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4-11-8 22:27:00

我是学管理的,“管理是一门寄生学科,这一学科不能单独生存,它必需结合另一实体才能发挥作用。比如经济中的效率要用管理保证吧”这话有点过头,但也不能说完全错。管理学确实是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很多学科的交叉。但看看现在社会就知道它的发展势头如何了。

我不喜欢成功学,大一的时候就接触了成功学,还当助教,什么美国激励大师来杭州作演讲,我是跑来跑去给他们作向导,没意思。成功学只能在短期里给人以激励,时间长了,就淡了,要真正的增进人生修养,还是得多看哲学以及中国古文化的书。

现在很多的机构在培训什么职员,用的都是成功学,比如安利,完美等直销企业基本上都是用成功学来激励他们的职员的,我看了比较反感(我参加过他们的几次培训,)

在中国要学会作人,肯定不是成功学里的东西能够学到,绝对不是,而恰恰你管理学的某些东西,反而能学到,比如公司政治你该怎么处理等,怎么与人打交道等 这都是能在管理学里学到的。!!!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你说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能用艺术来形容吗?它们都是科学的,都是理性的。

而在管人时,在企业家的市场敏锐力等方面才说管理学也是艺术的。

我同意管理是门实践的科学,就如德鲁克说过的:管理的本质在于行而不在于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9 09:22:00

喜欢上一本书,书内的文章也并非都是我喜欢的。我又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来读,有的章节一翻一瞥,觉得没意思,就用铅笔打个“×”,永远不再看了。一本书经过初次选择,经得起再读的文章往往不会超过10篇,我只读这不到10篇的文章,等读完第一遍,往往发觉又有几篇是不值得读的,这样来来回回三五次,值得一读再读的文章往往只有三几篇,这三几篇才是真正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重读的。值得这样反复重读的文章不多,我的感觉这样的文章只占所有文章0.01%都不到。这类值得反复重读的书,我往往买两本,一本放床前,一本带到单位,闲暇时读之,像与故友重逢聊天,又常读常新,每每有所感有所悟,那感觉实难向外人道也。这类需要重读的书对我的启发是最大的,我也试着用书中所说的观点去理解、解释现实中的种种现象,发现不能解释的,就自创理论试着解释。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与那些从书本到书本的文章不同,常常是有血有肉有实感。这样读文章写文章在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我读书的兴趣和爱好。

管理学上的二八率,80%的生意是同20%的客户做的。这个也可以用在读书上的,精华之所以是精华,是因为少,缺,精。(值得反复重读的书,我往往买两本。)似乎太浪费了,我喜欢把精华的部分记录在掌上电脑上,这样可以随身带着看了,必要的时候可以写感受什么的。和beatuxlee学长一样,我原来读书极杂,什么都来。不过现在有所缩小,国外的大学课后老师都有长长的推荐书目,要全看完根本不可能的。对感兴趣的有所涉猎,对精华部分好好推敲。我的思维也是发散的,记得走进哈佛丛书中对思维部分有很多精辟的描述,思维发散之后要收敛,冲着一个终极目标,发散思维,尽可能地发掘到达目标的合理路径,再收敛,采用最合理的路径实现。以前看书也和错位的铁轨学长一样,读书开始好象总是冲着“名气”去的。不过现在有了自己的思想(虽然并不成熟)后,开始用挑剔的眼光看问题了。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你说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能用艺术来形容吗?它们都是科学的,都是理性的。而在管人时,在企业家的市场敏锐力等方面才说管理学也是艺术的。我同意管理是门实践的科学,就如德鲁克说过的:管理的本质在于行而不在于知。)

呵呵呵 管理的本质在于行而不在于知。这句话真好!知是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很高兴旁观你们的讨论,称呼你们为学长似乎有差错,请见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9 9:23:5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9 11:27:00

“这样可以随身带着看了,必要的时候可以写感受什么的。”

我觉的这样做非常好,有什么好东西马上记下来,这样以后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9 22:51:00
以下是引用错位的铁轨在2004-11-9 11:27:15的发言:

“这样可以随身带着看了,必要的时候可以写感受什么的。”

我觉的这样做非常好,有什么好东西马上记下来,这样以后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了。

我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因为好想法转瞬即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0 00:11:00
楼主讲得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1 13:29:00
以下是我摘录的周国平读书的看法,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

愉快是基本标准

周国平

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们常常看到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需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读书唯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做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五枊先生传》中,这句话的前面一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需有真性情。那些躁动不安、事事想发表议论的人,那些渴慕荣利的人,一心以求解的本领和真理在握的姿态夸耀于人的人,哪里肯甘心于自个儿会意的境界。

以愉快为基本的标准,这也是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有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在这一点上,毛姆说得好:“你才是你所读的书对于你价值的最后评定者。”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唯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没有人有义务必需读诗、小说、散文。那怕是专家们同声赞扬的名著,如果你不感兴趣,便于你无干,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相反,据我所知,凡是真正把读书当作享受的人,往往能直抒已见。譬如说,蒙田就敢于指责柏拉图的对话录和西塞罗的著作冗长拖沓,坦然承认自己欣赏不了,赫尔博斯甚至把弥尔顿的《复乐园》和歌德的《浮士德》称作最著名的引起厌倦的方式,宣布乔伊斯作品的费解是作者的失败。这两位都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的博学无人能够怀疑。我们当然不必赞同他们对于那些具体作品的意见,我只是想借此说明,以读书为乐的人必有自己鲜明的好恶,而且对此心中坦荡,不屑讳言。

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我还相信,与灌输知识相比,保护和培育读书的愉快是教育更重要的任务。所以,如果一种教育使学生不能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反而视读书为完全的苦事,我们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断它是失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1 13:30:00
读书的癖好

周国平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界,一个更加丰富多采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比起嗜书如命的人来,我只能勉强算作一个有一点读书癖的人。根据我的经验,人之有无读书的癖好,在少年甚至童年时便已见端倪。那是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不必名著佳篇,随便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对书籍的强烈好奇。回想起来,使我发现书籍之可爱的不过是上小学时读到的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那里面讲述了一个淘气孩子的种种恶作剧,逗得我不停地捧腹大笑。从此以后,我对书不再是视若不见,而是刮目相看了,我眼中有了一个书的世界,看得懂看不懂的书都会使我眼馋心痒,我相信其中一定藏着一些有趣的事情,等我去见识。随着年龄增长,所感兴趣的书的种类当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书的兴趣则始终不衰。现在我觉得,一个人读什么书诚然不是一件次要的事情,但前提还是要有读书的爱好,而只要真正爱读书,就迟早会找到自己的书中知己的。

读书的癖好与所谓刻苦学习是两回事,它讲究的是趣味。所以,一个认真做功课和背教科书的学生,一个埋头从事专业研究的学者,都称不上是有读书癖的人。有读书癖的人所读之书必不限于功课和专业,还不如说更爱课外和专业之外的书籍,也就是所谓的闲书。当然,这并不妨碍他对自己专业发生浓厚的兴趣,做出伟大的成就。英国哲学家罗素便是一个在自己的专业上做出了伟大成就的人,然而,正是他最热烈地提倡青年人多读“无用的书”。其实,读“有用的书”即教科书和专业书固然有其用途,可以获得立足于社会的职业技能,但是读“无用的书”也并非真的无用,那恰恰是一个人精神生长的领域。从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我从来不是一个很用功的学生,上课读课外书乃至逃课是常事。我相信许多人在回首往事时会和我有同感:一个人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

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

有一些爱读书的人,读到后来,有一天自己会拿起笔来写书,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我现在成了一个作家,也就是以写作为生的人。我承认我从写作中获得了许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能代替读书的快乐。有时候我还觉得,写作侵占了我的读书时间,使我蒙受了损失。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多读,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1 13:31:00
以下是周国平对读书、思考、写作的看法:

