解释是商品可以交换到的货币数量,而政治经济学则解释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这两个解释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在实践中它们却都没能达到清晰解释价格的目的。由于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并没有对货币的清晰解释和明确界定,就使得其以货币概念为基础的价格概念也相应地变得模糊起来,我们根本无法清楚地知道它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而在政治经济学中虽然给出了货币的明确解释,但由于其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和实践中的价格并不一定相一致,使得其在理论上也不是具有太强的说服力。特别是在一些从其理论上讲并不应该具有价值的东西也能够以一定的价格出售后,就更加引起了人们对政治经济学中价格概念的怀疑。既然现有经济理论都没能对价格概念做出清晰解释,那么价格的含义到底该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对此做一探讨。  


(一)、价格的含义


        要想彻底地了解价格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对“价”字和“格”字所具有的含义有所了解,然后我们才好从中来试着找出“价格”一词的确切含义。关于“价”字的含义,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形声。从人,贾声。本义:价值,价格”。然而,由于这一定义在对价的解释中,又让我们看到了“价”字本身,就使其成为了一个循环定义,使我们仍然不能从中得到一个对“价”字的准确认识。这就使得,我们要想对“价”字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还得去更早的古汉语中来寻找答案。关于这一点,我曾在前面从《辞源》中对“价”的解释入手,分析出“价”指的其实就是“媒介”的意思。并接着分析到如果进一步具体到物的价或者说物与物之间交换的媒介,那就是指“物的效用或者说物可以对人产生的正作用”的意思。这样一来,当我们再结合上在实践中对“价格”一词的使用通常都是与物的交换有关的这一事实来考察价格中的“价”时,我们便不难得出价格中的“价”字指的其实就是物的价或者说物与物之间交换的媒介的结论。也就是说,价格中的“价”字指的就是物的效用或者说物可以给人们带来的正作用。当然,由于这一含义与我们在前面所定义出来的价值的含义是一致的,为了使用起来方便,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将“价”字直接理解为是对在前面定义出的“价值”的简化。或者说,在这里我们把“价”直接理解为“价值”的意思。关于“格”字,在字典中则有“标准;法式”和“量度;衡量”的意思。如果我们把“价”字和“格”字的前一层含义“标准;法式”结合起来考察,那么“价格”二字便应该是“价值的标准和法式”的意思。而当我们把“价”字和“格”字的后一层含义“量度;衡量”结合起来考察时,“价格”二字便有了“价值的量度和衡量”的意思。这样的话,我们便可以将“价格”二字归结为“价值的标准”和“对价值的衡量”两层基本含义。然而,当我们拿这两层含义与实践中具体使用的价格进行比对时,会发现这两层含义都不能被我们直接用来解释现实中的价格。这就使得,我们还需要对其再做进一步分析,从中引申和抽象出一个“价格”的更基本的含义。


        显然,对于“价值的标准”来说,其自身首先必须具有价值,然后还需要已经确立了自身价值的标准。否则,连自身都不具有价值或没有价值的标准,何以来衡量它物的价值呢?所以,我们可以说价格要做为“价值的标准”来理解,它必须是一个有了标准的价值。而对于价格的第二层含义“对价值的衡量”来说,由于在实践中“价格”通常都是被用做名词,所以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将“价格”的这一动词含义进行名词化处理,将其进一步引申为“对价值进行衡量后的结果”。当我们将“对价值的衡量”进一步解释为“对价值进行衡量后的结果”时,我们便也可以从中找到有了标准的价值的内容。这是因为,任何对价值进行衡量的结果,都会是得到一个有了标准的价值。当分析到这里时,显然我们完全可以从“价格”的这两层基本含义中,再进一步抽象出“有了标准的价值”这一共同内涵。而且,当我们把这一内涵运用于实践中时,会发现其与人们在实践中的使用也是相符的。在实践中的“价格”一词,通常都是在指一个有了标准的价值。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价格”一词解释为是“有了标准的价值”。或者说,价格指的就是有了标准的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为在现实中经常使用的“价格”一词找到了它的合理解释。显然,无论是西方经济学中解释的商品可以交换到的货币数量,还是政治经济学中所解释的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都可以归结为是有了标准的价值。商品可以交换到的货币数量当然就是商品以货币为价值标准计量后的价值;而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当然也是以货币为价值标准计量后所表现出的商品的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12 13:15:45
(二)、价格的本质

在了解了被我们经常使用的价格一词指的就是有了标准的价值后,我们不禁要问,由人的主观来决定其大小的价值也可以找到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吗?那么,太阳的价值是多少?食物的食用价值是多少?显然,这是没有人能给出答案的!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对于我们而言,不是所有事物的价值都是可以衡量的,而且在可以衡量价值的事物中也不是其所有的价值都是可以找到客观衡量标准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无法去衡量所有事物的价值,而且即使在可以对其价值进行衡量的事物中,我们也无法为它们的所有价值都找到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那么,什么样的价值是我们可以衡量并能够找到它的客观衡量标准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探讨。在前面我们曾提到价值指的是客体可以对主体产生的正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效用。鉴于我们通常所谈的主体都是对人而言的,所以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直接说,价值就是指客体对人的效用。在我们确定了价值的基本含义后,我们下面来进一步探讨一下什么样的价值是可以衡量并找到它的客观标准的,我们好以此来找出价格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1、事物的价值及其主观衡量

