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毕业照该穿学士服吗?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谁谁谁 【
作者微博】
一位职场新人在谈到拍大学毕业照的时候甚为不满,拜各种文艺作品所赐,他一直以为那天全班同学是要穿着学士服一起拍照的,然而这个多年的憧憬被无情的现实粉碎了,以至于毕业快两年了还耿耿于怀:“我们学校还是名校呢!”
事实上当年我也有这样的困惑。在略感遗憾的时候,发现学校的照相馆有“学士服”、“博士服”之类的租赁留影业务,就忍不住花钱照了一张。这项业务相当受欢迎,班上的同学几乎都去照了。由此可见,人们对于仪式还是有相当高的期待。但因为衣服是租来的,这个仪式就显得有点掉价,总让我联想到在旅游景点租戏服拍“到此一游”照。更何况,照片上手中所持的用红缎带扎着的文凭,也是假的,道具而已。现在想来,既然大学学费也提高了,若是把学士服毕业照纳为大学本科教育服务的内容之一,也许仪式感更强,也更容易让学生得到小小的心理满足。
这件小事很好地解释了一个道理:世界不是你想象。
从毕业照不穿学士服开始,一路走来,不合想象的事会越来越多。而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正是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出入中,渐渐清晰起来,就像相机逐渐对准了焦距。
我有位同行在大学毕业应聘进入一家公司时,被总经理看中,力邀她做自己的私人助理。在她的想象中,助理就是秘书,秘书就只能永远是秘书了,这怎么行?于是她谢绝了总经理的美意,执着地进入了编辑部。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当年那位总经理的秘书已经转战另一间公司,任职副总经理,而她仍然在第一线当编辑。我好奇的是,如果当年在她的想象中,小助理也有副总经理的前途,是否还会坚持做编辑?
对真实世界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盲人摸象,没有最准确,只有更准确。比如,有位私募基金合伙人对我说,他知道这个行业的收入根据年景和经济大势的差别而有相当大的起伏。但当他知道黑石创始人施瓦茨曼2008、2009年都只拿了35万美元的底薪,但2006年却拿了3.98亿美元时,还是十分震惊。知道差别大,只是没想到有这么大。这跟我看到“75岁的男子和42岁的妻子生了第三个孩子”标题新闻时的感触有点类似。我知道男子的生育年限可以维持到很高,但还是没想到有这么高。
随着一次次“焦距”的调整,不合想象的事相对减少,一些“经验”也就形成。比如:时尚圈的派对总是比请柬上标明的时间晚一个半小时以上。但遗憾的是,此类“经验”只适应大部分场合。偶尔遇到准时开场的派对,而你又在一个半小时后姗姗来迟,发现此处唯见残羹冷炙和被践踏得零乱不堪的金粉和碎花瓣时,大可不必再次感叹“世界依然不是我想象”。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单靠“想象”和世界过招,是远远不够的。
(作者电子邮箱:
from9to5@liv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