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北京5月17日电(记者吴丛司 沈忠浩)欧盟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欧盟和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均与前一季度持平,优于市场预期的萎缩0.2%,使欧洲整体经济避免陷入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二次技术性衰退。
分析认为,欧债危机在今年初呈现企稳迹象,欧洲央行2月底实施第二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等积极因素对欧洲宏观经济形成支撑,欧洲增长“引擎”德国的明显复苏也加强了欧洲经济的抗衰退能力。然而,随着英国和西班牙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萎缩,欧盟陷入衰退的成员国数量进一步增加,再加上4月份以来,多重政治因素触发欧债危机再度恶化,希腊退出欧元区风险显著上升,欧洲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加大。同时,纯粹紧缩正遭到越来越多欧洲国家ZF和民众诟病,欧盟亟需将紧缩政策与增长和结构性改革的实际步伐相匹配。
——德国“引擎”发力 欧元区暂免二次衰退
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虽然今年第一季度的“零增长”使欧洲经济与二次衰退擦肩而过,但整体经济疲软态势尽显。从主要经济部门来看,第一季度欧元区工业生产呈现冲高回落态势。今年前两个月,欧元区工业生产分别环比增长0.2%和0.5%,但3月份却环比下降0.3%,显示欧元区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同时,3月份欧元区整体失业率升至10.9%,欧盟失业率也高达10.2%,均处于历史高位。
此外,今年第一季度欧元区零售总额也出现高开低走态势。1月份欧元区零售总额环比增长0.3%,此后两个月一路下滑,环比降幅分别为0.1%和0.3%,显示欧元区内需依旧不振。
从外贸部门来看,今年1月份欧元外贸逆差达76亿欧元,2月份实现顺差28亿欧元,显示欧元区对外贸易形势有所好转。
从主要经济体来看,德国经济"一枝独秀",法国经济增长陷入停滞。分析认为,主要受出口和内需拉动,德国经济增长好于市场预期。继去年第四季度轻度萎缩后,今年第一季度德国GDP重拾增长,环比增幅达0.5%,同比增长1.7%。在周边国家及主要贸易对象陷入衰退的情况下,德国对债务危机表现出了极强的抵抗力。今年3月份,德国外贸增长强劲,进出口额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同时,3月份德国失业人口降至231万,同比下降15.4%,环比下降7.2%,失业率稳定在5.6%的水平。
与德国的强势增长相比,欧洲陷入衰退的经济体队伍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增添了英国和西班牙这两个“重量级成员”。其中,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GDP继去年第四季度环比萎缩0.3%之后,今年第一季度环比再降0.3%。英国经济也陷入困境,继去年第四季度环比衰退0.2%之后,今年第一季度GDP环比再降0.2%。
此外,欧元区重债国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葡萄牙、希腊等国均陷入深度衰退。其中葡萄牙第一季度GDP环比下降0.1%,同比降幅达2.2%;希腊经济当季同比大幅萎缩6.2%。
——债务危机再度恶化令欧洲经济前景堪忧
今年第一季度欧洲经济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欧元区一揽子危机应对措施所取得的积极进展,主要包括欧盟25国正式签署“财政契约”、希腊3月份成功削减债务1000亿欧元以上并成功获得第二轮救助贷款。此外,欧洲央行分别在去年12月底和今年2月底实施了两轮LTRO,共向欧元区银行提供了逾1万多亿欧元的三年期低息贷款,有效缓解了欧洲银行业的流动性紧张,使得投资者在当季部分重拾信心。
然而,4月中旬以来,随着时任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因其领导的执政联盟未能就削减财政赤字方案达成一致而递交辞呈,西班牙国债及数十家银行评级遭调降,要求重新谈判“财政契约”的社会党人奥朗德在法国总统选举中胜出,希腊议会选举后ZF“难产”、反对紧缩的左翼激进联盟异军突起等一系列利空席卷而来,使市场对欧债危机再度恶化的担忧情绪骤然升温。西班牙、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节节攀升,欧元对美元汇率跌破1.28大关。
分析认为,债务危机再度升级使欧洲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增加,包括德国在内的核心国家亦将遭到波及。位于德国曼海姆的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15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指出,5月份德国经济景气指数由4月份的23.4急降至10.8,这是该指数连续5个月上升后的首次下滑。ZEW认为,当前危机重燃主要归咎于法国与希腊大选带来的政治不确定性,市场对欧元区国家ZF能否继续坚定不移地应对债务危机表示怀疑。
有分析指出,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的新一轮冲击主要归咎于希腊和西班牙,即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风险急速上升以及西班牙银行业危机的急剧恶化,可能导致欧债危机“失控”。