通过价值的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价值的大小是要由价值的主体或者说人来判断的,或者说价值的大小是由人的主观所决定的。而对于价值这个由主观来决定其大小的东西,我们要想找到它的客观衡量标准,这确实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那么,是不是所有事物的所有价值我们都无法找到它的客观衡量标准呢?当然也不是!对于那些我们无法去选择的事物来说,由于它们具有着别的事物所无法取代的不可替代性,我们根本无法对其进行选择,从而就使我们失去了对其重要性进行衡量所必须具备的参照物,也就使得我们无法去对它们的价值进行衡量。如:太阳、地球等,由于它们对我们都具有着别的事物所无法取代的独一无二的作用,并且它们的存在也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根本无法对它们做出哪一个对我们更重要的抉择,所以它们的价值对我们来说是无法进行衡量的。也就是说,对于我们而言,它们是无价的或者说是不能用价格来说明其对我们的价值的。但对于那些可以替代,人们在比较后可以做出一定取舍或者说可以选择的事物而言,它们的价值就变得可以衡量了!显然,在通常的情况下,在两个可供选择的事物中被选中的事物一定会比被放弃的事物具有较大的价值。这是因为人的行为是由人的自利本性及其利益最大化原则来决定的,在正常的情况下选择者在经过比较后选择了一个事物而放弃了另一个事物,那么其在此时此地一定是觉得前一事物能够带给他的价值比后一事物大。否则,那便违背了人的最基本的自利本性和由其决定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当然,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的是,有时在人们做出的抉择中是包含着选择这一行为本身的。因为,在一定的情况下,选择这一行为本身也会对人产生一定的价值。当选择行为本身对人也具有一定价值时,我们还需要将选择行为本身也考虑在人们的抉择过程中。例如:在两个人面对两个物先后从中做出选择时,一个人可能会选择对其直接价值较小的那个物,但我们会发现这一选择行为本身可能会对其具有更大的价值。因为在这一行为里可能会体现出亲情、友情、爱情、人情等对人具有更大正作用的无形的社会价值。总之,人的行为一定会体现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只不过是在具体的表现中会有立足于当前,还是立足于长远;立足于个人,还是立足于社会的立足点不同罢了。但无论是基于何种利益的最大化要求,它都是要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这是由人的自利本性所决定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对人们的选择行为的观察,判断出事物对其价值的大小。那么,是不是找到了可以衡量其价值大小的事物,我们就可以找到衡量其价值的客观标准了呢?显然,这也是无法办到的!因为在一个人选择一个事物而放弃另一个事物时,这一抉择过程并不一定都会与外在的客观条件相联系,有可能完全是一个主观的过程,仅仅是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愿。例如:一个孩子在面对父母买回来的苹果和梨来做出选择时,他是不会去考虑它们各自的具体价格是多少或者说父母为取得它们分别付出了多少代价的,他会完全根据自己的主观喜好来做出自己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虽然可以知道对于一个人来说一个事物的价值相较于另一个事物的价值是大还是小,但我们仍然无法找到一个用来衡量其价值的客观标准。因为在这一抉择的过程中,完全是个人的主观因素在起作用,并不需要他为此做出任何额外的客观付出。虽然我们所有的抉择者在此时都会有自己对价值的判定标准,但由于这个标准并不直接与任何额外的客观付出相联系,根本无法使之见诸于客观,所以它还仅仅只是一个在人们心目中存在的主观标准,我们仍然无法找到一个衡量事物价值的客观标准。很显然,对于那些虽然可以做出取舍,但并不直接与额外的客观付出相联系,仅仅只是出于个人意愿或者说仅仅只是基于个人的主观判断而做出取舍的事物,我们还是无法找到一个用来衡量其价值的客观标准!当分析到这里,什么样的事物我们可以找到衡量其价值的客观标准也就浮出水面了。显然,只有那些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的主观偏好,而且还要为其进行额外的客观付出,需要在对所得和所失做出权衡和综合判断后才能决定选择的事物,我们才有可能从客观上对其价值进行衡量,进而才可能为其找到一个客观的价值衡量标准。下面,我们来对此做一个进一步的探索。

2、产品的生产价值及其衡量

当我们对一个事物的选择,不再仅仅只是依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而是还需要考虑到我们在获得此事物过程中的一些客观付出时,就使得一个完全由主观来决定其大小的事物的价值与获取事物时需要进行的客观耗费建立起了联系,进而也就为我们从客观上来衡量事物的价值提供了条件。毫无疑问,当我们在获取事物上不再仅仅是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意愿,而是还需要在客观上对其有所付出时,我们在抉择时便既需要考虑到这个事物可能会对我们产生的价值,也需要考虑到为了得到这个事物而需要我们付出的客观耗费及其会对我们造成的价值损失,然后才能从中权衡出获取这个事物是否能为我们带来价值以及带来价值的大小。也就是说,生产者在进行生产抉择时,要先通过考察事物的取得是否具有价值来决定是否进行生产,然后再通过对产品生产价值大小的衡量来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一过程。

(1)、在获取事物过程中由客观耗费所实现的价值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取得都是同时伴随着一定的耗费的,人类取得事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付出的过程。由于我们取得事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耗费的付出过程,事物的取得就是耗费付出的结果,所以这个取得的事物的价值便也可以被我们看做是由付出的耗费所实现的或者说换来的价值。又由于人类取得事物的过程是外在的和客观的,在获取事物过程中所需要付出耗费的多少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们把这种在获取事物时进行的耗费称做是由事物所引起的客观耗费,并把这个由人们付出客观耗费而取得的事物的价值称做是由客观耗费所实现的价值。也就是说,人们通过付出客观耗费而取得的这个事物的价值就是我们所说的在获取事物过程中由客观耗费所实现的价值。在这里之所以要专门强调其是由客观耗费所实现的价值,是为了表明这一价值是由一定的客观付出所换来的,与其相对应的还有一个人们所付出的客观耗费。虽然它们在价值的量上是相同的,但在其所要表达的内容上却是有所区别的。事物的价值所要反映的就是事物本身的价值;而由客观耗费所实现的价值则是借助取得的这个事物的价值来表达人们在获取事物过程中付出的客观耗费所换来的价值,强调这一价值是由人们付出的那些客观耗费所转化而来的。也就是说,它要告诉人们在得到这一价值时需要对应的付出一些客观耗费。显然,如果我们用现在的经济术语来理解这一价值的话,毫无疑问这一在获取事物过程中由付出的客观耗费所实现的或者说转化而来的价值,完全可以被我们理解为是人们在获取事物时由付出的客观耗费所取得的收入。

在了解了人们在获取事物时所取得的这个事物的价值就是由客观耗费所实现的价值或者说收入后,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在获取事物过程中的客观耗费及其可能对我们造成的价值损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2 13:19:40
(2)、在获取事物过程中的客观耗费及其所造成的价值损失

谈到耗费问题,通常人们都认为在获取事物时会有资本和劳动两种耗费。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从本质上讲,其实在人类获取事物时只有一种耗费,那就是对劳动力的耗费,也就是对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耗费。这是因为,在人类获取事物的过程中只有人是唯一的主体,除了人力之外的其它一切都是被动因素,都是由人力来支配的。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只有人力或者说劳动力是唯一的能动因素,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对人力之外的其它一切事物的耗费都最终归结为是对人力或者说劳动力的一种耗费。显然,人类在获取事物过程中,只需要付出自己的劳动力便可以获得和使用那些未经加工的天然资源。而对那些人类产品的使用和耗费,则也可以归结为是对过去人类劳动力的耗费。

