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高校院系合作版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5348 22
2012-05-24

按: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这是一本只有十八万字的小书,给我的感觉却极其厚重。当然,这跟我的哲学基础非常差不无关系,但不得不说,尼采太伟大了,他的思想体系太宏伟了,而周国平老师的写作也太精彩了!

徜徉其中,流连忘返,合上了最后一页,却只是刚刚看到了一个新世界模模糊糊的轮廓,基础薄弱的孩子伤不起啊……非要写读书笔记的话,我便只能挑选第六章《向理性挑战》,结合文本谈一谈我个人的理解。作为一个一度将逻辑视为看家本领、曾经试图研究自然科学、对物理学和演化生物学稍有点了解的理科生,也只有这一章,我读的稍微明白一点点,多多少少有一些共鸣。不揣浅陋,就教各位方家。

尼采的重磅炸弹——向理性主义开炮!

欧洲近代是理性主义号声嘹亮、胜利进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入口处,培根的名言响彻云霄:“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的大踏步前进,为人类展现了一个井井有条、万物一统的新世界,人类对理性和科学的信心空前膨胀。无论是不列颠经验主义者,还是欧陆唯理论者;无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还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他们本质上都是迷信思维和逻辑的理性主义者。刚刚从宗教信仰下挣脱出来的人类理性,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信心十足的时期。理性的光芒简直要取代上帝,成为新的神祇!

物极必反,当人们发现科学和理性的狂飙突进并没有解决人类的许多根本问题,特别是,并没有给予人们它曾经承诺的幸福人生,反思的骚动便自然而然地渐渐汇聚起来,乃至成为另一场浩大的反理性主义大潮。这潮流由文艺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轫,而尼采则第一次从哲学角度对理性主义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

尼采的批判主要有三个方面:人生意义,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质。尼采竭力证明:科学不能为人生提供真实的意义;理性主义对世界本质的归纳是“哲学的最大迷误”;而理性主义对人的本质的归纳更是完全错误的,不仅理性有着非理性的起源,即使人的行为,其真正动机也常常不是理性。

一、     科学的极限和无能为力

1.         科学的范式

理性主义立场的本质是把逻辑思维提升到至高地位,这也正是科学的范式。而事实上,逻辑思维只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联系的诸多方式中的一种。除此之外,感性、直觉的力量都是绝对必要的,也是在当今这个科学迷信大行其道的时代所特别值得宝贵的。历史上真正取得伟大成就的人,甚至在科学界本身,那些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一些直觉非常敏锐的人。而科学史上诸多伟大的突破,也常常采取了直觉在先顿悟、逻辑随后证明的发现方式。理性主义片面地强调逻辑手段而忽视感性、直觉、顿悟等其他手段的力量,这是非常错误的倾向。

2.         科学的极限

第一,   任何科学理论的根基,都是所谓不言自明的公理,是不能由逻辑手段证明的。

比如狭义相对论,有两条不言自明的公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作为整个理论的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条公理并不属于逻辑的管辖范围之内,而是一种信仰。我们必须无条件的承认它,这同基督徒必须无条件地承认上帝的存在有什么区别?因此尼采说,根本没有所谓“无前提的科学”。

第二,科学并非万能。所谓“科学精神”,其实从苏格拉底身上便体现出来了,便是对自然界可知和知识万能的信仰。这种信仰随着近代科学的大发展获得了众多信徒,但这是一种浅薄的乐观主义,用知识的膨胀和物质的繁荣给人生制造一种虚假的乐观气氛。因为事实上,知识并非万能,它解决不了灵魂的问题,解决不了人生意义和人生幸福的问题。科学知识“是冷静的枯燥的,缺乏爱,也不懂得任何不满和渴望的深情。”

而且,在理性主义的统治下,人们迷信科学万能,热衷于追求知识、从事外在的物质活动,而忽视了人的内心生活。“科学只看见知识的问题,受苦对于它的世界是一种无关的不可解的东西——至多又是一个问题罢了!”科学在这里的无能为力是因为,对于人生幸福的探索不能仅靠抽象的逻辑思维,而要靠真切的心灵体验,这是逻辑思维所永远无能为力的。

第三,科学只是人类的工具,而非人类的目的。但现代社会许多人却把科学当做目的本身,漫无止境地追求对外物的支配,结果只能是丧失人生本真的意义,沦为外物的奴隶。科学对生命本真的破坏,最典型地表现在它的仆人——学者身上。尼采认为,学者类型的人因为长期从事科学工作,成了生命本能衰退、人性扭曲的畸形儿。

比如,某些学者一味地立足于本学科,将对于本学科的发展有利与否作为评价世事的唯一标准,这便是“漫无止境地追求对外物的支配,结果只能是丧失人生本真的意义,沦为外物的奴隶”,是非常不可取的。人生的真意义并不在于盲目追求对外物的支配,学术标准绝不应该作为我们评价世事的最高标准。

3.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尼采并不是一个敌视、仇视科学的人。正相反,对于卢梭否定科学文化而提出“回到自然”的倒退主张,尼采是坚决反对的。问题在于,要恰如其分地看待科学的价值,即科学只具有工具价值,它并非我们的目的。科学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它应当服从于智慧——人生意义的探求。

二、     不存在“真正的世界”

哲学开始于理性的觉醒,而理性觉醒的第一个征兆就是对于感官的怀疑。哲学家们冥思苦想,在感官所触知的这个世界背后还有没有一个真实的世界?

