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7634 15
2007-03-06
我们知道,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 它是通过改变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从而影响消费支出, 再影响总支出。
例如,政府决定减税ΔT ,从表面上看,似乎会立即使居民
的可支配收入增加ΔT , 并进而影响消费支出, 实际并非
如此。因为在边际税率为t 的情况下, 减税ΔT 后, 居民
收入(而不是可支配收入) 增加ΔT ,这部分增加的收入中
又有数量为tΔT 的部分作为税收被征纳, 因此居民的可
支配收入实际应为( 1 - t )ΔT 。这个( 1 - t )ΔT 可支配收
入将按边际消费倾向b 诱致消费支出增加b ( 1 - t )ΔT ,
这是减税收后第一轮总需求( 总支出) 的增加, 第二轮将
增加,依次类推。
上述过程可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推导:
ΔY = b ( 1 - t )ΔT + b ( 1 - t ) 2ΔT + ⋯+ b ( 1 - t ) nΔT
= [ ( 1 - t ) + ( 1 - t ) 2 + ⋯+ ( 1 - t ) n ] bΔT
=
- b (1 - t)
1 - b (1 - t)ΔT
从而有:ΔY/ΔT =
- b(1 - t)
1 - b(1 - t) , 这就是修正后的税收
乘数表达式。
基于以上的分析, 我们认为经济学教科书习惯上把
- b
1 - b(1 - t) 作为比例税制下的税收乘数,是混淆了收入的
边际消费倾向和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把税前收入
的消费倾向误解成税后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 收入和可支配收入是相等
的,因此,可以这么说: b 既是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又是可
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若考虑税收因素, 则( 1 - t )
就是可支配收入, b ( 1 - t ) Y 中的b 就是可支配收入的边
际消费倾向,而税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 ( 1 - t ) 。因
为税收乘数实际上说明的是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
的影响,而不是对可支配收入变动的影响, 所以需要用税
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b ( 1 - t ) 来分析这种影响。在固
定税情形下,讨论税收变动对收入影响的税收乘数是KT
= -
b
1 - b
,式中分子是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分母( 1 - b)
是边际储蓄倾向,因此在比例税制下税收乘数的衡量同样
要运用以下公式:
税收乘数KT = -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因为在比例税制情形下, 边际消费倾向为b ( 1 - t ) ,
边际储蓄倾向为1 - b ( 1 - t ) , 故税收乘数
KT = -
b (1 - t)
1 - b (1 - t) 。
96013.pdf
大小:(209.74 KB)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3-6 21:19:00

你的文章我看了,只看前面,我就知道没有必要再看下去了。

首先,你应该先明白,税从什么地方征收,

你在问题提出的时候,已经说明,消费函数C = a + bY , ( a > 0 , b > 0 ) ,其中b 为边际消

费倾向;

税收函数T = T0 + t Y,

那么我想请教,T的增量从哪里来?是整个取出来的吧?就是取一个delta t,再取一个deltaT0

是吗?这是一个全微分啊~~~

你问题提出的乘数,是取自T0,而还有一个乘数,名称为边际税率乘数,这是你所忽略的。

而且,就算如你所说,这是是个级数问题,概念还是有错误的,Y-T,就是可支配收入,减税之后,不再缴税了,因为税率t乘的是Y,而不是Y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6 21:43:0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7 08:21:00

我认为税收减少的ΔT,首先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ΔT(前提是企业不留利),从而消费增加bΔ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6 16:24:00

修正的税收乘数看似解决了平衡预算乘数的悖论,但是还有问题

作者认为减税delta t之后,不是可支配收入增加了delta t,而是收入增加了delta t,这是有问题的;因为,税收是从收入中扣除的 ,而不是可支配收入中扣除,因此,不存在减税delta t之后,还要交税t*delta t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所谓的悖论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1 08:26:10
还是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6 11:36:20
转发尹伯成的教材内容,只能解释-b(1-t)/[1-b(1-t)]为比例税是税收乘数,但不能阐明税收和储蓄都为漏出,为什么储蓄乘数和税收乘数的推导结论竟然差别很大,储蓄乘数为1/(1-b),在两部门和三部门竟然一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