至于人们谈到的对资本的耗费,那其实只是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生产形成的一种错误认识。因为,资本只不过是在人类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启动生产时所必需的一个货币条件或者说物质前提,它在任何正常的生产中都不会有所减少,否则生产者便不会进行该项生产。至于生产中发生的资本亏损,那是生产失败或者说投资失败的问题,这与所谓的资本耗费没有任何关系。而我们通常所看到的使用资本时所需要付出的利息或者说租金,那其实只是生产者为了取得他人资本的使用权而允诺的对自己将来创造出的价值的部分让渡。虽然资本使用者也可以将其记做是自己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耗费,但从本质上讲,它只是资本使用者对自己创造出的价值的一种让渡,是人们进行资本使用权交换的结果。所以,对于全人类而言,它并不能被算做是一种耗费,而是属于一种对收益的分割。而且,这种情况只是存在于发生资本使用权转让情况的特殊生产中,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因为,对于起初的人类而言,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取之于自然,在获取事物的过程中付出自己的劳动力便可以了,根本不存在什么使用资本问题。所以我们说,所谓的资本耗费问题只是在存在着人与人之间资本使用权转让的特殊生产中人们看到的一个假象,在本质上生产过程中并不存在什么资本耗费的问题,在人类生产的过程中唯一的耗费就是对生产者的体力和脑力或者说劳动力的耗费。

在我们了解了人类获取事物过程中的客观耗费就是对劳动力的耗费后,我们接着来了解一下劳动力的耗费对劳动者所造成的价值损失。众所周知,劳动的过程是一个人的劳动力或者说脑力和体力的付出过程。而劳动力的付出就是对劳动者的体能和精力的一个耗费过程,这对劳动者而言,就是一个产生负的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劳动力的付出是一个对劳动者产生负作用的过程,劳动力的耗费会对劳动者造成一定的价值损失。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衡量劳动力的耗费对劳动者所造成的价值损失呢?显然,这同样也是无法直接来衡量的。然而,虽然我们无法直接衡量劳动力的耗费对劳动者所造成的价值损失,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情况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的考察来对其进行间接把握。

从生理上来看,人的体力和脑力或者说劳动力在一个时段内是有限的,人们在起初劳动时,随着其逐渐熟练和进入状态,可能还会逐渐觉得比较轻松,但随着劳动的继续进行,人们会逐渐感到越来越疲劳和乏力。而且从心理上来看,对于在一定时间内有限但过一定时段后还可再生的劳动力而言,在起初劳动时,由于能够付出的劳动力较多,人们付出单位劳动力基本上不会觉得受到了多大损失,甚至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还会觉得增加单位劳动力后自己受到的损失在减小,但随着付出的继续,在自己能够付出的劳动力变得较少时,则每再增加一单位劳动力的付出都会使劳动者觉得比前一单位的付出受到了更大的损失。通过以上从生理和心理角度的简单分析,我们不难总结出,劳动力的耗费在起初对劳动者造成的价值损失不大,甚至会随着付出的增加而有所减小,但在达到一定量后,每再增加一单位的劳动力耗费都会对劳动者造成比前一单位劳动力耗费更大的价值损失。我们将这一规律称为是劳动者在进行劳动时的边际劳动力价值耗费先递减后递增规律。显然,如果我们更通俗一些地来理解人们在获取事物过程中付出的客观耗费对其造成的价值损失的话,它完全可以被我们理解为是人们在获取事物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

在了解了人们在获取事物时所取得的这个事物的价值就是由客观耗费所实现的收入和由客观耗费对人们所造成的价值损失就是在获取事物时需要付出的成本后,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产品的生产价值及人们对其的衡量。

(3)、产品的生产价值及其衡量

当我们了解到在获取事物过程中的客观耗费既可以为人们实现一定的价值,也会对人们造成一定的价值损失后,对一个事物而言,便面临着是否具有生产价值以及具有多大生产价值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需要确定在一个事物的获取中由客观耗费所实现的价值是否可以超越其对人们所造成的价值损失,以及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超越这一价值损失。显然,只有在一个事物上获得的价值能够大于其耗费掉的价值时,该事物才具有生产价值,人们才会去选择生产它。而当在一个事物上获得的价值小于或等于其耗费掉的价值时,该事物就不具备生产价值,人们便不会去选择生产它。也就是说,只有在一个事物的价值能够超越其在获取过程中所造成的价值损失时,这个事物才具有生产价值。否则,它将不具有生产价值。当分析到这里时,我们不难发现,产品的生产价值指的其实就是生产产品可以对生产者产生的正作用,是指生产者在产品上付出的客观耗费可以为其带来的价值或者说实现的价值增殖。也就是,生产者在产品上付出的客观耗费可以为其增加的价值。当然,为了能够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比较,我们常常会用产品的生产价值比上其所用掉的相应客观耗费后的在产品上付出的单位客观耗费可以为其增加的价值,来比较不同产品的生产价值的大小。显然,如果更通俗一些来理解的话,在这里的产品的生产价值也可以被我们理解为是在产品生产中获得的生产收益,而后面的单位客观耗费可以为生产者带来的价值则可以被我们理解为是相应的生产收益率。

在了解了产品的生产价值就是在产品上付出的客观耗费为生产者所换来的价值减去相应的价值损失后,我们会发现,由于无论是由客观耗费所实现的价值,还是由其所造成的价值损失,我们都还没有为其找到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都还无法对其进行直接衡量。所以,我们同样也还无法直接去衡量出不同产品的生产价值的大小。那么,是不是我们就无法了解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价值的大小了呢?显然也不是!在我们进一步分析后,我们会发现,虽然人们的内心世界是我们无法直接获知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其行为的观察来间接感知其内心想法。这就使得我们还可以通过对人们在不同产品中的生产抉择的观察,来了解不同产品对其所具有的生产价值的大小。

