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7-9-5 16:38:00
G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7 20:54:00
<货币战争>是一本不错的小说,仅仅小说而已,其中涉及银行家阴谋控制战争的内容都知道是小说夸张,没必要担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7 22:02:00
我同意楼主,现在非常需要楼主这样说真话来醒世的有志之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9 02:00:00
事实说话,我们的生活质量不好,什么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个人素质问题,外因就是政策倾斜。社会缺少人文关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9 02:06:00

有两点问题。

1.批判者都用了西方经济学的假设。那我们要弄明白,我们真正感兴趣和要弄明白的,到底是事情的真相?还是在一套建立在所谓完美假设下做出的推论。

2.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对历史的描述和揣摩。楼主的驳论里面基本上没有对历史方面的考究,这是否有失偏颇?

还有,我同意之前有一哥们的观点,西方经济学别学太死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9 2:08:2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9 16:07:00
以下是引用kennykou在2007-9-9 2:06:00的发言:

2.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对历史的描述和揣摩。楼主的驳论里面基本上没有对历史方面的考究,这是否有失偏颇?


胡编乱造的历史有必要反驳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9 19:59:00

我只想知道

美国政府向美联储借钱,这利息谁拿了???

谁愿意背上一个永远还不清的债务来证明自己三权分立 自发图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0 14:45:00
金本位一去不复返。
家族阴谋更象是十九世纪的小说,YY。
但既然是小说,又能引起一大片的叫好声,评价“拙劣”有点说不过去。
“战争”的兴趣点找得对不对?有没有说出一些以前大家忽视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7 18:19:00

同意楼主推论

历史部分很精彩,其他就不好说了

有选择的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09:48:00
我投“其他”票的,偶觉得作者的思辨态度和写作热情很令人钦佩。至于书中的观点,我觉得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虽然有比较片面偏激的东西,但我们为什么没有觉得经济学本身的假设也非常偏激呢?或许作者可以自立一个门派,作为一门学问是无可厚非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14:14:00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但是当然要站在国家的角度上考虑,各为其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13:31:00
以下是引用mememe在2007-5-20 2:03:00的发言:

什么人啊?一点分析能力都没有,全是教科书那一套,想必是大学里面考试最高分那种人吧

但是奉劝你,要知道世界总有那样一些人,这些人绝对聪明、但一些傻瓜永远不知道这些的聪明和聪明在何处,并且还为他们唱赞歌,悲哀!

你知道华尔街的银行家的智商和权谋,也许你想否认此存在,但是遗憾的是,没有人会轻易放弃运用多数人的无知来赚钱的机会,你不相信,只因为你这几十年来生活在受家庭美好生活庇佑下,看不到生活、世界的真相,总以为世界就是按照教科书运转。当然,对别人聪明人而言,像你这样的人越多越好,反抗越少、知道得越少,就越好掠夺

还有知道庄家运转股市马?如果想生活下去,就多了解了解

斗胆抛出一个显然会招来一些人的唾骂的判断:蔑视教科书(在这里是西方经济学)的人,多是看不懂教科书的老粗,大抵如此,大抵如此... ..

忽然又想起一些当官的讲话的开场白:我是个粗人,不会讲话... ...

听众如果觉得讲话的人说这话时有难为情的意思就误会了,君不见此刻的讲话人梗着脖子,声如洪钟,底气十足......

我甚至觉得,中国的文化里,从来不乏蔑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传统,否则文革里“臭老九们”的处境不至于那么悲惨,文盲们不至于那么嚣张..... ...

板砖请拍轻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13:36:00
以下是引用反对右派在2007-8-18 17:25:00的发言:

1.为什么凭白无故地全国人民要向一家私人公司支付利息?按照西方价值观“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的理念,这是不平等的,而且是极端不平等的。不平等的就是反动的,极端不平等的就是极端反动的。
2.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甚至直线、指数式上升;而贵重金属的存量,则严重受限于自然资源和开采、冶炼水平。总有一天,金本位制是撑不下去的。这个时候再顽固坚持金本位制,只能使社会流通货币日益稀缺,交易活动难以进行,严重阻碍经济的运转。
----------------------------------------------
你说现代经济发展货币不够用,为什么美、日、德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金本位下完成了工业革命?要知道,当今世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不过2-4%,这还不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十九世纪初美国或日本的年经济增长率远高于现在,为什么较低经济增长率的现在货币倒不够用了?
3.美国总统极高的刺杀率我个人早有疑问,你把它的原因归结到民主制度下的仇杀和美国枪支过多,有什么根据吗?请问这种记妄加猜测是不是低级笑话?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同样是民主政体同样过多拥有枪支的瑞士为什么就没有发生过刺杀首相事件?你的这种观点是不是同样有点武断?如果不可以怀疑其背后有什么强大的势力支持的话,哪个个人能有这么大的能量?你能给予什么合理的解释吗?
4.“其实很简单,倾向于认为“多数人”掌握“真理”的就是真左;倾向于认为“少数人”掌握“真理”的就是真右。”
--------------------------------------------
错!倾向于关心大多数人,特别是下层百姓疾苦并致力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的才是真左,而倾向于少数精英可以生活腐化,为所欲为不管普通百姓死活的就是真右。
5.“东亚人的智商世界第一,当然这句话也有2.0版本――“中国人是世界智商最高的人种”,说心里话,我很喜欢听这个论点,尤其2.0版本。如果想用理论证明这个观点是错的,恐怕要过一万年,如果用事实证明其错呢,那就简单得很了。听人说过,在二十世纪的一百年中,人类做了两件最傻B的事情——文革与大跃进,挺不幸的,这两件事情碰巧都发生在中国。”
----------------------------------------------
是的,文革与大跃进是很傻B,但它是基础性的群众运动,文革只是群众监督高官和政府的一次偿试。相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倒是十分高明,高明得很啊:什么住房制度改革其实是让你小百姓没房子住;什么医疗体制改革就是让普通百姓看不起病;什么教育体制改革就是让你穷苦的底层百姓想通过受教育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破灭。还有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企业产权改革,环境污染、毒品、娼妓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都是精英阶级倡导的伟大变革啊,甚至把经济增长速度太慢归因于人口太多,要不遗余力地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的右派精英的得意之作,他们的这些得意之作不但把中国变成了广大底层百姓的炼狱,而且可能也使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想把中国建设成人民富足、国家强盛的现代化国家的规划成为泡影。
6.“政府、美联储、国会几乎囊括了所有货币增发而受益或受害的利益相关者。一项政策,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博弈制定,一定比单方制定规则,要有利的多。因为均衡的利益分配是最易长久保持的。”
----------------------------------------------共同博弈,均衡合理分配这个观点我倒是赞成的,但是美联储增发货币受到过谁的约束?它受到政府的约束吗,经过国会的审核吗?我看要想真正通过博弈,达成均衡的利益分配,应该在西方社会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进第四极----政策独立的、必须接受国会审计的、不必让债权人支付利息的“非私人所有的中央银行。
7.“最后说一下我的核心观点:一个游戏规则的制定,要让所有参与游戏的人都要有代表来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否则,一定是制定游戏规则的一方收益,另外的人不可避免的成为这个游戏的受害者。不要奢望某人能代表所有的游戏参与者的利益来制定游戏规则。”
----------------------------------------------这样的观点我倒是赞成。
8.“哪怕它是一个代表“全民利益”的“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或议会,都不能垄断货币的发行权。”
----------------------------------------------
难道民选的政府或作为人民代表的议会垄断货币的发行权是不合理的,那么作为私人银行的美联储垄断货币发行权就是合理的吗?
