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北京偶遇小学玩伴,异乡遇故友,甚是亲切,不免促膝长谈,以叙旧谊。从他口中得知了很多家乡的新变化,很自然谈及我们的老师和学校。
我已经回忆不起太多小学的事和物,但小学的围墙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那红的砖,绿的藤是我和玩伴戏耍的乐园。记得学校刚建围墙,我们并没有因为束缚不快乐,相反,却因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惬意。那高高的围墙,挡住校外的荒凉,温存我们的童真。一年夏天,老校长说,四下的墙太单调了,要我们在校园内种些花草。于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很快就种满了各式的花,其中也在墙角栽下了绿色的藤。
在我们的努力下,花,草,藤很快把校园点缀成了花园。第二年夏天,绿藤已经遮住了四下的墙壁,红墙变成了绿墙。很多人到我们学校,都不免要赞美那“绿墙”,老校长很是得意,更加爱惜那些绿藤,于是,我们浇水更勤了,施肥更多了,绿藤也更茂盛了,它牢牢的抓住了墙,将“触须”深入墙的每个缝隙中去。第三年,墙倒了,藤也倒了,在一片惋惜声中,老校长退休,新校长上任,墙还没来得及修,那些藤已枯萎死掉了。
我很怀念那墙,那藤,以至于很多年后,我还是遗憾,当初若不浇那么多水,当初若不施肥,当初若加固墙体,当初……,我最终把症结归结为绿墙的现象出卖了红墙的本质。建墙的初衷是为保护校园,种藤的本质是为了点缀校园,结果却是为了绿藤失去红墙,最后绿藤也因为无所依附死掉。
其实在金融世界中,不也是常常存在墙与藤的故事么?从庞氏骗局到巴林银行破产,从荣智健失足于“累计期权”到“希腊主权债务危机”,金融世界到处充满着“绿藤”,以至于我们留恋绿藤,忘记了金融的本质。
金融的存在,原本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以一个侍者的身份出现的,如今,却衣着华丽,越俎代庖。是不是趁墙还没有倒塌,我们去掉一些藤,加固一下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