显然,当一个人在经过充分考虑后,在两个具有生产价值的事物中决定生产事物A而不生产事物B时,就表明对此人而言,此时产品A的生产价值要比产品B的生产价值大。也就是说,从客观耗费上来讲,此时用在产品A上的单位客观耗费为其带来的和换来的价值要比用在产品B上的单位客观耗费为其带来的和换来的价值多。或者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付出同样多的耗费,在产品A上获得的价值会多一些。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为了获得同样多的价值在产品A上耗费掉的价值要少一些。否则,他便不会选择生产产品A。这同样是根源于人的自利本性以及由其决定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在付出同样耗费的情况下,人们一定会去选择生产那个可以为其带来价值较多的事物。也就是说,在利益最大化原则下,人们一定会选择生产价值较大的事物来生产。这样一来,我们就通过对生产者在不同事物之间的生产抉择的观察来衡量出了不同产品在生产者那里的生产价值的大小。也就是说,生产者在其选择生产的产品上用单位耗费换来的价值一定比在其没有选择生产的产品上换来的价值大。否则,他便不会选择生产该产品。例如:一个孩子在苹果和梨中更喜欢吃梨,但苹果是已经由大人从树上摘下来放在家中,只需要自己去拿来洗洗就能吃,而梨却需要自己亲自搬上梯子去自家园子里的树上摘来后才能洗洗吃。当这个孩子想吃水果来解渴时,经过他对梨和苹果对自己的价值及其要吃到它们所需要为其付出的耗费进行比较和权衡后,最终选择了吃苹果。就表明对这个孩子来说,虽然事物梨的价值比事物苹果的价值大,但产品苹果的生产价值却要比产品梨的生产价值大。也就是说,对其来说用在产品苹果上的单位客观耗费为其换来的价值要比用在产品梨上的单位客观耗费为其换来的价值大。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实任何的产品生产都要经过这一抉择过程!

当我们发现在产品生产中生产出的这个事物的价值所对应的其实就是我们在产品生产中所实现的收入,客观耗费对我们所造成的价值损失所对应的就是我们在产品生产中所付出的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的生产价值就是我们在生产中所要实现的生产收益后,我们便可以在产品的生产价值或者说生产收益为零时,在客观世界中找到一些价值相等的事物或者说找到一些相等的价值。这是因为,在产品的生产价值或者说生产收益为零时,也就是生产的收入等于生产成本时,人们在产品生产中生产出的这个事物的价值就恰好等于了为其付出的相应客观耗费所损失掉的价值。这样的话,由于在产品生产中生产出的事物的价值同时也意味着其付出的相应劳动力的价值,以及在产品生产中付出的相应客观耗费所损失掉的价值就是相应产品的价值,就使得此时所生产出的事物的价值就是相应的产品的价值,同时也是付出的相应劳动力的价值和其所损失掉的价值。这样一来,我们便在客观世界中找到了一些价值相等的事物或者说找到了一些相等的价值。当了解到这一情况时,我们便既可以通过生产者在停止生产时对其最后生产出的那单位事物的价值评估来了解该单位产品对其的价值,也可以用其对最后付出的那单位劳动力所损失掉的价值的评估来了解这单位劳动力对其所具有的价值。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用这单位产品对其的价值来衡量这单位劳动力对其所具有的价值,和反过来用这单位劳动力对其所具有的价值来衡量这单位产品对其的价值。这样一来,就为我们进一步从客观上来衡量价值,进而找到衡量它的客观标准提供了条件。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人们追求生产价值或者说生产收益的过程以及对劳动力价值的衡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2 13:24:55
3、人们对生产价值的追求及对劳动力价值的衡量

在我们了解了产品的生产价值以及如何衡量不同产品对于生产者具有的生产价值后,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人们对生产价值或者说生产收益的追求以及对劳动力的价值的衡量。下面,我们先来考察一下在自然生产条件下或者说不存在交换的情况下生产者对生产价值的追求及其对自身劳动力价值的衡量。

(1)、在自然生产条件下人们对生产价值的追求及劳动力价值的衡量

A、在自然生产条件下,人们对生产价值的追求

在人们处于独立生产、自己消费的自然生产情况下时,由于人们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直接用于自己消费,事物对于生产者所具有的价值的大小是其完全清楚的,所以在此时的生产都是生产者根据产品对其所具有的生产价值的大小来有计划的进行。也就是说,人们会首先安排具有最大生产价值的产品进行生产,然后是次大的,再接着是次次大的,逐渐地依据产品对其具有的生产价值的大小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者说价值。这是因为,随着生产者选择生产的产品的不断增加,在边际价值(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会导致该种事物价值的逐渐下降,使得生产者在一种事物上付出的劳动力所能实现的价值或者说一种产品的生产收入会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再加上在边际产品耗费价值(成本)递增规律作用下会导致增加单位产品生产时所耗费价值的逐渐上升,就使得一个产品在达到一定数量后,其生产价值或者说生产收益会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继续增加而逐渐下降。当一种产品的生产价值开始变得低于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价值或者说逐渐失去生产价值时,生产者在收益最大化的要求下便会开始生产第二种产品,进而第三种产品,依此类推地逐渐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产品,直到其在生产出一个产品后不再想继续生产时为止。显然,这就是人们在自然生产条件下对生产价值的追求情况或者说对产品的生产情况。

在这一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生产是从生产价值最高的产品开始,然后随着产品生产价值的下降,再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产品生产,直到其劳动力生产出的产品能够为其带来的价值为零或者说产品的生产价值为零时,人们才会停止自己的生产。也就是说,在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下,人们既不会在产品还有生产价值时就提前停止生产,也不会在产品已经没有生产价值后还继续生产,而是会选择在生产出的事物的价值刚好可以弥补其所用掉的劳动力对其所造成的价值损失,也就是产品的生产价值刚好为零时停止自己的生产。这就使得,生产者在最后生产出的这一单位事物的价值与其在生产这单位事物时所付出的劳动力所损失掉的价值正好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对此生产者而言,最后生产的这一单位事物的价值就是对应的这一单位产品的价值,同时也是自己在最后付出的那单位劳动力的价值和该劳动力所耗费掉的价值,其在最后这单位事物的生产上实现了实现价值与耗费价值的相统一。当了解到这一情况时,我们就在自然生产条件下,在生产者那里为其找到了一组相等的价值和一对价值相等的事物,离我们找到衡量价值的客观标准就近了一步。