精神拾荒三步曲

周国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前一句好理解,“罔”即惘然,亦即朱熹所解释的“昏而无得”。借用叔本华的比喻来说,就好象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了别人的跑马场,任人践踏,结果当然昏头昏脑。可是后一句,思而不学怎么就危险了呢?不防也作一比喻:就好象自己是一匹马,却蒙着眼睛乱走,于是难免在别人早已走通的道路上迷途,在别人曾经溺水的池边失足,始终处于困顿疲惫的状态了。

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糸,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遇见这两种人,我总不免替他们惋惜。我感到不解的是,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不妨说,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思考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日不动笔,就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所以,不但学和思是相互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地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1 13:32:00
与中学生谈写作(节选)

周国平

一、 为什么要写作

写作本来是最自由的行为,如果你不想写,世上没有人能够强迫你非写不可。如果是为了当作家而写,就会有两个后果:1、你的写作会围绕着怎样能够被编辑接受和发现而写,你会去迎合,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的确有人这样当上了作家,但他肯定是蹩脚的作家。2、你会缺乏耐心,如果你总是没被编辑看上,时间一久,你会知难而退。

对于为什么要写作这个问题,我最满意的回答是:因为我喜欢。或者: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写。通俗地说,就是不写就难受,写了就舒服。如果你对写作有这样的感觉,你就不会太在乎能不能当上作家了,当得上固然好,当不上也没关糸,反正你总是要写的。事实上,你越是抱这样的态度,你就越可能成为一个好的作家,不过对你来说那只是一个副产品罢了。

人的基本境况是时间有限。我们生命中的一切经历都无可避免地会随着时间地流逝而失去。人生最宝贵的是每天、每年、每个阶段的活生生的经历,它们所带来的欢乐和苦恼,心情和感受,这才是一个人真正拥有的东西。但是,这一切仍然无可避免会失去。总得想个办法啊,写作就是办法之一。通过写作,我们把易逝的生活变成长存的文字,就可以以某种方式继续拥有它们了。这样写下的东西,你会觉得对你自己的意义是至上的,发表与否只有很次要的意义。你是非写不可,如果不写,你会觉得所有的生活都白过了。

二、写作与读书

读书的面可以广,但档次一定要高。读书的档次对写作有直接地影响,大体上决定了写作的档次。平日读什么书,会形成一种精神趣味和格调,写作时就不由自主跟着走。读平庸的书,不但没有收获,而且损害莫大。

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信念,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个信念,即使读了一些并非最好的书,仍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的最好的书,并成为它们的知音。

我提倡你们读书,但许多思想家对书籍怀有警惕,例如蒙田、叔本华、尼采。开卷有益,甚至有害,就看它是激发了还是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读书应该起到一种作用,就是刺激自己的写作欲望。

为了使读书有助于写作,最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包括:1、摘录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2、读书的体会,特别是读书时浮现的感触、随想、联想,哪怕它们似乎与你正在读的书完全无关,愈是这样它们也许对你就愈有价值,是你沉睡着的宝藏被唤醒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1 21:06:00

买两本同样的书是个好主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4 15:20:00

读书之法

江南布衣 小说,站着读可也;古文,没法子,要坐 着读;论文,读了标题就行了;传记,边翻边读;官场腐败小说,要躺在床上眯着眼读,一下子就可入睡;惟独爱情小说,要到苏仙岭上的松树林里去读,最好有个女的一起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4 15:22:00

真精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4 15:26:00

好书人“三病”