巴门尼德想出了那个不生、不灭、完整、唯一、不动、无限的“存在”,柏拉图想出了“理念世界”。直到近代,康德还相信现象世界背后有一个“自在之物”的世界,黑格尔还在相信“绝对精神”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哲学始终与本体论结下不解之缘,这种本体论以构造“真正的世界”为唯一使命。

在尼采看来,追求一个“真实的世界”、本体的世界,这种旧式的本体论是哲学的最大迷误。而造成这种迷误的根源,就是理性。理性的逻辑本性使它本能地寻求条理化和秩序,因而害怕感官、篡改感官。况且通过理性——“真正的世界”——“真正的世界”中的理想道德标准——借以约束人的现实生活这一链条,这种旧式本体论中蕴含着强烈的道德和价值含义。而这种道德常常是压制本能、贬低生命活力的,因而成为尼采着力批判的对象。

而尼采本人的形而上学更具有相对主义的色彩。他认为,只有一个世界,那就是我们的感官所能感知到的现象界。而人对世界的认识,总是离不开认识主体的加工。世界永远是透过一定的意识结构、价值系统的棱镜给予人的,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念,永远是对世界作了某种加工的产物。根本不可能有与人无关的纯粹的世界概念,即所谓“自在之物”或“真正的世界”。因此,旧式本体论寻找纯粹世界概念的努力是徒劳的,自命找到了这种概念的自负是可笑的。而人类认识角度的限制,则决定了世界具有无限的可解释性。


我个人理解,这种世界观念,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它可以使我们多一些谦卑,少一些固执,明白这唯一一个世界的无限丰富的现象是任何个人、任何学科、任何组织乃至任何物种都不可能完全把握的,因而任何个人、任何学科、任何组织乃至全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都不可能是全面的、唯一正确的。就像盲人摸象,感知到不同部位,便有不同的描述,不能简单地说他们就是错误的。因此,真理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在面对其他领域的认识时,我们最好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不要上来就以本领域的判断标准轻易地将对方的结论否定掉。譬如西医之于中医,科学之于周易、占星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24 10:12:30
三、        逻辑思维的非逻辑起源——理性只是一种工具
或许是吸收了达尔文生命演化理论的营养,尼采及其敏锐地提出了精神现象的生理学解释,并且凭借他天才的直觉得出了许多同现代达尔文主义相吻合的结论。
尼采认为,理性、认识、思维、灵魂、意志……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都是服务于“类的保存”这个目的的工具。用现代达尔文主义的话来说,即按照“自私的基因”理论,人的全部精神活动,都是为了自身基因拷贝在地球基因库中数量的最大化。

首先,感觉是一种工具,感官知觉事实上是与价值判断交织在一起的。人的感官并非感知一切,它只“选择这样一些知觉——我们必须依靠它们,才能保存自己”。其实其他的生命也都是这样,总在地下生活的动物视觉退化而听觉、触觉极其发达;一些响尾蛇为了抓到表皮颜色与周围环境高度一致的猎物,而发展出了红外线知觉以侦测猎物同环境温度的差异;人类觉得肉香而屎臭完全是因为肉对我们的生存有好处而屎恰好相反;可以想象,苍蝇便绝对不会演化出一种厌恶屎的气味的知觉。

其次,真理也是一种工具,真理的最根本标准必然是对人类的生存是否有利,这在高中政治课本中便已经得到了明确的表述。

第三,同理,作为族类保存的一种手段,逻辑也是一种工具。世界上本来并无完全相同之物(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但我们的思维却偏好将相似之物归并在一起,当做相同之物进行处理。这是一种非逻辑的癖好,最初创造了逻辑的全部基础。那么,为什么人类逻辑会有这样的基本形式呢?因为“观察太精确、推论太迟缓的生物不适于生存。为了生存,宁肯决定而不必完全正确,宁肯错误而不愿等待,如此养成习惯而化为逻辑。”这段分析极为精彩,生动地说明了逻辑作为一种生存的工具,是如何起源的。

第四,道德同样是为人群的生存而服务的。尼采说,“一社团的保存条件与另一社团极为不同,所以就有极为不同的道德。”这种说法可以再历史上和现实中得到充分的证实。例如《史记》记载匈奴人的风俗习惯“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令盛行孝道的汉人感到非常诧异。其实这并不能说明匈奴人的道德水平低于汉人,却只不过是牧区和农区自然条件和生存条件的差异所导致的结果而已。

