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25-3-31 11:17:26
wzwswswz 发表于 2025-3-30 21:43
你分析交换的原因?你不过是在说废话罢了!
…………
现在,在我已经分析了“真正的’值(得)‘是各种效果与各种付出综合平衡的体现”后,你还来问“为啥俩馒头能换一个包子”这种极其幼稚的问题,只能说明你的脑子确实太简单了!
-----------
到底谁的脑子简单?你这套又空又废的话,能算得上原因吗?还有脸叫“分析”?
今天问你为啥俩馒头换一个包子,你解释为“各种效果与各种付出综合平衡的体现”,
明天问你为啥仨馒头换一个包子了,你还解释为“各种效果与各种付出综合平衡的体现”
你还不如西方经济学的鹦鹉,用“市场”,“供求”来解释价格呢。

值,抵,就是相当、势均力敌的意思,用在经济交换领域,就是交换能力相当,势均力敌的意思。名词的价值(经济交换领域),就是交换能力,购买力的意思。——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儿!价值概念的含义问题就解决了。
至于人们是如何确定两物的交换能力,进而确定二者势均力敌的,或者说人们何以判断两物相值,相抵,那是另一个问题——交换能力由哪些因素决定,跟“值”“抵”的意义是啥没有一毛钱关系了!可笑你还在胡乱分析什么真正的“值”,真正的“抵”!

你的所谓分析,一方面幼稚可笑,又空又废,另一方面还搞错了问题是啥——应该是分析价值由什么决定,而不是神马“真正的价值”是啥。概念的意义,那是约定俗成的,规定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11:24:32
wzwswswz 发表于 2025-3-30 21:54
动词和名词难道不是相通的吗?
价值的名词是购买力,与之相关的动词“值。。”,就是“与。。购买力相当 ...
而你竟然要用那时根本不存在的名词“价值”去反驳开始形成的动词或形容词“值(得)”,这绝对就是不懂名词“价值”与动词或形容词“值(得)”的关系、不认词典的表现!
----------
就算那时不存在,请问你是在那时吗?哈哈哈哈,你是不是走错了片场了。
现在二者都在,二者是相通的,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相通来帮助领会二者的意义。

就好比你可以通过父亲了解儿子,也可以通过儿子了解父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11:38:54
wzwswswz 发表于 2025-3-30 22:16
你始终都分不清两件事:探求词语的意义,探求事物之间的关系。
…………
因此,探求这些词语的意义,只能通过对经济生活相关现象、关系的探求才能实现。相反,脱离了经济生活相关现象、关系去探求经济词语的意义,不过就是脱离了经济生活的自说自话而已。
------
你还是没分清啊,你这叫探求交换的原因,探求购买力的决定因素,努力解释价格。。。
探求个毛的词语的意义呀,哈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13:26:19
clm0600 发表于 2025-3-31 11:00
你既然承认可以用“值(得)”“抵得上”这样的词语来表达资源耗费所产生的效果与这种耗费的关系,那你就 ...
what作为代词,本来就有“……的事物”,对于由它引导的从句,根据词意,当然可以翻译成“……的什么”“……的东西”“……的地方”“……的方面”等等。

斯密的那句话的形式是“what A is really worth is B”,what所引导的是主语从句,这里的what是受形容词worth限定的代词;并且,紧接着这个从句的是“is”引导的表语。
因此,这句话就只能翻译成“A真正所值(的地方或方面等等)是B”,出于语言习惯,如果将“所值”名词化,那么“的地方或方面等等”是可以省略的,从而变成“A真正所值是B”,而不是“A真的值B”。

对照一下斯密的另外一句话:“No discipline is ever requisite to force attendance upon lectures which are really worth the attending”(对于真正值得参加的讲座不需要任何纪律来强迫参加),其中的which are really worth the attending就是一个从句, while代表的是前面的lectures,worth作为形容词,直接限定的是the attending,所以,这里的形式才是“A真正值(得)B”(实际是“真正值(得)B的A”),而不是“A真正所值是B”。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13:41:02
clm0600 发表于 2025-3-31 11:17
现在,在我已经分析了“真正的’值(得)‘是各种效果与各种付出综合平衡的体现”后,你还来问“为啥俩馒 ...
到底谁的脑子简单?你这套又空又废的话,能算得上原因吗?还有脸叫“分析”?
…………

你不光脑子简单,眼睛也不好使。
我在主贴中关于“综合平衡”一共做了六点分析,之后,从倒数第五段开始还有一个简单的小结,你都看不见?不然你怎么会以为我所说的仅仅是“综合平衡”那一句话?

