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crimemaster在2007-10-5 12:03:00的发言: 刚刚看了货币战争,很精彩,不只是事实如此还是作者拼凑的巧妙
刚刚也看了楼主的文章,对其中一点有些个人看法
楼主说因为社会发展,对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金本位不能维持
我认为不妥,其实在目前的货币政策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反因果关系
我们认为钱多了,金子不够买了,不能表达货币了,其实错了,
既然承认金本位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这么表达:
不是金子不够了,而且社会商品价格太高了,货币贬值了,
至少这个方面我是同意原作者的观点的
“不是金子不够了,而且社会商品价格太高了,货币贬值了”,商品价格太高,货币贬值恰恰是信用货币制度下可能出现的情况,拿来概括金本位制度遇到的问题,张冠李戴了
这么说吧,金本位制遇到的问题虽然很多,最致命的一个也很简单: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出迅速增长远远超过黄金的产量增长,用黄金表示的物价将持续下跌,或者说,经济将陷入持续的通货紧缩。如果说信用货币制度下通货膨胀是一种常态的话,产出迅速增长的工业时代如果坚持金本位制,通货紧缩则是必然。
不妨换个角度,实行什么样的货币制度应该以是否有利于产出的增长和交易的便利为转移,这点恐怕不会有人反对,毕竟我们既不吃黄金也不穿钞票,不论钞票可不可以兑换黄金,都不过是一个服务于生产和交易的工具,实行哪种货币制度,应该以是否有利于这种功能的发挥为出发点,很显然,持续通货紧缩的经济环境里,没有人愿意去持有实物资产,只需要简单的持有钞票(或黄金),一觉醒来,昨天能够买一辆桑塔纳的钱今天就能够买一辆BENZ了,岂不美哉,但实施情况可能是我们什么都买不到,因为没有人愿意持有实物产品就没有交易,生产也就无从进行,这和恶性通胀环境里的情况不过是硬币的两面的关系罢了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似乎“信用货币制度”和“滥发货币”甚至“不劳而获”划上了等号,事实上,没有严格的货币和财政纪律约束的货币,是没有人愿意接受的,大众都不是傻瓜,谁愿意把钱拿在手里,眼睁睁的看其缩水?从这点说,货币发行者的地位,远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美妙
各个国家的经验早就证明了,信用货币制度下,以每年2%,3%的贬值代价,换来稳定的产出和收入增加,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大众是很乐意的,如前所述,货币不过一工具,福利的提高才是货币接受者所追求的。单纯的追求币值的绝对稳定,却牺牲了收入的增加,生活的改善,是舍本逐末也
姑且抛出一个命题:没有信用货币制度,就没有如今空前的工业文明。金属货币的拥趸们如果不同意,就放马过来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0 11:22:0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