第五,连审美活动事实上也是为生存而服务的。尼采说,“全部美学的基础”是这个“一般原理”:审美价值立足于生物学价值,审美满足即生物学的满足。这在现代达尔文主义的研究中也被部分证实了。例如男性普遍喜欢骨盆宽大的女性,是因为骨盆宽大的女性难产率比较低,有利于男性基因的顺利延续。而统计数据也已经充分证明,相貌的美丽同身体的健康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正相关性。所以为了下一代基因的优良,择偶时对相貌的偏好是完全合理的。

认识到人类的一切精神活动,包括真理、逻辑、理性、道德、审美等范畴,都是服务于生存的工具,而非世界的本性,则其推论简直具有爆炸性的效果。

首先,从前理性主义把认识看作一种与利益无关的过程,尼采却强调,人的全部认识过程都依赖于人的生存需要,因而也就不可能有所谓纯粹的认识,认识同主体的需要之间、同实践之间,便立即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其次,尼采并非要我们抛弃真理、逻辑、理性这些认识手段,而是要我们如实地把它们看作手段,而不要看作真理,甚至看作世界的本性,不要把这些同认识主体高度相关的相对性绝对化。则对于建筑在这些认识手段之上的人类的一切观念,都应该从意义的角度来考察,要看他们表现或掩盖了我们的什么需要,服务于什么目的。

譬如美国称萨达姆犯下了反人类罪,我们就不应该将之作为真理,简单地接受,而要顺藤摸瓜,反问:“美国官方的这种观念表现或掩盖了美国的什么需要?服务于美国的什么目的?”同样按照这个思路推论下去,我们还要问,西方宣传所谓“普世价值”,表现了谁的什么需要?服务于什么目的?各种组织宣称转基因农作物对人类有害或无害,表现了谁的什么需要?服务于什么目的?近些年关于“气候变化”的讨论甚嚣尘上,表现了谁的什么需要?服务于什么目的?

四、        笼罩理性的无意识阴影
最后,尼采作为最早揭开人的深层心理并加以仔细分析的第一人,他发现了潜藏在理性思维身后的广阔的无意识领域。而正是这些活动过程不符合逻辑原则的无意识领域,在很大程度上真正支配了人的意愿和行为。
尼采很早就指出,不仅仅是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不可避免地经过了主体(也就是我们)的加工,即使我们所谓的“内心世界”——意识,也以同样的方式经过了主体(我们的无意识领域)的加工。“我们意识中显现的一切,从一开始就在其全部细节中被配制、被简化、被图式化、被解释过了。”人的精神生活是一个复杂的复合体,意识仅仅抓住了表面的东西,它的作用只在于寻求最大利益。“一般来说,什么东西进入我们的意识,其标准完全取决于被意识到的重大利益。”非理性的无意识,从一开始就规范和限定了理性的意识。

1、意识的群体性和社会性
对于意识的作用和本质,尼采则指出了其群体性和社会性。人为了与同类交流的需要,为了寻求同类的帮助,就需要“知道”自己的意思和想法,因而需要“意识”。意识是服务于人与人联系的需要而发展出来的,“隐居者和野兽似的人是不需要它的。”由此尼采得出结论,“意识其实不属于人的个人生存,毋宁说属于人的社会性和群性。”

2、尼采对于无意识的论述
尼采指出,我们的精神生活中存在着一个广阔的无意识领域,精神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是无意识地进行的。而这个领域正是人的行为的真实动机之所在,也是人的“心灵”的真正诞生地。人类大量的行为,是由意识以外的无意识领域支配的,当然也是非理性的和不遵守逻辑原则的。
例如,尼采对遗忘的分析,认为遗忘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抑制能力。有很多时候,无意识中的遗忘机制,故意遗忘甚至歪曲记忆,是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和更好地生存。尼采形象地将其表述为:
我的记忆说,我做过这事。
我的骄傲说,并且顽强地坚持,我不可能做这事。
最后,记忆让步了,遗忘成了满足愿望的手段。

3、无意识同样具有工具性
不过,进一步的考察,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发现,即使无意识同样具有工具性,同样是服务于人类的生存,同样可以纳入现代达尔文主义的框架之下。

五、        总结

科学和逻辑不是万能的,真理不是一元的、绝对的,人类的精神生活不仅大部分是非理性的,而且是工具性的而非目的性的。这些振聋发聩的思想,构成了尼采批判理性主义的一颗颗重磅炸弹。而这貌似激烈的态度背后,事实上却是尼采对人生热烈而深沉的爱!尼采作为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鼻祖,在19世纪下半叶便敏锐地感受到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感受到了人们普遍的痛苦或麻木。他力图通过对理性主义的全面批判,教导人们脱离对理性和科学的盲目崇拜,反过身来对人生意义进行重新发现,从而更好地拥抱人生、热爱人生。

尼采不是狂人,不是疯子,尼采是爱我们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24 10:19:40
两篇读书笔记规定的任务完工了~~大家也加油哈,尽量把读书笔记都贴上来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9 08:09:56
顶顶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3 13:03:11
我正准备买这书来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7 13:00:20
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