还要再提醒你一次,我早就告诉你了,我的结论一定要到我的论述(包括对交换经济的分析)完成后才能真正给出。而你却急不可耐地要我现在就给出结论,那岂不是要求别人的结论建立在没有论证的基础之上吗?难道你的结论都是不经过论证就得出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13:56:04
clm0600 发表于 2025-3-31 11:17
现在,在我已经分析了“真正的’值(得)‘是各种效果与各种付出综合平衡的体现”后,你还来问“为啥俩馒 ...
值,抵,就是相当、势均力敌的意思,用在经济交换领域,就是交换能力相当,势均力敌的意思。
…………

我现在分析的是“值(得)”,而“值得”并不就是势均力敌的意思,例如,“这个讲座值得听一听”,你就不能说“这个讲座”与“听一听”是势均力敌的,是交换能力相当的。
在经济领域同样如此,最基本的就是资源的耗费是否值得的问题。如果耗费的效果值得这个耗费,你同样不能说效果和这个耗费势均力敌,交换能力相当。
当然,你也不能因为不能说耗费的效果与这个耗费势均力敌,交换能力相当就否认耗费的效果是否值得耗费不属于经济领域的问题。

所以,在你眼里,根本看不到经济领域中的所有现象归根到底都是资源与需要的关系问题,头脑确实简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14:00:21
clm0600 发表于 2025-3-31 11:17
现在,在我已经分析了“真正的’值(得)‘是各种效果与各种付出综合平衡的体现”后,你还来问“为啥俩馒 ...
你的所谓分析,一方面幼稚可笑,又空又废,另一方面还搞错了问题是啥——应该是分析价值由什么决定,而不是神马“真正的价值”是啥。概念的意义,那是约定俗成的,规定出来的!
…………

经济学规定的价值如果不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这样的规定就只能是自说自话。
另一方面,如果根本不知道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那么所说的价值决定同样是自说自话。
所以,经济学要想避免在价值问题上的自说自话,就一定要去研究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14:11:47
clm0600 发表于 2025-3-31 11:24
而你竟然要用那时根本不存在的名词“价值”去反驳开始形成的动词或形容词“值(得)”,这绝对就是不懂名 ...
就算那时不存在,请问你是在那时吗?哈哈哈哈,你是不是走错了片场了。
…………

既然名词的(价)值是由形容词或动词的值(得)衍生出来的,那么要了解名词(价)值的意义,在逻辑上当然要先研究社会生活中形容词或动词的值(得)的意义。
否则,如果不研究社会生活中不研究值(得)的意义,那就不可能知道从值(得)衍生出来的(价)值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从而对(价)值意义的规定就完全可能是自说自话的滥规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14:18:09
clm0600 发表于 2025-3-31 11:24
而你竟然要用那时根本不存在的名词“价值”去反驳开始形成的动词或形容词“值(得)”,这绝对就是不懂名 ...
就好比你可以通过父亲了解儿子,也可以通过儿子了解父亲。
…………

儿子的性状既有遗传自父亲的,也有不是遗传自父亲的。我们只有研究了父亲有哪些性状之后,才能知道儿子的哪些性状是遗传自父亲的。
否则,你随便拿出儿子的一个性状就可推断其父亲一定具有这个性状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15:52:19
wzwswswz 发表于 2025-3-31 14:18
就好比你可以通过父亲了解儿子,也可以通过儿子了解父亲。
…………
你随便拿出儿子的一个性状就可推断其父亲一定具有这个性状吗?
---------
你随便拿出父亲的一个形状,就可以断定儿子一定具有这个性状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15:54:09
wzwswswz 发表于 2025-3-31 14:11
就算那时不存在,请问你是在那时吗?哈哈哈哈,你是不是走错了片场了。
…………
既然名词的(价)值是由形容词或动词的值(得)衍生出来的,那么要了解名词(价)值的意义,在逻辑上当然要先研究社会生活中形容词或动词的值(得)的意义。
----------
无论你研究名词还是动词的意义,都是查词典的事儿,你自己瞎研究个毛啊,先把人话学好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15:59:55
wzwswswz 发表于 2025-3-31 14:00
你的所谓分析,一方面幼稚可笑,又空又废,另一方面还搞错了问题是啥——应该是分析价值由什么决定,而不 ...
经济学规定的价值如果不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这样的规定就只能是自说自话。
另一方面,如果根本不知道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那么所说的价值决定同样是自说自话。
所以,经济学要想避免在价值问题上的自说自话,就一定要去研究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
首先,自说自话并没有什么问题,只要概念定义清晰,理论自圆其说,只要揭示了经济的内在规律,那就是好的理论。
比如资本论,把马的“价值”都替换为“劳凝”,啥也不影响!