9.“货币发行是一种很基础性的、关系全局的制度,而政府已经有行政权,议会已经有立法权,如果政府或议会的任一方再单独掌握了发钞权(甚至联合掌握也不行),在西方政治思想认为,它都是拥有了很可能危及公众利益或其他方面利益的过份大的权力,因而是不容许的。反面的例子?四十年代末的金圆券就是典型。”
----------------------------------------------
请问四十年代末滥发金圆券的是谁,是真正三权分立的中国吗?它只是一个名义上三权分立,骨子里实际上是独裁的政府而已。相反作为真正民主政体三权分立的林肯总统只增发了有限的国债,这也是政府发行货币的典型。
10.“不那么极端的情况下,如果政府或议会可以随意印钞票自己花,它就能通过增发货币来轻易偿还自身的债务和获取财富,从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请注意:不仅直接向政府或议会借贷的公司是债权人,所有持币人都是债权人。  
  因此,政府通过向私人公司借贷发行货币,政府的借贷须经过议会的审核和约束,当然是最符合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的多方博弈和分权制衡的方法。这样的货币发行方案才能成为西方国家的主流。”
----------------------------------------------
政府借贷须经议会审核和约束,那么为什么凭白无故拿了纳税人利息的美联储却不必接收任何人的审计和约束呢?
11.“银行家之所以在经济繁荣的顶峰和经济萧条的谷底开始收缩/扩张信贷,是因为他们具备这种专业知识和经验,知道这个比例的上下限,知道是否已经出现超越上下限的情形。如果不这样做,任由“泡沫”和“负泡沫”(即萧条)持续,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齐玩完。”
----------------------------------------------如果你曾经是个老股民,你就会知道股票市场是不可测的,同样经济周期也是不可测的。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我还没见过哪个人能预测股市”,你认为远比股市复杂的经济周期是可以预测的吗?既然经济周期是不可测的,那么除了怀疑是阴谋论还能是什么呢?
12.“非物质财富的不稳定性并非完全有害。正是这种较大的伸缩性,使得它可以成为吸纳和置换货币的有效手段,从而促进货币的流通和循环,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如何利用它有利的一面,防止其不利的一面,正是西方国家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并且已经取得相当成效。”
----------------------------------------------
前半句话我也同意,“非物质财富的不稳定性并非完全有害”,但是这得有个度,如果严重地超出了这个度,面临的将是经济规律的严厉惩罚,我有个基本的观点----一切天然的东西都应该比人造的、人为的东西要好、要科学、要合理。金本位是自然形成的东西,而纸币制度是人为的东西,你说哪个更好更合理呢?虚拟经济的危害现在越来越明显了,它并不象你所说的“西方国家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并且已经取得相当成效”。请问,超过实体经济数倍,数十倍的虚拟财富,如果都扑向实体经济,将会发生什么?
13.“其实只要他们稍微理智和镇定一点,就会想到,当时反法联盟的总体实力和总兵力都比法国强得多,威灵顿和他的英军也不是无能之辈(威灵顿曾在西班牙让法军吃了很大的苦头,不少法国将领都害怕他),即使战败,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
不知道LZ是否读过拿破仑的传记,你是否知道,当时在欧洲大陆,军事上根本没有一个人是拿破仑的对手,滑铁卢之役,威灵顿的胜利和拿破仑的失败纯属偶然,如果威灵顿不是得到了布吕歇尔的支援,如果不是拿破仑的一个军在远离战场的地方作无意义的搜索而是投入战斗的话,战争的胜负还很难说呢。
“其实只要他们稍微理智和镇定一点”----你知道历次投机最后阶段有多少人是理智的?记得2000年有记者采访美国投资者,问其投资当时已经100多美元的的雅虎股票是否是理智的。你是否认为这位投资者是很理智的?另外,以当前中国楼市和股市的热度,你是否认为投资者很理智?
14.“中国要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不可避免的”
---------------------------
你是否真的认为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请问LZ日本为什么不允许任何其它国家进入其金融业(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美国为什么不允许中国金融业前往美国开银行?
15.“股票和房市,老话题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仍然是,股价高不高?房价高不高?其实,所谓高不高要看你是将之用于“投资”还是“投机”--对于“投资”而言早已过高;对于“投机”而言,什么价位都不“高”,只要它能“更高””
----------------------------------------------
如果我既不投资也不投机,我买房子纯粹是为了住,那么你说房价高不高?如果房价到了一家人一辈子的积蓄都供不起的地步,你说这个房价到底高不高?现在的情况是:房地产业已经绑定了中国的金融业,房地市场的大幅下跌将会导致金融业大量破产,即使不破产也要大量印钞票还债,到了哪个时候,人民币恐怕也要变成“金圆券”了。
15.我虽然也不太同意书中关于银行家能够发动和控制世界大战,但该书还是能在许多方面给人以启迪。