B、在自然生产条件下,人们对劳动力价值的衡量

在了解了人们在自然生产条件下对价值的生产情况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生产者在此时是如何来衡量其劳动力的价值的。毫无疑问,对于生产者来说,在生产过程中,他所付出的劳动力为其实现的或者说换来的价值就是其相应劳动力对其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说,生产者会把他所生产出的事物对其所具有的价值来做为自己所付出的相应劳动力的价值。这是因为,对其而言,相应的事物是由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力所换来的,其直接的来源就是自己所对应付出的劳动力。如果没有相应劳动力的付出,就不会有对应的事物产生。所以,劳动者完全有理由把由其劳动力所换来的事物对其具有的价值看做就是劳动力本身对其所具有的价值。这样一来,我们便不难得出,对于生产者而言,在产品生产中由其劳动力所实现的价值就是其劳动力的价值。在了解到人们衡量劳动力价值的这些基本情况后,我们便不难发现,在自然生产条件下,劳动者生产出的事物对其所具有的价值就是其付出的相应劳动力的价值。这样的话,我们就通过对生产者价值生产情况的考察,了解到了生产者在自然生产条件下衡量其劳动力价值的一些基本情况。

在了解到生产者对其劳动力价值的衡量情况后,我们就进一步明确了为什么在前面说生产者最后生产的那一单位事物对其的价值其实就是其最后付出的那单位劳动力的价值。从而也就进一步明确了,为什么说生产者在最后生产出的那单位产品的价值就等于其对应付出的那单位劳动力的价值。这就为我们找到衡量价值的客观标准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在了解了生产者在自然生产条件下是如何追求生产价值和衡量劳动力的价值后,下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一下人们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是如何来追求生产价值和衡量劳动力的价值的。

(2)、在社会生产条件下人们对生产价值的追求及劳动力价值的衡量

A、在社会生产条件下,人们对生产价值的追求

a、在社会生产条件下,人们对社会价值的追求

在存在分工和交换的社会生产的条件下,由于人们的生产已不再是只面向自身,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所以在此时人们所考虑的在生产中能实现的价值便不再是做为产品的事物对自己个人的价值,而是要去考虑产品对社会所具有的可能会高于对自己价值的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在此时人们所考虑的价值是产品在社会中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产品在交换活动中所能实现的价值或者说产品的社会价值。这是因为,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人们的需求不再仅仅是通过自己的独立生产来满足,而是要通过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分工和交换来更好地实现。这就使得,个人的生产不再是完全独立于他人的自我生产,而是成为了整个社会大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人的生产也不再是仅仅面向自我,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也就是说,个人的生产只有在服从社会的需要成为社会的生产后,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劳动力的价值。这样一来,产品的社会价值或者说产品在交换活动中所能实现的价值当然地就成为了个人在社会生产条件下所要追求和实现的其劳动力的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生产者在社会生产条件下生产出的产品所能实现的价值或者说产品的社会价值此时就是做为产品的该事物对于生产者的个人价值,只不过这种事物对于个人的价值不再是通过做为产品的该事物本身所直接体现出来,而是要通过和他人交换到的产品来间接体现。也就是说,对于生产者来说,在社会生产条件下产品在交换活动中所能够实现的价值或者说产品的社会价值,与做为产品的该事物在当时对于生产者具有的个人价值是直接合一的,产品的社会价值就是生产者在此时所要追求和实现的其劳动力的个人价值。所以,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如果人们想要更好地去实现自身劳动力的价值,便必须能创造出具有高于对自身直接价值的社会价值的产品或者说能创造社会价值。因为,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生产者只有创造出了高于对自身直接价值的社会价值,其做为价值载体的产品才可能在交换活动中被人们所接受,才可能实现其产品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其劳动力的社会价值。生产者只有在实现了其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后,才意味着其更好地实现了劳动力的价值。当分析到这里时,我们便不难得出,在社会生产条件下,劳动力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是统一的,社会价值就是生产者所要追求的个人价值,生产者只有通过社会价值的创造才能最有效的实现其劳动力的价值。

显然,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对于生产者来说,只有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或者说创造出社会价值,才能充分地实现其客观耗费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对于社会而言,则只有充分地满足生产者实现其劳动力价值的基本要求,才能使社会价值被充分的创造和生产出来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在这一过程中,社会通过对产品进行价值评估来引导生产者的生产,生产者则通过对产品生产价值大小的权衡来组织和安排自己的生产。当产品的生产价值大于零或者说产品的生产可以为自己及他人或者说社会带来收益时,生产者将继续扩大生产;当产品的生产价值等于零或者说产品的生产已无法为自己及他人或者说社会自己带来收益时,生产者则停止生产。这样一来,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通过个人对其劳动力社会价值的追求,就实现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和同时最大化。在了解了人们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所要追求实现的是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后,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具体的生产情况。

b、在社会生产条件下,人们对生产的社会价值的追求

毫无疑问,在存在分工和交换的社会生产的条件下,人们的生产同样也会遵循在前面所叙述的根据产品的生产价值大小由高到低进行生产的规律,只是此时人们所考虑的在生产中能实现的价值换成了产品在交换活动中所能实现的价值或者说产品的社会价值。而对于产品的社会价值来说,由于在进行社会价值生产的情况下,人们制造出来的产品并不是直接用于自己消费,而是用于供应他人,产品对于他人具有多大价值自己并不清楚,所以使得生产者的产品或者说劳动力对于整个社会具有多大的价值是仅凭其自己所无法确定的。也就是说,产品的社会价值是产品的直接生产者或者说制造者自己所无法直接获知的。于是,人们便只能是通过产品在交换活动中或者说在市场中所能实现的价值来间接了解自己的产品或者说劳动力的社会价值,然后再结合自己在生产时所需要耗费的价值或者说付出的成本来权衡出一个产品所具有的生产价值。显然,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全社会的生产者都会按照产品生产的社会价值或者说按照以社会价值形式体现出来的产品的生产价值的高低及其变化来组织和安排自己的产品生产,直到其付出的耗费所生产出的产品能够以社会价值形式为自己带来的个人价值为零时,也就是继续扩大和变换生产的价值为零时,全社会的生产者便会停止进一步扩大生产和继续变换选择,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当单位产品所能实现的社会价值或者说以社会价值方式体现出来的单位产品对生产者所能实现的个人价值正好和生产该单位产品时所用掉的那单位劳动力对该生产者所造成的价值损失相抵时,人们便会停止进一步扩大生产和继续选择。否则,进一步的生产和选择还将会同样继续下去。