春秋阁下 闲览明人笔记《五杂组》(亦作《五杂俎》),其中论及藏书一条,立论警策,鞭辟入里,沉思俯吟,深受震撼,抄出以飨同好: 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牡(骊黄牝牡的简称,语出《淮南子》,指马的毛色与雌雄,喻表面肤浅的知识)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徒多蓄,不事讨论,徒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其一博学多识,矻矻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于自运。记诵如流,寸觚莫展(形容写不出文章,觚是古代人们书写用的木简),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比起那些官僚无知的人来确实有点差别),其于没世无闻,均也(而在终身无何名声一点来说,是一样的)。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该书作者谢肇淛,名在杭,福建长乐人,明万历三十年进士,官工部郎中,终广西右布政使。除《五杂组》外,《明史/艺文志》还著录有《史镌》二十一卷、《八闽鹺政志》十六卷、《百粤风土记》一卷、《北河纪》八卷、《纪馀》四卷、《支提山志》七卷、《鼓山志》十二卷、《麈馀》四卷、,《文海披沙》八卷、《小草斋诗话》四卷。他在工部郎中任内到山东东阿西南的张秋治水,《北河纪》就是他治水经验的总结。在《五杂组》的一些条目中,流露出他对官宦豪绅压榨贫苦农民的不满,体恤贫困,关心民瘼及破除迷信等思想观点,是有着明显进步倾向的。 上引《好书人三病》一则,就中可窥见谢氏的读书观。简言之,藏书要读,读书要用,要从书中吸取营养,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条前面,谢氏还说:“好利之人,多于好色;好色之人,多于好酒;好酒之人,多于好弈;好弈之人,多于好书。”谢氏所定标准有一定难度,但应向这个方向努力。众多的好书者不一定都能达到这个标准,即使如此,较之对利、色、酒、弈的追求来,好书还是难能可贵的。 以下是海的评论:

谢肇淛,名在杭,福建长乐人,明万历三十年进士,他的话真是罗嗦,那有那么多时间,从好色,到好弈再到好书;

要简单些,坦率些,

读书人嘛,就是两好,好色好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4 15:50:00

以下七帖转自晓曼客栈,作者分别是春秋阁下、晓曼和爱在十三月

[原创]歪批四大名著

春秋阁下

四大名著乃顶礼膜拜之物,是文学圣殿的四大神位。中国人为什么都有“四大名著”情结,或说中国社会为什么会约定俗成地将这四部小说定为“四大名著”,可以这样理解: 一开始,人们都是对社会生活充满美妙幻想,认为随处可以逢凶化吉。西游满足了这种愿望。 经过重重挫折之后,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只有豁出去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怎样怎样,或许终成正果。水浒迎合了这种心境。

一番摸爬滚打之余,新的问题不断暴露,终觉危机重重,处处险滩,高处不胜寒,一不做二不休,更何况骑虎难下,不做已是不行,只好机关算尽,明争暗斗。三国此时最解渴,奉为教科书。 终于大功告成,好不容易挣来一段美景良辰,该有的都有了,不觉间已是家大业大,方知当家难,难当家,小麻烦不断,大问题陆续,颇感费神劳力,时觉体力不支,稍不留神,便有不祥之兆,灭顶之灾,在亦真亦幻中迷失方向,似乎看破红尘,曾经力挽狂澜的双手,如今已是撒手人寰之势。红楼自然就成为终极读物了。 社会更替如此,人生轮回、事业兴衰也无不如此,不妨把孙悟空、宋江、诸葛亮、贾宝玉看成是同一个人,是人生的不同阶段。您觉得有什么不妥吗?您到底怎样看待四大名著? 以上乃无聊之夜胡言乱语,自觉奇谈怪论,不足与方家道耳,权当本人的“歪批四大名著”吧。 冒犯之处,还请各方神仙放俺一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4 15:51:00

说真的,我对某些名著里面对待女人的某些手段,是非常愤慨的。比如说三国志。那里的女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首先是屠夫的老婆,为了招待那个什么刘备,竟杀妻割股取肉,做给刘备吃,天,还说什么女人如衣服。

比如红楼梦,都是死得那么惨。那就不用说了。

那个比如西施,比如貂蝉。。总之,古代的美女在他们的笔下,就不是人。而男人竟引为自豪。这叫名著。

且看人家国外那位,不爱江山只爱美女,放弃王位的英国王储,为埃及女王挥师力战的勇士。

叹为观止。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4 15:51:00

“祸水论”所至吧,自父系社会之后,你去字典里找找看,女旁的字有几个是好的?

