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333 1
2025-03-10

蔡定创经济学汇率理论要点(3/18)




说明:蔡定创通过《信用价值论》与《集聚生产与资本生产》《货币迷局》《印钱消费》《双轮经济》这五部著作创立了一个将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部门经济学合为一体的理论逻辑严密、体系内容完整的经济学全新理论体系。其中两大理论新发现:⑴资本生产的当代信用价值生产方式新发现,⑵与“劳动分工”社会生产力相对应的“集聚生产”新社会生产力发现,使得整个政治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理论重新改写,从而实现了对如下方面的理论实现了创立与创新。

  一、蔡定创重构创新的理论:

1,货币理论2,国债货币理论3,汇率理论4,虚拟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理论;

二、蔡定创创立的新理论:

6,“双轮经济”构架理论7,“印钱消费”理论8,新的五次分配理论9.社会(公共)资本生产理论10,非资本价值生产理论11,宏观经济三层构架理论12,“集聚生产”新社会生产力理论13,与新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新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重构理论14,共产主义如何实现以及实现的生产力节点理论;

三、蔡定创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15,对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发展;16,哲学思想方面的创新发展;17,经济学理论方法上的创新发展;18,现代(西方)经济学批判。

其中,《信用价值论》2 版(上下册,78.6万字)、《集聚生产与资本生产》(上下册,86万字)、《Revealing the secrets of rapid socio-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上下册,44万单词,1340页)在知乎网上“大海”博客中提供免费下载地址。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理论的要点。

蔡定创经济学汇率理论要点(3/18)


蔡定创在《信用价值论》第22章提出的新汇率理论,突破了传统汇率理论的表层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基于货币双重属性(面值与币值)、价值动态传导和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多层次汇率决定模型。以下是其理论的核心要点:

一、对传统汇率理论的批判与突破

1. 传统理论的局限性:

   —— 购买力平价(PPP):仅关注货币价格(购买力),忽视货币内在价值;依赖“一价定律”假设,现实中商品可比性差。

   —— 利率平价:假设完全自由流动的资本市场,忽视政策干预与市场分割。

   —— 国际收支说:侧重短期流量分析,无法解释长期汇率决定。

   —— 资产市场决定论:过度依赖存量均衡假设,忽略实体经济基础。

2. 新理论的视角:

   —— 货币的双重属性:货币不仅是交换媒介(面值),更是价值载体(币值)。

   —— 动态价值传递:汇率通过不等价交换实现价值跨国转移,最终趋向等价。

二、新汇率理论的核心框架

1. 货币的双重赋值机制:

   —— 面值(价格属性):由商品定价决定,反映货币的购买力(如物价水平)。

   —— 币值(价值属性):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通过劳动力价值(工资)间接体现。

   —— 赋值方式:

     —— 竞争定价(左极端):劳动生产率提高→物价下降→货币面值上升。

     —— 垄断定价(右极端):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资上升→货币币值上升。

     —— 混合定价:现实中两种方式的综合。

2. 汇率的三个层次:

   —— 主观汇价:市场交易形成的即期汇率,受国际收支、利率、政策、投机等短期因素影响。

   —— 客观汇价:基于两国货币面值的长期均衡汇率,由商品定价赋值的购买力对比决定。

   —— 货币元币值比价:深层决定因素,反映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通过劳动力价值(工资)比例体现。

3. 劳动生产率的根本作用:

   —— 劳动生产率差异决定两国货币币值差异,进而影响长期汇率走向。

   —— 传导路径:

     —— 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格下降(面值升值)或工资上升(币值升值)→汇率调整。

   —— 技术扩散与资本流动缩小劳动生产率差距→汇率趋向均衡。

三、四维汇价空间模型

1. 动态运行结构:

   —— 第一层(表层):主观汇价围绕客观汇价波动,受短期因素扰动。

   —— 第二层(中层):客观汇价由货币面值对比决定,体现长期购买力均衡。

   —— 第三层(深层):货币元币值线(A国与B国)构成汇率运行的上下边界,反映劳动生产率差异。

2. 相互作用机制:

   —— 价值输送效应:汇率偏离客观汇价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价值转移(如低估货币出口商品输送价值)。

   —— 政策干预影响:紧缩/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物价与汇率。

   —— 长期收敛性:客观汇价受货币元币值线牵引,趋向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均衡位置。

四、理论与现实的解释力

1. 对购买力平价的修正:

   —— 引入“加权消费结构”计算货币面值(非简单平均),更贴近实际购买力。

   —— 示例:中美货币面值比=Σ(各商品价格比×消费权重)。

2. 对汇率波动的动态解释:

   —— 短期波动:由国际收支、资本流动、政策干预、市场预期驱动。

   —— 长期趋势:由劳动生产率变化速率决定,技术扩散缩小差距。

3. 政策启示:

   —— 汇率低估策略:通过压低汇率促进出口,但需承受价值流失与通胀压力。

   —— 货币政策协调:紧缩/宽松需兼顾内外均衡,避免汇率超调。

五、创新与意义

1. 理论创新:

   —— 提出“货币赋值”概念,将劳动价值论引入信用货币分析。

   —— 构建多维度汇率决定模型,整合价格、价值、政策与市场心理。

   —— 揭示汇率的价值传导功能,突破传统理论的价格表象分析。

2. 实践价值:

   —— 为汇率政策提供动态均衡框架,兼顾短期稳定与长期竞争力。

   —— 解释新兴市场汇率低估的经济逻辑(如中国出口导向政策)。

六、总结

蔡定创的新汇率理论以货币双重属性为基础,通过劳动生产率和价值传递的动态分析,构建了一个涵盖主客观层次、长短期因素的综合性框架。其核心贡献在于将汇率决定从单一价格现象上升到价值运动的高度,为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汇率波动和政策选择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5-3-11 15:09: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