LZ最后问一句,你认为你的立场和观点是属于左派还是右派?我不知道我是左派还是右派,但我的价值观是老百姓或者是最低层的老百姓有权力,也应该拿回自己的劳动成果,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我是同情老百姓的。

去年的一期《经济观察报》上,第一次见到这个称谓:自我加冕的民意代表

如是,这位老兄头上自制的这顶帽子,想来一定金光灿灿的了

“倾向于关心大多数人,特别是下层百姓疾苦并致力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的才是真左,而倾向于少数精英可以生活腐化,为所欲为不管普通百姓死活的就是真右”,我相信,抱有这种误解的人,不在少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17:52:00
其实个人觉得宋尖锐化了批判的对象--针对了一类银行家,或者说一个家族,实际上无论是国际游资也好,投资者也好,行动的方式是相同的,关于政治阴谋方面的,言论自由,我相信真相永远不会为人所知,一笑而过便可.但是我相信,中国不会实行金本位的,新中国以来这么多年发行货币从来只靠政府信用担保,金本位根本无法应对大规模的游资冲击,到时汇率的确定是个很大的问题.而且就中国现持有美国债券的数量和政治局势来看,退一万步,即使金本位可行,也是不会实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21:11:00
也挺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1:00:00

各舒己见嘛,没有必要这样的谩骂和攻击。

只要指出对文章中的学术方面有问题的地方就可以了.搞正常的学术争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2:07:00
为什么动不动就左啊右的,看着就恶心,听着就糟心!!!!垃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01:35:00

如果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正是由于信用货币基于信用,因此,它才能淘汰那些不负责任的坏政府,例如国民党,而保留那些守信用、重承诺的好政府。这不是很好吗?所以,严肃网友应大力支持信用货币,呵呵~~

君似乎本末倒置,因不对果。正是由于信用货币的基于信用,所以信用才有可能被利用和操控,所以才有可能通货膨胀。在控制范围内不失时机的玩弄信用,有限度的玩弄信用,这正是美国曾经做了的和正在做的,有历史为证,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急剧贬值;现在美元狙击人民币的大战中美元还会继续贬值以削减其赤字,这是明显的,具体的信号可以用石油和黄金的价格上涨作为证明: 08年黄金和石油的价格将持续上涨。

君似乎不懂得两个道理:

一,价值可以由价值衡量,考虑到信用货币不具有价值,因此它是被衡量的,而且被衡量的对象是信用,而衡量它的信用就是价值本身。

其二,国民党滥发法币是超越了它能控制的范围的完全过度行为,以搜刮民脂民膏为目的,结局是一损俱损。而格林斯潘的控制的通胀都是温和的通胀,以适度刺激经济作为目的的,结局是经济适度繁荣。

二者度不一样,为何你要用不恰当的例子来印证你的普适性的观点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2:03:00

关于金本位

刚刚看了货币战争,很精彩,不只是事实如此还是作者拼凑的巧妙

刚刚也看了楼主的文章,对其中一点有些个人看法

楼主说因为社会发展,对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金本位不能维持

我认为不妥,其实在目前的货币政策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反因果关系

我们认为钱多了,金子不够买了,不能表达货币了,其实错了,

既然承认金本位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这么表达:

不是金子不够了,而且社会商品价格太高了,货币贬值了,

至少这个方面我是同意原作者的观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3:05:00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5:07:00

令人惊叹的是,两方的力量对比如此接近,看来我是要投上一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5:13:00

LZ,突然发现一个设问上的瑕疵,你表决选项中赞成或反对的对象到底是宋鸿宾的书,还是你认为“这是一篇拙劣小说”的陈述本身啊?