希腊总统府15日宣布,希腊各政党领导人关于组建联合ZF的谈判已经破裂,希腊将于6月份再次举行议会选举。而最新民调显示,坚决反对紧缩和救助的希腊左翼激进联盟处于领先,该党在新一轮选举中胜出的可能性正不断上升。
在希腊选民用选票反对紧缩之后,一些欧洲国家领导人表示,如果希腊不按协议执行财政改革,可能把希腊逐出欧元区。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11日警告说,如果希腊离开已经达成的有法律约束力的改革之路,欧盟对希腊进一步的资金援助将不再可能。同时,欧洲央行和欧元区成员国央行官员近日已开始公开讨论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和影响。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12日指出,希腊若不遵守纾困计划的承诺,就不会得到新的救助资金。此前,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已扣发希腊10亿欧元的纾困贷款。爱尔兰央行行长霍诺汉也表示,虽然希腊退出欧元区是相关法律没有预见的,但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
德国《经济周刊》1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如果希腊脱离欧元区并且不能偿还其债务,欧洲纳税人将遭受2760亿欧元的损失。该数字是希腊从欧元区其他成员国、欧洲金融稳定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贷款部分以及欧洲央行得到的所有贷款的总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也警告称,一旦希腊退出欧元区,欧元区所有成员国评级展望可能列为“负面”,已经列入“负面”的国家可能当即面临降级风险。
西班牙方面,受金融体系问题影响,该国长期国债风险溢价14日飙升至477个基点,达到该国进入欧元区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日,伊比利亚股指则跌至年内新低。市场动荡反映了投资者对西班牙新一轮银行业危机是否会演化成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分析认为,西班牙ZF援助银行业将加重西班牙的公共财政负担,如果银行业问题进一步恶化,未来该国ZF不排除被迫寻求欧盟救助的可能。
——紧缩与增长亟需平衡
在不少欧洲人看来,当前无论是增长乏力还是政治动荡,其“罪魁祸首”是由德国在欧盟内部力推的紧缩与财政整固,因而要求重新审视欧债应对策略,重点着眼刺激增长的政策诉求日渐高涨。
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认为,世界上不存在仅通过缩减工资、养老金和社会福利费用使一个生病国家痊愈的例子。通过进一步采取节约措施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几乎等于零。像希腊和葡萄牙这样一些国家需要经济重新增长的可信前景。德国《明镜》周刊网站也刊文指出,南欧国家令人沮丧的经济数据和希腊大选乱局,使欧洲领导人们必须重新考虑欧债应对之策。“纯粹的紧缩只能使情况更加糟糕,现在是时候考虑投资了”。
但分析认为,对深陷债务危机的重债国而言,紧缩与增长之间的确存在矛盾,但并非绝对的“零和”关系,欧洲的当务之急是将紧缩政策与增长和结构性改革的实际步伐相匹配。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与货币政策的委员奥利·雷恩指出,“紧缩与增长之争”本就是个错误命题,“欧洲需要两者兼得”。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江时学指出:“紧缩有两种:一种是减少ZF用于生产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投资和开支,这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另一种是减少超出经济发展水平和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社会福利,减少浪费,减少铺张浪费。这样的紧缩似乎是有必要的。”
在今年3月初召开的欧盟春季峰会上,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已集中讨论经济增长问题,会议纪要24次提及“促增长”,表明欧盟的危机应对策略开始转向增长模式。分析认为,随着内外诉求的上升,欧盟将不可避免地对债务危机的应对策略进行调整。在坚持适度紧缩、整固财政的基础上,推出相应的经济刺激政策将是欧盟的不二选择。
具体来说,法国总统奥朗德和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均提出通过一份独立的“增长契约”来刺激欧洲经济增长的方案。分析认为,虽然“增长契约”尚未见雏形,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大量举债来增加投资依然是不少欧洲国家领导人的“禁忌”,从繁荣的北欧国家向深度衰退的南欧国家进行转移支付亦不可行。在此情况下,刺激欧洲经济增长的途径无外乎四条:软化减赤目标;降息;推行结构性改革;利用欧洲结构基金、欧洲投资银行等金融架构加大欧盟直接投资。
5月23日,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将召集欧盟各国首脑齐聚布鲁塞尔,重点讨论欧洲经济的增长问题。预计在6月份召开的欧盟夏季峰会上,一份“增长契约”将被提交审议,这意味着在喊了两年“紧缩”后,欧盟将真正致力于开启“增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