其次,你要知道词语是什么含义,查字典去!
你自己搞了半天,把“值”换成了“抵”,哈哈哈哈,人家词典上早就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16:14:02
wzwswswz 发表于 2025-3-31 13:26
what作为代词,本来就有“……的事物”,对于由它引导的从句,根据词意,当然可以翻译成“……的什么”“ ...
因此,这句话就只能翻译成“A真正所值(的地方或方面等等)是B”,出于语言习惯,如果将“所值”名词化,那么“的地方或方面等等”是可以省略的,从而变成“A真正所值是B”,而不是“A真的值B”。
--------
只能个毛啊 ,就应该翻译成;A真正所值的东西是B。也就是A真正值B.

神马的方面,的地方啊!连人话都不算,啥叫A所值的方面?
A所值的方面是劳动量L?哈哈哈,这尼玛叫人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16:22:05
wzwswswz 发表于 2025-3-31 13:56
值,抵,就是相当、势均力敌的意思,用在经济交换领域,就是交换能力相当,势均力敌的意思。
…………
...
我现在分析的是“值(得)”,而“值得”并不就是势均力敌的意思,例如,“这个讲座值得听一听”,你就不能说“这个讲座”与“听一听”是势均力敌的,是交换能力相当的。
-------
哎呀,你咋不说“抵得上”了?抵得上就是势均力敌!就是相当的。
只要你还承认效果和代价之间是交换关系,那么两者之间的抵得上,那就是交换能力相当。

除非你不承认听和讲座是效果和代价之间的交换关系,那就跟我无关了,因为我说的就是经济和交换意义上的“值”。
你脱离经济领域,已经跑题了,现在如果再脱离交换意义,那就跟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了。

在经济领域同样如此,最基本的就是资源的耗费是否值得的问题。如果耗费的效果值得这个耗费,你同样不能说效果和这个耗费势均力敌,交换能力相当。
-------
耗费是否值得,就是用此耗费换彼效果的交换是否可以接受,就是交换能力是否相当嘛,我凭啥不能说!
你都吓得不敢说“抵得上”了,哈哈哈哈,证明我恰恰能这么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16:27:33
wzwswswz 发表于 2025-3-31 13:41
到底谁的脑子简单?你这套又空又废的话,能算得上原因吗?还有脸叫“分析”?
…………
我早就告诉你了,我的结论一定要到我的论述(包括对交换经济的分析)完成后才能真正给出。
-----
我也早告诉你了,你要知道词语的意义,就去查词典。
至于神马经济交换的分析,跟词语的意义没有一毛钱关系!你可以称之为某某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20:30:16
clm0600 发表于 2025-3-31 15:52
你随便拿出儿子的一个性状就可推断其父亲一定具有这个性状吗?
---------
你随便拿出父亲的一个形状,就 ...
你随便拿出父亲的一个形状,就可以断定儿子一定具有这个性状吗?
…………

你说的对,随便拿出父亲的一个性状是不行的,所以我只分析父亲(值(得))在经济领域的性状。这个性状就是父亲(值(得))是效果(需要的满足)能否抵得上付出(资源耗费)的关系。
由此,儿子(价值)经济领域中来自于父亲(值(得))的性状也必须是效果(需要的满足)与付出(资源耗费)的关系。

所以,你如果用儿子(价值)的其他性状(规定)来否定父亲(值(得))的性状,那就颠倒了父子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20:36:12
clm0600 发表于 2025-3-31 15:54
既然名词的(价)值是由形容词或动词的值(得)衍生出来的,那么要了解名词(价)值的意义,在逻辑上当然 ...
只查词典那叫“典”云亦云,而不是研究。