当分析到这里时,我们便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又找到了一对价值都相等的事物。也就是说,对于生产者来说,其最后生产的这单位产品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其相应付出的单位劳动力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是相等的。这是因为,生产者在最后生产的这单位产品上实现了其劳动力所耗费的个人价值与其所能实现的社会价值的相一致和相统一。也就是,生产者生产的最后这一单位产品所能实现的社会价值正好等于其在生产该产品时所用掉的那单位劳动力对自己所造成的价值损失。或者说,生产者最后付出的那单位劳动力的社会价值正好等于它所生产的那单位产品对于其个人的价值。又由于在生产产品时所耗费掉的劳动力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就是在产品生产中所耗费掉的社会价值,或者说对具有社会价值的劳动力的耗费同时也就形成了相应产品的社会价值,所以生产者最后生产的这单位产品对于社会的价值也就同时等于了这单位产品对于其个人的价值。再结合上前面我们了解到的,在社会生产条件下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同时也是劳动力对于生产者个人的价值,我们便在生产者那里找到了一对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都相等的事物。也就是说,在社会生产条件下,对于生产者来说,最后生产的这单位产品的价值也等于为其所付出的那单位劳动力的价值。当了解到这一情况时,就离我们找到衡量价值的客观标准又近了一步。

在了解了人们在社会生产条件下对生产价值的追求情况后,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人们是如何来衡量其劳动力的社会价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2 13:26:15
B、在社会生产条件下,人们对劳动力社会价值的衡量

在前面我们了解到,对于生产者来说,其劳动力的价值就是在产品生产中其劳动力所实现的价值。这样一来,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劳动力的社会价值便是在产品生产中由劳动力所实现的社会价值,也就是劳动力的载体由生产者所生产出的产品在交换活动中所具有的价值。在了解了这一基本情况后,接着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人们是如何来衡量劳动力的社会价值的。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个人对其劳动力社会价值的衡量。

a、在社会生产条件下,个人对其劳动力社会价值的衡量

在上面我们了解到,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生产者会根据产品生产的社会价值的大小来组织和安排自己的产品生产,直到产品在社会中不再有生产价值时为止。也就是说,生产者会在生产出的单位产品所能实现的社会价值恰好可以弥补其所用掉的那单位劳动力所耗费的社会价值或者说以社会价值形式出现的个人价值时,停止自己的进一步生产。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一个产品的制造者或者说直接生产者来说,在一次交换中他不仅会将自己决定最后生产或者说提供的那单位产品所能实现的社会价值当做自己最后所相应用掉的那单位劳动力的社会价值,而且也会将其做为自己在此次交换活动中付出单位产品或者说相应的单位劳动力时所必须实现的最低社会价值。这是因为,对其而言,在此次交换中,其任一单位产品或者说相应的单位劳动力最少都可以为其换来这一单位产品所能实现的那么多的社会价值或者说那么多的以社会价值形式体现出来的个人价值,他当然不会使其在此次交换中付出任一单位产品或者说相应的单位劳动力后所能换来的社会价值低于这个价值标准。当分析到这里时,我们就在个人那里为其找到了一个衡量其制造单位产品时所付出的相应单位劳动力的社会价值的最低标准。也就是说,一个产品的制造者或者说直接生产者在一次交换中决定提供的最后那一单位产品所能实现的社会价值所表示的价值就是该生产者在此次交换中所愿意接受的其制造单位产品时所付出的相应单位劳动力的最低社会价值。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该产品的制造者或者说直接生产者为了实现生产价值或者说生产收益的最大化,还不得不将自己决定最后生产或者说提供的那单位产品所能实现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做为自己在制造单位产品时所付出的相应单位劳动力在与他人交换时所要求实现的最高社会价值。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生产价值或者说生产收益的最大化,该生产者在制造单位产品时所付出的相应单位劳动力在此时最多也只能在交换活动中要求实现这么多的社会价值。这是因为,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交换者而言,其在交换中不可能同时接受为同一种产品的不同单位而付出不同的社会价值。产品的制造者或者说直接生产者为了实现生产价值或者说生产收益的最大化,在交换中只能是以得到了自己认同的交换者愿意为自己的最后单位产品付出的社会价值来做为自己在制造单位产品时所付出的相应单位劳动力的最高社会价值。否则,其结果不是只以少量成交,就是无法成交。而无论是交换无法达成,还是只以少量成交,都无法实现其生产收益的最大化!

这一点是可以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得到大量佐证的。例如:在现实交换中,我们可能会见到某种产品同时以3元钱1斤和5元钱2斤来出售,这个5元钱2斤显然就是在以2.5元1斤来成交。而卖者既然在卖3元钱1斤的同时,还愿意以5元钱2斤来出售该产品,当然是因为可以为其带来更多的生产收益。否则,他便会直接以2.5元1斤来出售该产品。在这种同时卖2斤可以为其带来更大收益的情况下,显然其无法同时以3元卖出第1斤和以2.5元卖出第2斤。毫无疑问,这是交换者无法接受的,其会以拒买或只买1斤来做出回应。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便不难看出,一个产品的制造者或者说直接生产者为了实现其生产价值或者说生产收益的最大化,在一次交换中会以其愿意最后提供的那单位产品在社会中所能实现的价值来做为其制造单位产品时所付出的相应单位劳动力的最高社会价值。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说,一个产品的制造者或者说直接生产者在一次交换中决定生产或者说提供的最后那单位产品所能实现的社会价值所表示的价值也是其在该次交换中要求实现的其在制造单位产品时所付出的相应单位劳动力的最高社会价值。

当分析到这里时,我们会发现由我们在前面所确定的在一次交换中个人愿意接受的其在制造单位产品时所付出的相应单位劳动力的最低社会价值正好与其在社会中所要求实现的最高社会价值发生了重合。这就使得,在生产价值或者说生产收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在同一次交换中一个产品的直接生产者或者说卖者只能是将自己决定最后生产或者说提供的那单位产品所能实现的社会价值来做为其在制造单位产品时所付出的任一相应单位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否则,其将无法实现生产价值或者说生产收益最大化。这样一来,我们就在具体的交换或者说生产中在个人那里找到了其生产或者说制造单位产品的相应单位劳动力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一个产品的制造者或者说直接生产者在具体的生产或者说交换中决定最后提供的那单位产品所能实现的社会价值就是其在制造单位产品时所付出的任一相应单位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在这里实现了劳动力的社会价值与其对产品制造者的社会价值或者说以社会价值形式所表示的个人价值的统一。