俱往矣,还看今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4 15:51:00
女字旁的字要说褒义的比贬义的一定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4 15:52:00

这个偶曾专门作过点小研究:

“好”不是说女人都好,要生了“子”才算好,生“女”不是好的,只能为“奴”了

“妙”不是说女人都妙,要“少”(年轻)才妙,老了就不妙啦

“嫖”、“*”ji、“姘”、“*”jian把责任全推给女人,哪里看得到男人的影子

“妄”“妨”“妥”“妒”“耍”“妖”也是因女人而起吗

姣、妩、媚、娟、嬉、姿、婷、娜、婉、娇等一大批(这类多得不正常)分明带有亵玩女人的意味

其余就是一些母系社会遗留下来的姓氏和称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4 15:52:00

“好”看清楚了,是女,子。女子为好,意思是女人是好。(还好,好字不让你来造,呵)

“妙”女,少,少字应该念shao不念xiao。意思是少有的才女就是妙。

至于“*”“*”“嫖”“*”“姘”那的确也是不好的方面的。但也不能把“妩,媚,娟,

娜,这些中性的一些字说成是亵玩女人的意思啊,这些也能说是赞扬女子的字啊。“更有婷字,

嬉字”应该是褒义的吧?那“妈”“姨”“姥”“奶”这些又该归在那类啊?

一直都认为除了那几个字,就很少有贬义女人的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4 15:52:00

战国末年,已盛传“仓颉造字”的故事。《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称:“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西汉初又将仓颉说成黄帝的史官。

摘录:“附录文字趣谈   一位搞文字研究的学者,告诉我说,仓颉太伟大了。他造的象形字几千年来涵义不变,古人和平人一看都能理解,就“好”字而言,男子和女子不仅相好,其中包含阴阳,异性相吸,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哲理。你看“喜”字造得多绝妙!从古到今,男女谈情说爱,除过拥抱,下来就是口对口,亲热一番。现代叫作接吻。仓颉先生大概根据这个象形原理,才造出了“喜”字。至于其他的就更多了,如二口为“吕”,三口为“品”,四口为“器”,三石为“磊”,二山为“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二木为“林”,三木为“森”,二火为“炎”,三金为“鑫”等。有一幅组字对联更为绝妙:   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   可是,后世人却说仓颉造了千万个象形字,却把两个字造错了。这便是“出”和“重”,理由是两座山叠起为“重”,从推理上讲,似乎还有些道理,岂不知最早的象形“出”字,并没有造错。规范后的“出”字只是后世人一种想象推理而言。”

嘿嘿~!上面的从别的地方偷来的,下面的是偶乱七八糟水煮的。先说偶不是为了吵个你赢我输,偶只是想说明一点问题,也许是偶学问不多理解错了,那也好,起码能让自己改了错的学了对的,呵呵!偶就先说了。

这里好字也是种说法,女,意指女人,子意是男人。要说好字不好,那男人也脱不了干系了,:)偶想阁下上面的那番解说也是有点风趣的说法,要不单说历史文字太过枯燥。再说了男子旁的字就没有贬义的了?子是代表男的意思了吧?孙子男的占了两。逊色也是用了。褒贬之说过牵强了。女人,自古就有如水之称谓,姿色,妩媚,嬉笑不也正是体现漂亮温柔还有可爱的一面?怎么就成了亵玩女人?至于像妖字,呵呵,妖精嘛,都是迷死人来害人的,当然就是女妖精多了,怎么不用男的啊?对不起,男的没本事,排除一边了。(男的可一文不值了)是褒是贬啊这个?呵呵,得了不说太多了,再说偶今夜不用睡了。

其实有一句是我最想说的:男尊女婢这个历史我承认。但是这个字的创造并不是为了全部记录女人不好和不良心理才造的,造字人的初衷一定不是为了这个。(偶看过一传说,仓颉当初造字是因为弄丢了皇帝打仗用的地图才被皇帝命令要弄出点简单东西来代替那些结绳记事,刻木为号的传令办法才造的)也许有些字是阁下所说的那样,但不要把所有女字旁的字都嫁祸到了男人心理不良嫁祸女人的头上啊。历史是历史,造字是造字。很多字都是后世人的一种推论跟想象的罢了,偶是这样想的。有理解错闹笑话的地方别笑偶,要给偶改正的机会,合乎~!偶历史一直只在60分徘徊。。。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4 18:48:00

