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641 12
2009-08-17
河北省食品工业协会日前公布数据显示,通过对30家重点乳制品企业调查发现,奶粉积压现状仍然严重,上半年积压奶粉1.3万吨,价值达3.1亿元。一些专家和乳品企业负责人建议,政府应当对奶粉积压企业给予资金补贴,适时启动“奶粉下乡”工程。(千龙网8月5日)

“三聚氰胺门”事件发生前,中国乳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十几家名牌乳品企业占70%以上的市场份额;外资品牌竞争力下滑,中高端市场份额减少;液态乳制品市场几乎被国内企业垄断;干乳制品,尤其是婴幼儿奶粉市场逐渐被国产品牌蚕食。

去年9月,三鹿事件发生后,国产乳品一下了就卖不出去了。去年10月,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奶粉品牌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而国外品牌的销量却纷纷激增几乎一倍。

经过几个月的恢复,国内乳品销售有了一定的回升。但由于国人对国内乳品已经彻底失去了信任,加之国外乳品大幅降价,很多人宁愿多花一点钱买进口乳品,也不再愿意为了省几个钱拿自己的孩子的健康冒险,于是国产乳品逐渐大量积压。

这种积压,本是意料之中的事。其原因不是通常的供大于求关系造成的,而是国内一些奶企自作孽的结果。当初,当这些奶企纷纷在乳品加入三聚氰胺的时候,他们应该想到今天的这种结果。何况这些企业并不是三无企业,而是乳品行业响当当的带头大哥三鹿、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乳业。
当人们连这些企业都不能信任的时候,还能相信谁呢?而事实上,这些企业真的辜负了公众的信任。于是,人们把信任只能转向国外的知名品牌。

现在,当大量乳品积压的时候,一些专家和乳企负责人以保护中国乳品行业的名义建议政府拿出资金给予资金补贴,适时启动“奶粉下乡”工程;以保护奶农利益的名义要求政府拿出钱来收购积压的奶粉,我觉得是非常荒唐的事。

其一,政府的职责是制定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秩序。政府不是企业的保姆,也不是奶农的保姆。企业和奶农一样,既然进入了市场,就要按市场规则出牌。违背了市场规律,自然要受到市场的制裁。现在政府要去救助乳企,就犹如一个孩子犯了严重错误,父亲要惩罚他,母亲不仅庇护孩子不让接受父亲的惩罚,还要赶快给他掏出一大堆糖果一样。这孩子能吸取教训吗?如果这次政府替“失足”的乳品行业交了罚金或学费,庇护乳企不接受市场的惩罚的话,一年前乳品行业出了“三聚氰胺”,谁能保证一年后、两年后,乳品或食品行业不再出个“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呢?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这是奶业能够良性发展的关键。

其二,在乳品行业发生大的变动的情况下,优胜劣汰本身是个固有的规律。由于产品积压,一些乳品行业的老板大喊:快顶不住了。其实,事情是简单,顶不住倒闭不就完了。中国哪天没有数万家的企业开张,数万家的企业关门呢?有什么大不了的!在优胜劣汰中淘汰规模小的、实力不强的、市场占有率低的企业,不正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吗?乳品行业顶不住就要政府收购库存产品,那其他行业的库存多了,政府都能收购吗?

其三,一些专家和乳企老板动辄拿保护奶农说事。其实保护奶农真的是国家出钱的理由吗?一个乳品行业因长期忽视消费者健康都快被消费者抛弃了,政府就是有钱,你怎么保护奶农?其结果只能是:政府出的钱越多,奶农养的牛越多,挤出的奶也就越多,生产的乳品也就越多,积压越多。恶性循环,这样下去,政府出再多的钱,真的能保护奶农吗?

其四:乳企并没有做出应有的努力。三鹿事件后,乳制品价格整体上不降反升,一个理由或许为生产更加严格,成本更高。但滞销时,根据市场原理,降价也是必然的。如果降价能让消费者满意,料想库存问题自然缓解。但日前某企业负责人却说:“奶粉积压的主要原因是销路不畅,而不是价格问题。从企业来说,当前在观望,企业做赔本买卖不可能。因此,本土奶粉零售价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你看,企业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都不肯做赔本买卖,却要政府拿纳税人的钱为其产品积压买单,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其四,一些人以保护国内乳品行业为名要求政府出钱保护。我觉得也不能成为政府拿纳税人的钱给奶粉积压企业资金补贴或收购库存积压奶粉的理由。从去年10月至今,国外乳品的确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大半壁江山,但这是由于乳品行业集体失足造成的结果,是“人祸”,不是“天灾“,是国内乳品行业拱手让出的市场。国外乳品如果有倾销行为,企业可以起诉,按照中国相关法律对其调查处理。如果没有这些,政府有什么理由扶劣限优呢?有人说,中国的乳品行业一旦垮了,外国企业就会抬价垄断中国的市场。我觉得,只要中国的乳品市场不是单对一个国家开放,而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允许国内国外的乳品企业在同一个规则下竞争,怎么会形成垄断?再说,外资、外国产品没有进入的行业,单就我们国内来说,垄断还少吗?

所以,我觉得,就目前来说,乳品行业产品积压是最正常的事,这是一年前三聚氰胺事件的后遗症,也是乳品企业应该得到的惩罚。政府的事政府做,要制定好竞争规则,完善好监管机制,履行好监管职责;企业的事归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重塑品牌形象,唤起国民的消费信心。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但为了不再重蹈覆辙,这条路有必要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17 14:41:01
说的很好,我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7 14:42:57
中国人的行政思维惯了,凡事都可以“人为解决”,不管是市场,还是天灾人祸,甚至是科技研发都可以拍脑袋。至于救市不救市,这个提法本身就很荒谬:既然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于市场的部分,就应该建立市场自律和自制的制度和措施,不要动不动就人为干涉;还有,市场活动的主角不是官员,而是市场本身的力量,政府的责任在于监督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制度,补充市场力量达不到的,其他的交给市场。再瞎指挥,可能再过50年,100年都没法诞生伟大的企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7 19:21:15
这个状况总得解决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7 21:10:48
让市场决定吧,别什么都让政府插一手.
难道要政府发红头文件直接扣大家的工资去买奶粉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8 06:59:26
只要外国资本不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收购,政府就不必“救”,让国内其他资本进行整合吧。
否则,大家就等着中国乳业如食用油业等一样被控制在“外人”手里。。。大家知道牛根生为什么跟中粮合作一拍即合?为什么几次掉泪?最重要的是为什么面对“踊跃的”外商投资,坚决地要求对蒙牛的控股权?!
举个不很恰当的例子:北大、清华不是已经被“戏称”为美国高校的预科了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