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71 0
2012-05-15

阳光下的城市,一座座现代化的大楼,环立于美丽的东湖之边,令人目眩。雨后才体验到,什么叫水淹三镇,以舟代步。名闻四海的华创会,年年举办,广招八方来客,大张旗鼓。却不见日积月累的点点细节以留住自己文化的底蕴。

文化底蕴的缺失,呈现出来就是浮躁,不安;就是物欲横流,和没有道德底线的不择手段。在文革的冲击之下早已支离破碎的文化传统,没有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慢慢恢复,反而在高楼大厦中渐渐消失,在纸醉金迷中走向边远。
古时的中国以家族,士绅,科举来平衡皇室贵族的绝对占有。现代的西方以法律,宗教,教育来抑制对金钱物欲的无限贪婪。社会主义的基础是平等。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是在以什么来平衡那日益膨胀的大小官员的权利?是在以什么来抑制那弱肉强食,毫无道德底线德的巧取豪夺?又在以什么来捍卫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平等?
欧洲贵族的荣耀,建立在战时的冲锋陷阵,身先士卒。美国富人的受尊敬,建立在创业时的取之有道,建立在事业有成后的回馈社会。今日中国社会先富起来者,资源占有者的荣耀、尊敬是建立在什么之上?是靠炫富么?是靠可以横行法律之上么?是靠一掷千金抱得美人归么?此种行为,得不到尊重,只能激起愤怒!

林樱接受了全盘西化的教育,但她对中华文化又有多少认同?林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但她在中国现有的环境下又如何生存?走入西方主流社会一定要成为外黄内白的香蕉吗?成为世界强国一定要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吗?失去了自我又如何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半生海外但不曾放弃中华传统的我,再次感到那中华文化的强烈震撼。
旧的一代,新的一代,海外的一代,留学的一代,在我眼前交错而行。落叶归根,但那文化的根又在哪里?我百感交集。几千年的文化苦旅,几十年的文革伤痕,尽在胸中激荡。盛世之下,其爱仍苦,其忧也远,其虑也深。
九.
才女,际遇,爱情;这里究竟有多少是天生,多少是后生?有多少是人生的努力,多少是命运的摆布?又有多少是机会改变了命运,多少是选择误导了人生?爱:可以惊天动地、海枯石烂;没有环境,留下的却只有肉体的凋零。女人:可以天生丽质,聪慧过人。但是没有环境,无以雕琢、终难成器。然而环境又为何物?环境是可以改变的么?环境是可以打造的么?环境是可以选择的么?环境在变,人也在变。你可能跳上事业的快车,你也可能跳下生活的陷阱。那瞬息万变的后边,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似有却无。
成功怎样?失败又怎样?君不见那脍炙人口的爱情,处处露出阵痛。那才女成长的路上,可能荆棘丛生。才女尚且如此,世上那些喝三呼四,招摇过市的所谓的成功人士,岂不都是些只知追求眼下蝇头小利的芸芸众生?今日追升官,明日求发财;匆匆人生,少了一份真情,少了一份淡定。
社会的富强,社会的和谐,需要社会给每个人都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公平的发展机会。不管他是否出身卑微,来自社会的底层;不管他是否已历尽挫折,遍体鳞伤。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祖上传下来的古训。有资源者,请帮助他人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无资源者,请守住你那一片真情,一片淡定。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让有智者终能成才,让中华大地才女辈出, 让中华传统根插沃土。

那是我的憧憬,却是触手可及的憧憬,只要人人都努一把力。

十.
林冰还要为爱再次作出牺牲吗?她这一走,今生今世,她与林樱还会有交集吗?我问自己。望望西湖边的林徽因纪念碑,望望眼前已不再年轻的林冰,我手足无措,无以回答。
林樱有才,却从父辈就已移民美国,早早嫁与犹太人为妻了。林冰有情,守在祖国,却在一步步走向大漠深处。我站在机场海关的大厅里,不知自己身为何人,人在何处;不知应当排在访问者的窗口,还是站在本国居民的队里。困惑迷茫,不知根在何处,落向何方。

林徽因的故事已成为历史,林冰的故事仍在延续。冥冥中我似乎听到那远方大漠中传来的声音:
“不要想念妹,妹只是一个传说”。
这真实的要去新疆了,去克拉玛依那神马去过的地方。
(本文于2011年8月在芝加哥完成。孙贤和博士是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主任、教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