我估计大家的眼镜还是雪亮的,但由于对设问原意的判断不同,造成了目前貌似很平均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8:58:00

肯定收了别人的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22:44:00

书没看过,不知道是不是LZ写的那样。

不过LZ的论述还是又看头,顶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7 00:22:00

我认为该书还是很好的。。当然不能全信,要思考。

从金融的角度看待历史全貌,是一个好的角度。也许我本人对阴谋论有认同感,所以我相信该书的“基调”。至于金本位之类的东西,有好有坏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9 13:27:00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有什么不明白,回去好好看看西方金融史,总比在这里无谓的争论更有收获。。

对《货币战争》的态度,我还是那个观点:要以《三国演义》而非《三国志》的态度来品读。(至少宋文为我们打开了了解货币史的另一视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9 13:33:00

忽然发现现在的很多人都渐渐失去了谦逊的品质,总是戴着挑剔的眼镜来观人、观物、观事。不知道从别人那里学习,甚至是学习别人哪怕是缺点而对自己是有用的方面,无论《货币战争》的作者是出于哗众取宠还是正视历史,宋的勇气确实是可嘉、可敬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9 18:04:00
以下是引用crimemaster在2007-10-5 12:03:00的发言:

刚刚看了货币战争,很精彩,不只是事实如此还是作者拼凑的巧妙

刚刚也看了楼主的文章,对其中一点有些个人看法

楼主说因为社会发展,对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金本位不能维持

我认为不妥,其实在目前的货币政策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反因果关系

我们认为钱多了,金子不够买了,不能表达货币了,其实错了,

既然承认金本位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这么表达:

不是金子不够了,而且社会商品价格太高了,货币贬值了,

至少这个方面我是同意原作者的观点的


“不是金子不够了,而且社会商品价格太高了,货币贬值了”,商品价格太高,货币贬值恰恰是信用货币制度下可能出现的情况,拿来概括金本位制度遇到的问题,张冠李戴了

这么说吧,金本位制遇到的问题虽然很多,最致命的一个也很简单: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出迅速增长远远超过黄金的产量增长,用黄金表示的物价将持续下跌,或者说,经济将陷入持续的通货紧缩。如果说信用货币制度下通货膨胀是一种常态的话,产出迅速增长的工业时代如果坚持金本位制,通货紧缩则是必然。

不妨换个角度,实行什么样的货币制度应该以是否有利于产出的增长和交易的便利为转移,这点恐怕不会有人反对,毕竟我们既不吃黄金也不穿钞票,不论钞票可不可以兑换黄金,都不过是一个服务于生产和交易的工具,实行哪种货币制度,应该以是否有利于这种功能的发挥为出发点,很显然,持续通货紧缩的经济环境里,没有人愿意去持有实物资产,只需要简单的持有钞票(或黄金),一觉醒来,昨天能够买一辆桑塔纳的钱今天就能够买一辆BENZ了,岂不美哉,但实施情况可能是我们什么都买不到,因为没有人愿意持有实物产品就没有交易,生产也就无从进行,这和恶性通胀环境里的情况不过是硬币的两面的关系罢了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似乎“信用货币制度”和“滥发货币”甚至“不劳而获”划上了等号,事实上,没有严格的货币和财政纪律约束的货币,是没有人愿意接受的,大众都不是傻瓜,谁愿意把钱拿在手里,眼睁睁的看其缩水?从这点说,货币发行者的地位,远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美妙

各个国家的经验早就证明了,信用货币制度下,以每年2%,3%的贬值代价,换来稳定的产出和收入增加,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大众是很乐意的,如前所述,货币不过一工具,福利的提高才是货币接受者所追求的。单纯的追求币值的绝对稳定,却牺牲了收入的增加,生活的改善,是舍本逐末也

姑且抛出一个命题:没有信用货币制度,就没有如今空前的工业文明。金属货币的拥趸们如果不同意,就放马过来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0 11:22:0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9 18:06:00
以下是引用洋中舟子在2007-10-9 13:33:00的发言:

忽然发现现在的很多人都渐渐失去了谦逊的品质,总是戴着挑剔的眼镜来观人、观物、观事。不知道从别人那里学习,甚至是学习别人哪怕是缺点而对自己是有用的方面,无论《货币战争》的作者是出于哗众取宠还是正视历史,宋的勇气确实是可嘉、可敬的。。

如果您认为哗众取宠的勇气是可嘉的,那么,您有足够的理由自我嘉奖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0 22:36:00

我最近刚看了这本书,对此也有一些感慨。我的观点是,不管这本书的真实性如何,他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也给我们提醒要防范国际金融的侵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