经济学上的基本概念都是来自于社会生活的,生活才是这些概念的本和源。脱离了本和源的任何规定都只能是自说自话,那样的规定才不是人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20:44:28
clm0600 发表于 2025-3-31 15:59
经济学规定的价值如果不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这样的规定就只能是自说自话。
另一方面,如果根本不知道生 ...
你自己搞了半天,把“值”换成了“抵”,哈哈哈哈,人家词典上早就有了。
…………

词典上有说“值(得)”就是资源耗费的效果抵得上这个耗费吗?并且有分析怎样才是效果抵得上资源耗费吗?
如果有,那么请你拿词典来说话。

如果你拿不出这样的词典,那么你所谓的“人家词典上早就有了”不过就是毫无根据的拉大旗做虎皮、虚张声势罢了。哈哈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20:54:07
clm0600 发表于 2025-3-31 16:14
因此,这句话就只能翻译成“A真正所值(的地方或方面等等)是B”,出于语言习惯,如果将“所值”名词化, ...
A所值的方面是劳动量L?哈哈哈,这尼玛叫人话?
…………

看看斯密“is”引导的原话:“is the toil and trouble which it can save to himself, and which it can impose upon other people”,即“是因占有它而能自己省免并转加到别人身上去的辛苦和麻烦”,简单说,“是该物能为其主人省免的辛劳”。
所以,把斯密的原话表达为“A真正所值的(地方或方面)是它能为其主人省免的辛劳。”就是人话,而把其中的“它能为其主人省免的辛劳”表达为“劳动量L”就不是人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21:31:47
clm0600 发表于 2025-3-31 16:22
我现在分析的是“值(得)”,而“值得”并不就是势均力敌的意思,例如,“这个讲座值得听一听”,你就不 ...
哎呀,你咋不说“抵得上”了?抵得上就是势均力敌!就是相当的。
…………

因为讲座的效果抵得上听讲座的付出,所以才“这个讲座值得听一听”。
按照你的说法,那就是讲座的效果与听讲座的付出势均力敌?就是讲座的效果与听讲座的交换能力相当?
如果是,那么这个交换能力相当又如何衡量?你不会又来个循环论证,说就用是否值得一听来衡量吧?哈哈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21:38:02
clm0600 发表于 2025-3-31 16:22
我现在分析的是“值(得)”,而“值得”并不就是势均力敌的意思,例如,“这个讲座值得听一听”,你就不 ...
耗费是否值得,就是用此耗费换彼效果的交换是否可以接受,就是交换能力是否相当嘛,我凭啥不能说!
…………

你用你的耗费付出换你由此得到的效果,那么又是谁用给你的效果来换你的耗费付出呢?
还有,什么情况下才是效果值得(或抵得上)耗费付出呢?你不会又循环论证说效果与付出势均力敌、交换能力相当时效果就值得(或抵得上)耗费付出吧?哈哈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3-31 22:14:51
clm0600 发表于 2025-3-31 16:27
我早就告诉你了,我的结论一定要到我的论述(包括对交换经济的分析)完成后才能真正给出。
-----
我也早 ...
你口口声声说“查词典”“查词典”,那么你倒是拿出词典来证明一下,到底哪本词典把价值解释为了“购买力”?原话是什么?出处在哪里?

你要是拿不出来,那么你就不要把你自己就当成词典的化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4-1 10:05:46
wzwswswz 发表于 2025-3-31 21:38
耗费是否值得,就是用此耗费换彼效果的交换是否可以接受,就是交换能力是否相当嘛,我凭啥不能说!
…… ...
你用你的耗费付出换你由此得到的效果,那么又是谁用给你的效果来换你的耗费付出呢?
------
都是自己呀,左兜换右兜嘛。
反正我无所谓,你要说不是交换,那更好,说明你跑题了。
我们讨论的就是经济和交换方面的价值概念,你脱离经济,脱离交换,跟我的观点就没有一毛钱关系了。

还有,什么情况下才是效果值得(或抵得上)耗费付出呢?你不会又循环论证说效果与付出势均力敌、交换能力相当时效果就值得(或抵得上)耗费付出吧?
---------
我根本就没有论证,何来循环论证啊,哈哈哈
我本来就是告诉你,A抵得上B,就是A和B势均力敌的意思,这是“抵”这个词的意思。
如果是交换意义上的抵得上,那就是交换能力势均力敌。

论证个毛啊,这就不是论证的事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4-1 10:08:23
wzwswswz 发表于 2025-3-31 22:14
你口口声声说“查词典”“查词典”,那么你倒是拿出词典来证明一下,到底哪本词典把价值解释为了“购买力 ...
你不会搜索吗?