睡在图书馆的好日子

张五常

一个美国纽约大学的清贫学生,交不起宿舍房租,偷睡图书馆八个月,被发现了,校方没有处分,反而安排这学生免费住宿舍。这个有趣而又感人的故事,最近成为国际新闻。 是不同的年代了。当年作研究生,我在洛杉矶加州大学的图书馆断断续续地睡了两年多,不是偷睡,是光明正大的,而「睡馆」的同学还有其它两个。说断断续续,因为当时有自己的小公寓,交得起房租,只为了读书方便而选睡图书馆,不回到自己的公寓去。那时成积好,校方免了学费,作助理教员的月薪大约美元三百,找外快,替教授改卷每份一元,替学校运动员补习每小时五元。那是四十多年前,通胀之前的日子了。

那时大学的图书馆每天开二十四小时,每年开三百六十五天。作研究生的可以申请,在图书馆内拿得一个专用小室(称cubicle),在地上对角可以睡觉。小室内有书桌,桌上的墙有书架,小室有门,可上锁,外人不得闯进也。枱灯是自备的,也带了枕头、被铺、清洁用品之类,而重要的是一枝发热针。后者用于把罐头汤在数分钟内煮开,与饼干同吃大有奇趣。不是没有钱吃得较好的,而是懒得跑到外间吃汉堡包。

住在图书馆,可不是因为在地上睡觉有其过瘾之处,而是要读的书太多,借出搬回家,搬来搬去,很麻烦。看官要知道,图书馆内的书分类,先是一门学问分类,继而专题再分类。要研读一个小专题,可以一下子把所有有关的书籍搬进自己在图书馆内的小室,不用借出去的。馆内有小手推车,满载推进自己的小室,读后满载推到走廊,不须放回原来的书架上去。事实上,图书馆的管理禁止我这种大读客把书放回书架,因为可能弄错编排次序。有这样的服侍,图书馆乃天堂也。只有研究生,有教授推荐信的,才有这样的享受权利。

一天阅读十多本书,可以那样快吗?可以的,因为不是逐字逐句地读,而是随意地翻阅。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书都很无聊,毫无创意,多一本不多,少一本不少。问题是求学的人不多翻阅就无从作出判断。老师或同学津津乐道的重要读物,有口皆碑的,与自己所学有关当然要细读。但这个层面的作品,与自己攻读有关的,叠起来不到两英尺。其它很多很多的书,不被重视的,可能有一章半章值得细读,或其中可能提到一些事实,不知是真是假,与他书所载不同,对学问上的思考有助。偶尔碰到一本不见经传但自己认为是要读的,惊喜也。沧海遗珠不常有,但有这回事。当年翻阅群书,找新意,有大海捞针之感,但造学问,捞针总要捞一下。

今天才知道的意外收获,是当年睡在图书馆的日子,苦闷之余找了好些与自己读书考试无关的书籍看。什么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治维新、艺术历史、路易十四……都很有消闲价值。目过不忘,这些是我今天写专栏文章的本钱了。虽说不忘,其实忘了不少。历史的年份有时记错(不会大错,小错无伤大雅吧),而细节免不了有点出入。最难记的是人名与地名。不知何解,年轻时的记忆力,虽然朋友认为是奇异功能,永远记不起他人认为是容易记的人名与地名。我这个人对专用名词显然有抗拒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7 20:58:00
毛毛头呀,你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取得飞速进步,坏处是你只能在你不熟悉和认为正确的地方当泥水匠。当年马克思信奉的可是“怀疑一切”(理论上包括自己)。你要成为大家,就得在反面意见上花更大的气力,否则你的“党”只不过多一名有才气的普通党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10 11:04:00
很受启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30 10:50:47
书,是个好东西,特别是好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6 09:29:13
憑自己的興趣選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