显然,如果我们将这些在同一次交换中的相应单位劳动力合起来构成一个较大单位的相应劳动力的话,那么对应的由这些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加总的和就构成了这个较大单位的相应劳动力的社会价值,从而我们也就衡量出了产品的制造者或者说直接生产者在一次交换中所付出的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当分析到这里时,我们就明确了个人在社会生产条件下是如何在具体的生产或者说交换中衡量其劳动力的社会价值的。在我们了解了在社会生产条件下个人在具体的生产中是如何来衡量其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后,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社会生产条件下社会是如何来衡量劳动力的社会价值的。

b、在社会生产条件下,社会对劳动力社会价值的衡量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只要有产品在交换活动中成交,就会有一个相应的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形成。然而,这个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只是在一次具体的交换中所形成的,并不意味着在全社会范围内所有的交换中该种劳动力都会具有这么大的社会价值。因为,这一价值还只是该劳动力在某一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社会价值,它可能还会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及新的生产者的加入和原有生产者的退出而发生变化。我们都知道,当有产品在交换活动中成交后,就意味着有一个相应的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在社会中形成了。而当有一个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形成后,全社会的生产者包括该劳动力的提供者本身都会以此劳动力的社会价值为依据,来对自身劳动力所实现的社会价值和应实现的社会价值做出评估,从而考虑是否要加入或继续该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全社会的生产者都会结合自身情况对该劳动力是否应具有那么大的社会价值来做出评估,然后再用自己下一步的生产行为来做出回应。毫无疑问,如果大家都认为这一劳动力就应该具有这么大的社会价值,或者说全社会都认同了这一劳动力的社会价值,那么该种产品的生产情况就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从而使得该价值就同时也构成了一个社会对该种劳动力社会价值的衡量和评估,进而该社会价值就会做为该种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一个统一价值来出现。当然,如果是在社会中虽然有生产者不认同这一评估或者说认为这一评估过高,但由于代表该种劳动力的产品的生产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使得其他生产者无法自由进入,那么该种产品的生产情况便也不会发生变化,从而就使得大家不得不接受这一劳动力具有这么大的社会价值。显然,这也会形成一个该种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的统一的社会价值。

但如果是在社会中有生产者不认同这一评估,而且代表该种劳动力的产品的生产是不受客观条件限制的,或者说生产者是可以自由进出的,那么该种产品的生产情况就会发生变化,该种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就会在社会中做出相应调整,直到能够得到全社会的认同时,才会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该种劳动力的统一的社会价值。显然,如果有人认为这一评估偏高,高于自己劳动力所实现的社会价值,那么在生产价值或者说生产收益最大化的要求下,他们便会纷纷也加入到该产品的生产中去,去要求更好地实现自身劳动力的社会价值。这样的话,便会由新的生产者的加入来打破原有的生产平衡,从而先在整体上降低了原有生产者的劳动力所实现的社会价值或者说分割了原有生产者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并使得交换者有了要求以较低的社会价值来交换产品的空间。然后会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使得现有的生产者不得不也调整自己对原有劳动力社会价值的认识,考虑降低对自己劳动力要实现的社会价值的要求,从而在社会中会形成一个新的较低的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如果是情况相反,有生产者认为这一评估偏低,低于自己劳动力应实现的社会价值,那么在生产价值或者说生产收益最大化的要求下,原有生产者便会要求提高自己劳动力的社会价值,或退出该产品的生产加入劳动力社会价值较高的产品生产中,去要求更好地实现自己劳动力的社会价值。随着原有生产者的要求提高社会价值或部分退出,就会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来认识这种劳动力的社会价值。这就使得该种劳动力的社会价值有了提高的空间,进而便会在社会中形成一个新的较高的劳动力的社会价值。毫无疑问,上述的这些变化和调整过程会一直持续到全社会的生产者对劳动力的社会价值达成共识,都认同了这一劳动力的社会价值时为止。

显然,这些经过一定时期后在全社会范围内所形成的一种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就是该种劳动力通常情况下在社会中的一个统一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由实际最后加入或者说在经过一定时期后最后决定保留在某产品生产中的生产者所确定的相应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就是通常情况下该种劳动力在社会中的标准社会价值。这是因为,在这一价值形成后,全社会就对该种劳动力的社会价值达成了共识,不会再有生产者的加入或退出,从而会使该种劳动力的社会价值也因此而稳定下来。这样的话,我们就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在社会范围内确定了一种劳动力在通常情况下的社会价值。当在社会中确定了一种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后,我们还会发现,如果我们的产品生产是完全竞争的或者说在社会生产中人们的生产是完全自由流动的,那么在生产中无论出现劳动力社会价值的偏高还是偏低,都会让生产者的自由流动来逐步抹平,从而会在社会中形成一个最一般的劳动力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在这一情况下,任一单位劳动力的社会价值都会是一致的,不同劳动力之间只有因付出的劳动量的不同而带来的社会价值的差异。这样一来,我们便不难得出,如果是在完全竞争的生产条件下,那么这个经过一定时期后、在社会范围内逐步稳定下来的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就同时也代表了在该社会中一般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在这里实现了劳动力的客观社会价值与其对产品制造者个人的主观社会价值的统一。当分析到这里时,我们就从社会的角度,对在社会生产条件下的劳动力的社会价值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由个人所衡量出的劳动力的社会价值,可能只是一种劳动力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并不一定能代表该种劳动力在一般情况下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所以,它通常只能是做为该种劳动力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特殊社会价值出现。而对于由社会衡量出的劳动力的社会价值来说,由于它已经排除了特定时空条件的限制,将一种劳动力放在了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来考察,能够比较有效地反映出该种劳动力的通常情况,所以只有它才能做为该种劳动力在通常情况下的社会价值。当然,如果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所衡量出来的一种劳动力的社会价值,那么它就代表了任何劳动力在社会中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只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所确立的劳动力的社会价值,才能真正反映出一般劳动力的社会价值。

在了解了人们对劳动力价值衡量的情况后,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产品的价值及人们对产品价值的确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2 13:28:14
4、产品的价值及人们对产品价值的确定

关于产品的价值,在前面我们曾谈到,产品的价值是指特殊事物产品对于其生产者所产生的正作用或者说价值补偿作用,在数量上就等于生产者在得到或者说生产该产品时所付出的价值,并分别介绍了产品的个人价值以及其在自然和社会两种不同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价值。但在对社会生产条件下产品社会价值的认识中,只是从直观上分析了一下产品社会价值的形成和在整体上对产品的社会价值做了一个把握,并未谈及到产品在社会生产条件下社会价值形成的内在机理。或者说,在前面对产品在社会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价值形成过程的分析,并未深入到其内在的形成原理,我们还不能从根本上来把握它的形成。这就使得,在这一部分的内容虽然我们在标题上写的是要从整体上谈产品的价值,但由于关于产品的价值的大部分内容在前面已经做过相关介绍,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是来了解一下产品价值中在前面所未涉及到的内容,从根本上来了解一下产品在社会生产条件下社会价值的形成过程。谈到产品在社会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价值,在前面我们曾了解到,指的就是产品在交换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那么产品在交换活动中的价值是如何形成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探讨。当然,为了便于我们对产品社会价值形成过程的分析,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产品的社会价值在交换活动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在社会生产条件下,产品社会价值在交换活动中的直接体现