在经济学中,价值是商品的一个重要性质,它代表该商品在交换中能够交换得到其他商品的多少,价值通常通过货币来衡量,成为价格。这种观点中的价值,其实是交换价值的表现。

代表交换其他商品的多少的性质,简单来说就是购买能力,交换能力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4-1 10:13:59
wzwswswz 发表于 2025-3-31 21:31
哎呀,你咋不说“抵得上”了?抵得上就是势均力敌!就是相当的。
…………
因为讲座的效果抵得上听讲座的付出,所以才“这个讲座值得听一听”。
按照你的说法,那就是讲座的效果与听讲座的付出势均力敌?就是讲座的效果与听讲座的交换能力相当?
-------
没错啊,交换能力相当,所以才互相交换嘛,这是铁的逻辑。

如果是,那么这个交换能力相当又如何衡量?
------
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物的交换能力由什么因素决定,如何判定,这都是经济学研究了几百年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这与价值是什么意思毫无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4-1 10:21:58
wzwswswz 发表于 2025-3-31 20:44
你自己搞了半天,把“值”换成了“抵”,哈哈哈哈,人家词典上早就有了。
…………
词典上有说“值(得)”就是资源耗费的效果抵得上这个耗费吗?并且有分析怎样才是效果抵得上资源耗费吗?
如果有,那么请你拿词典来说话。
------
词典不会说这么鸡毛蒜皮的事儿。人家就告诉你,抵,就是值,相当的意思。
至于谁和谁相当,谁和谁能抵,人家当然不会细说呀,连命都可以抵,打仗双方也可以抵。。。。那说起来还有个完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4-1 10:26:33
wzwswswz 发表于 2025-3-31 20:54
A所值的方面是劳动量L?哈哈哈,这尼玛叫人话?
…………
把斯密的原话表达为“A真正所值的(地方或方面)是它能为其主人省免的辛劳。”就是人话,
-------
这根本就不是人话!辛劳不是方面!

而把其中的“它能为其主人省免的辛劳”表达为“劳动量L”就不是人话。
-------
这怎么不是人话呢?无论你是什么什么样的辛劳,都只是一定量的劳动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4-1 10:30:28
wzwswswz 发表于 2025-3-31 20:30
你随便拿出父亲的一个形状,就可以断定儿子一定具有这个性状吗?
…………
你说的对,随便拿出父亲的一个性状是不行的,所以我只分析父亲(值(得))在经济领域的性状。这个性状就是父亲(值(得))是效果(需要的满足)能否抵得上付出(资源耗费)的关系。
由此,儿子(价值)经济领域中来自于父亲(值(得))的性状也必须是效果(需要的满足)与付出(资源耗费)的关系。
-------
哈哈哈,经济领域的性状,就不是随便拿出来的一个性状?你就敢保证能原样传给儿子?

所以,你如果用儿子(价值)的其他性状(规定)来否定父亲(值(得))的性状,那就颠倒了父子关系。
------
我说的也都是经济领域交换方面的性状啊,你不是都说“必须”一样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4-1 10:33:37
wzwswswz 发表于 2025-3-31 20:36
只查词典那叫“典”云亦云,而不是研究。

经济学上的基本概念都是来自于社会生活的,生活才是这些概念 ...
只查词典那叫“典”云亦云,而不是研究。
-------
词的意思,这本来就不需要你研究啊,哈哈哈,词典上都写了,还研究个毛啊。

经济学上的基本概念都是来自于社会生活的,生活才是这些概念的本和源。脱离了本和源的任何规定都只能是自说自话,那样的规定才不是人话。
---------
生活也得按词典说话呀!不按词典说话就是不说人话,比如你炮制的:“A真正所值的地方或方面是它能为其主人省免的辛劳。”
直接把“辛劳”说成了“地方”,“方面”,哈哈哈哈,简直驴唇不对马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4-1 13:18:03
clm0600 发表于 2025-4-1 10:05
你用你的耗费付出换你由此得到的效果,那么又是谁用给你的效果来换你的耗费付出呢?
------
都是自己呀 ...
都是自己呀,左兜换右兜嘛。
…………

你的意思是一个人自己左兜里有资源,右兜里有效果,那还换个毛啊!直接用效果满足自己需要就得了,还要付出资源的耗费干啥?那不是傻子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