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5481 11
2007-06-15
请大家讨论向松祚的《不要玩弄汇率》一书

才开始阅读,书的副标题是“一个旁观者的抗议”,封面写的“本书彻底颠覆汇率理论和政策之传统智慧和思维定式”

在书中P23作者批驳汇率浮动和独立货币政策的相互关系时指出,“根据开放经济之利率平价理论,汇率预期往往是国内短期利率之决定因素。”作者没有告诉此段话的来源。但根据有关文献,利率平价假说讨论的是利率变动如何影响汇率预期的问题,而不是相反(唐国兴:《现代汇率理论及模型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亦称远期汇率理论,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923年提出,后经爱因齐格等经济学家发展而成的。凯恩斯认为,在远期汇率的决定方面,“最根本的因素是有关两个金融中心市场的短期资金的利息”。因而可以通过分析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来说明远期汇率的决定机制。理论的假设条件:①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无障碍,即处在开放市场中。②套利资金的规模是无限的、充足的。③忽略交易成本(如银行手续费、邮费等)。
在以上假设条件下,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远期差价(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高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低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

在经济分析中,谁是因,谁是果往往是很关键的问题,自变量和因变量没有分清楚,如何讨论经济问题?而所谓的“彻底颠覆汇率理论”就是采取如此的方式?

作者提出,“如果能够稳定汇率,又何必劳神费力搞什么套期保值呢?发展大规模的外汇市场、让汇率天天浮动,只不过是增加经济整体之交易费用,为那些投机者找了份工作,危害最大的,正是经济整体之“灵活性”。”(该书26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6-15 22:22:00

按照作者的观点,是否是不能发展外汇市场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5 22:53:00

P52,作者言“汇率不是传统购买力平价公式里的被动变量、因变量、内生变量,由货币政策(或货币供应量)决定,而是主动变量、自变量、外生变量,由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预期决定。汇率之波动反过来决定一国利率水平、价格水平和货币政策。(Ronald I.McKinnon and Kenichi Ohno (1997), Dollar and Yen:Resolving economic conflic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MIT Press. Ronald I. McKinnon (2005), Exchange Rates under the East Asian Dollar Standard, MIT Press.)

麦金农的基本假设是:“汇率是制约两国相对价格水平、货币政策等因素未来演变的决定性变量。汇率是因,变动在前。若汇率不变,基本因素也不变。”并通过日本制造业产品价格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是:日本银行认为日元兑美元汇率的变动是冲击日本经济的外部因素,因而采取措施防止汇率变动加剧,或减轻其不利影响——但从未同时奏效。这些结果说明此假定是成立的。

学识浅薄,没有看明白,盼有识之士能指点一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5 23:07:00

P95,“人民币大幅升值最主要的灾难性后果,是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和通货紧缩,经济增速可能会下降到6%以下,这兑中国就是最大的灾难。最明显的就是大量失业、大量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我的观点是:依照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升值5%就是大幅升值。”(注:此是2006年3月10日所言。)

目前人民币升值早超过5%,但中国经济形势如何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5 23:13:00

P103,“也就是说,汇率固定后,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就和它的国际收支水平挂钩。贸易顺差或国际收支顺差,相应增加货币供应量;贸易逆差或国际收支逆差,使货币供应量自动缩减。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国的利率水平、物价水平和美国同周期。只要美国经济稳定,就可以确保中国的货币和物价稳定。”

不知道作者的依据何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5 23:18:00
有关汇率理论,需要理清的地方是很多的,论坛很少认真讨论,希望以此书的一些观点为引子,深入讨论,明辨是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