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54 12
2012-05-14
跨国巨头轮番涨价的背后:为什么说我们被害的同时也是自己害自己

一 。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今,洋奶粉年平均涨幅已达15.5%,每年洋奶粉至少会有一次提价,特别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一段时间内很多外资品牌涨价幅度高达20%。而最近两次涨价高峰则出现在去年6月和今年4月前后。

以雀巢为例,从4月1日起调高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部分国内生产的奶制品价格,平均涨幅为5%。涨价后的新产品不仅会更换新包装,而且容量也将从原来的900克减少到800克。

二。四月益海嘉里集团的公关人员告诉记者,公司近期将上调金龙鱼品牌部分食用油价格。这一次只有菜籽油和花生油是有调价的,幅度在8%左右,是全国性的调整。

据解释,花生油调价主要是原料成本上涨,而菜籽油则还包括物流成本的上升。

跨国巨头在各个领域涨价的原因用他们的话说,根本原因就是一点:来自于成本的上升,导致产品不得不提价。雀巢奶粉和金龙鱼的成本上涨了(姑且我们不论这种说法是真是假,且听之吧。),所以他们的产品就要上涨,

最简单的收获常识认为,产品的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成本提高了,价格也必须提高。但是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成本的提高不一定必然会提高产品的价格。价格不但受到成本的制约,供求对价格也产生极大的影响。一种产品的价格依赖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位置,而供给曲线的位置则依赖于成本。也就是说,价格和成本不是1+1=2的关系。

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某个企业一般不敢也不能断然提高产品的价格,因为如果其他企业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那么他的市场份额就是被吞没,企业应对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办法往往是内部消化,挖掘潜力,或者简单的办法就是忍受低利润率。这一点在国产手机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华为的余承东就感叹:“我国运营商集采799和999元档位智能机,华为成本比友商起码高20美元以上甚至更多,造成亏损。”亏损也要出货,目的就是要保住市场占有率和出镜率。

但是在一个非竞争的环境中,情况就不同了,寡头垄断的产品有着很大的定价权。在一定时期内需求的上升必然导致产品供不应求,拉高产品的价格。他们并不会太在意消费者的意见,也不会太多的去考虑市场占有率,考虑的是如何在短期内实现企业盈利的暴力化。各种眼花缭乱、名目繁多的听证会和这个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消费品市场来说,我们用自己的行为使得雀巢奶粉和金龙鱼“被涨价”了,也就是我们自己害了自己。

那么,我们是怎么把雀巢奶粉和金龙鱼之类的跨国巨头捧到垄断地位的呢?关键的一步是要扼杀国产产品。ZF要做的就是纵然国产企业的任何非法、违法以及违背道德的一切行为,只要把他们推向了“恶”推向了一个极致,才能导致全行业的毁灭。三聚氰胺事件充分表明了这种逻辑思维下的运作过程与结局。ZF不可能不知道三聚氰胺在全行业的应用,但是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默认企业作为原材料。当整个行业基本陷入了泥潭之后,在一个恰当是时机,点燃某一个导火线,引发了公众对整个行业的抗议和愤怒。在披着整治和治理的外衣下,这个行业也从此衰落。而最大的受益者则是跨国巨头,乘虚而入,大肆的占领市场份额。国产品牌就这样一个一个的倒下去了。这也就是说,我们是被害的,我们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悲剧的上演和重复。

为什么说我们是自己害了自己呢?是因为我们缺乏最基本的思维逻辑,缺乏最基本的常识判断。人们常常说批判国货如何的不好,但是我们是在一个不公正和不合理的比较框架之内作出的判断。不同的事物拿来比较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这两种事物是具有可比性的,二者之间有着类似的性质与特征。同样都是手机,有的手机可以做比较,有的手机就不能做比较。

拿着一部几百元的国产手机,然后感叹苹果手机是如何的好,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国产手机不如外国手机。只有外资品牌一半价钱的国产冰箱出了问题,对国产货批判到一文不值,而外资品牌的冰箱出了问题,却觉得电子产品出问题很正常。正是在这种愚蠢而又幼稚的逻辑下,我们得出了一个看上去很对的普遍真理:国货不如外国货。外资品牌的产品质量好,代价就是多花钱,多花更多的钱。缺乏最基本的比较思维和分析逻辑,我们得出的也必然是一个错误的结论,在行为上则导致更大的失误和悲剧。

   我们自己缺乏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觉得外国货好,最终的结局就是自己害了自己,我们把外资品牌从地上捧到了天上,而天上飞的不一定都是天使,大多是被吹起来的牛。但是我们的悲哀就是把那些牛当作了天使。那些天使在疯狂的掠夺我们,而我们还屁颠屁颠的觉得是一件光荣的事。拿着国产货就觉得低人一等,兴高采烈的对人们说“天使和我说话了,他骂了我一顿”。

   任何企业的成长都必须有一定的消费者,消费群体的扩大,在ZF的严格监管下,企业也会逐步的发展,水涨船高。在这个意义上,日韩的ZF-企业模式值得借鉴。而“支持国货”的口号也并非单纯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发泄,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14 19:26:12
部分原因是定价权的缺失,还有部分原因是我们自己诚信的缺失导致对国货总体不信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4 19:30:40
一言难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5 08:47:16
为什么说我们是自己害了自己呢?是因为我们缺乏最基本的思维逻辑,缺乏最基本的常识判断。人们常常说批判国货如何的不好,但是我们是在一个不公正和不合理的比较框架之内作出的判断。不同的事物拿来比较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这两种事物是具有可比性的,二者之间有着类似的性质与特征。同样都是手机,有的手机可以做比较,有的手机就不能做比较。
拿着一部几百元的国产手机,然后感叹苹果手机是如何的好,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国产手机不如外国手机。只有外资品牌一半价钱的国产冰箱出了问题,对国产货批判到一文不值,而外资品牌的冰箱出了问题,却觉得电子产品出问题很正常。正是在这种愚蠢而又幼稚的逻辑下,我们得出了一个看上去很对的普遍真理:国货不如外国货。外资品牌的产品质量好,代价就是多花钱,多花更多的钱。缺乏最基本的比较思维和分析逻辑,我们得出的也必然是一个错误的结论,在行为上则导致更大的失误和悲剧。


这种逻辑思维,还去探讨别人逻辑?

因为国产货便宜,所以国产货差。还是因为国产货差所以便宜?
这么简单的逻辑,也能反过来说?

市场是竞争,产品质量决定产品价格。从来不是产品价格决定产品质量的。
如果国产货手机5000,就能有苹果手机的质量。那厂商都是傻子?直接用5000生产手机得了,各个都是苹果手机。
为什么国产500,外国5000,因为4500是国产货永远挣不到的那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5 16:58:47
zaz007y 发表于 2012-5-15 08:47
为什么说我们是自己害了自己呢?是因为我们缺乏最基本的思维逻辑,缺乏最基本的常识判断。人们常常说批判国 ...
试问,苹果5000,同样的一个国货手机也5000,你觉得几个人会买5000的国货手机,你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5 17:04:56
baozitou1978 发表于 2012-5-15 16:58
试问,苹果5000,同样的一个国货手机也5000,你觉得几个人会买5000的国货手机,你会?
如果质量一样,功能一样,售后一样。两者无差异。为什么不选?如果国产手机4999.我就选国产。
我看现在,华为,小米,魅族手机不都卖的挺好?
你能举出多少个质量优于外国,价格低于外国,销量低于外国的产品吗?消费者是理性人,不是傻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