在前面我们曾了解到,产品的价值在数量上就等于生产者在生产产品时的价值付出或者说价值损耗。这样的话,对于产品的社会价值来说,它的大小便取决于社会生产者在生产产品时所付出的社会价值或者说对社会价值的损耗。也就是说,产品的社会价值决定于产品的制造者和交换者在获取产品时分别都付出了多少的社会价值。然而,由于只有交换者在交换活动中所愿意付出的社会价值才能做为社会对制造者在制造产品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力的价值的社会肯定和认同,才能使其知道自己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所损耗的劳动力意味着是对多少社会价值的耗费,就使得只有在交换活动中能够交换出去的产品才可能确定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只有在交换活动中能得到交换者认同的产品价值,才能做为产品的社会价值。当分析到这里时,我们便不难发现,产品的社会价值虽然也必须是在得到产品制造者认同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但在交换活动中却只是表现为交换者愿意为其付出的社会价值。这样一来,我们便不难得出产品的社会价值在交换活动中直接表现为交换者愿意为其付出的社会价值的结论。显然,这一结论是能够得到实践支持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通常都是在了解到产品的交换者或者说购买者愿意在交换中为其付出多少货币,才意味着知道了其具有了多大的社会价值。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一个产品的标价是多少,如果始终都没有买者愿意接受,那么就意味着其还不具有相应的社会价值。

当我们明确了产品的社会价值在交换活动中直接表现为交换者愿意为产品而付出的社会价值后,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社会生产中交换者对交换的社会价值的追求情况。

(2)、在社会生产条件下,交换者对交换的社会价值的追求

在前面我们曾分析到,做为生产者,人们会根据自己在生产活动中的所得和所失来权衡出一种产品对自己是否具有生产价值,然后再根据产品的生产价值的大小来依次选择生产出各种产品。而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对于产品的间接生产者或者说交换者来说,由于他们在决定交换时已经认定了要生产或者说交换哪一种产品,所以他们的生产抉择或者说交换抉择已经不再是在不同的产品中考虑生产或者说交换什么产品,而是要根据在交换某一已经认定要交换的产品时自己的所得和所失来权衡出与哪个该产品的制造者或者说提供者进行交换,以及具体交换多少产品。也就是说,交换者虽然也会根据交换行为能给自己带来价值的大小来安排自己的交换行为,但在这一抉择中已不再包含要生产或者说交换什么产品的抉择,而只是要考虑去与谁交换和交换多少。

毫无疑问,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所有的交换者都会依据交换能够为自己带来价值大小的变化来选择自己的交换对象和决定交换多少产品,直到其付出的产品或者说劳动力所交换来的产品或者说劳动力能够为自己带来的价值为零时,也就是继续扩大交换的价值为零时,交换者便会决定停止进一步扩大交换。换句话说,就是当交换者可以交换到的单位产品做为劳动力时对于其的价值正好与其需要付出的相应单位产品对于其的价值相等时,或者说当交换者可以交换到的单位产品所代表的劳动力对于其的价值正好与交换者在制造自己要用于交换的相应单位产品时所付出的相应单位劳动力对其造成的价值损失相抵时,也就是交换者在交换中可实现的价值与付出的价值相抵时,交换者便会决定停止进一步交换。否则,进一步交换的决定还将会继续下去。当分析到这里时,我们便在产品的交换者这里又找到了一对价值都相等的产品。也就是说,对于产品的交换者来说,其决定最后交换的这单位产品对其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与其需要付出的相应单位产品对其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是相等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是因为交换者在其决定最后交换的这单位产品上实现了其得到价值与付出价值的相一致和相统一。也就是说,交换者决定交换的最后这一单位产品所代表的劳动力对于其的价值正好等于其为了生产用于交换的相应单位产品所用掉的相应单位劳动力对自己所造成的价值损失,也就是正好等于其为了交换该单位产品所代表的劳动力而付出的相应单位产品对于其的价值。或者说,交换者最后付出的相应单位产品对于其的价值正好等于它所交换到的那单位产品所代表的劳动力对于其的价值。其次,则是因为由交换者最后决定交换的这单位产品同时也是制造者在该次交换中决定最后提供的那单位产品,从而会使交换双方在这单位产品的交换上对彼此产品价值的认识也达成共识。也就是说,交换双方在最后这单位产品的交换上会彼此认同对方对双方产品或者说劳动力价值的认识,从而会在他们之间形成一个对彼此产品或者说劳动力价值的一致认识。

这样一来,由于在交换活动中得到了制造者认可的其产品所代表的劳动力对于交换者的价值就是该劳动力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从而使得由制造者耗费了该劳动力而制造出来的产品对于交换者个人的价值同时也构成了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这就使得,对于交换者来说,其在最后决定交换的这单位产品对于其的个人价值同时也是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而且,同样由于在交换活动中得到了制造者认同的交换者付出的相应单位产品或者说劳动力所耗费的个人价值同时也意味着交换者所耗费的社会价值,从而使得交换者在交换中所付出的相应单位产品对于其的个人价值同时也是其在产品交换中所具有的社会价值。这样的话,对于交换者来说,其在最后交换这单位产品时所付出的相应单位产品对于其个人的价值同时也就是其所付出的社会价值。当分析到这里时,再结合上前面我们所分析的交换者最后付出的相应单位产品对于其的价值正好等于它所交换到的那单位产品所代表的劳动力对于其的价值,或者直接说正好等于它所交换到的那单位产品对于其的价值,我们便在交换者那里找到了一对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都相等的产品。或者说,交换者在最后交换的那单位产品的交换中付出的相应单位产品与其要交换的单位产品具有着相同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就是说,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对于交换者来说,其最后交换的那单位产品的价值也等于其为了交换它而付出的相应单位产品的价值。当了解到这一情况时,就为我们在经济活动中确定产品的价值和找到衡量价值的客观标准进一步提供了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