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价值价格
胡 波
(山西省监狱管理局煤管处副调研员)
摘要:本文从研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能够引起商品的价格的变化开始,通过进一步分析能够影响价格的变化的因素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都是外因通过内因起变化,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决定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价格论。
关键词:生产 水平 价值 价格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 level can cause the price of the products change began to, through the further analysis can affect the price of the change of the fac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ink that the value of the goods and price are external cause through the internal cause the changes, the value of the goods and the price i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common function of the decision, formed a kind of unique price theory.
Key words: production level value price.
人们对商品价格的形成有了不少的争论,有“供求决定价格”的理论、有劳动价值决定价格的理论、垄断价格理论、完全竞争价格理论、边际效用价格理论等,但争论中都存在着不能用某种理论完全完美地解释商品价格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做一些探讨和交流。下面我们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生产创造财富的社会平均能力)对价格的影响来作一点讨论,看看是否能有点新发现。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价格存在着影响。比如我们吃的疏菜,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市斤几分钱、一两角钱,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疏菜价格已上升为一元、二元到几元钱;再比如我们吃的大米,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市斤几角钱,发展到今天大米的价格已上升到每市斤两三元钱;并且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供给充裕、不存在市场供求紧张的矛盾,市场也没有发现垄断,生产力不断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为什么会涨价呢?这说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价格有影响。当然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一定每个具体商品类总是价格上涨趋势,这要决定于生产某一具体商品的社会生产力(生产某一具体商品的社会平均能力)的发展水平与整体社会的社会生产力(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为整体单元的综合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别。所以人们会在实际生活中看到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有的商品价格显上涨趋势、有的商品价格显平稳趋势、有的商品价格显下降趋势。
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如何影响价格的。一是由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为了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这是世界各国努力发展生产力的一个基本目的。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必然扩大商品的生产,多生产的商品又必须通过市场扩大人们的消费需求来实现交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具有社会性的客观要求。以上两条就决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具有社会共享性的原则。
不论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扩大市场消费需求都要增加人们的钱袋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加人们的钱袋子呢?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通过市场调节价格这个主渠道来实现。
以上说明:其一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定会通过市场调节价格来增加人们的钱袋子——既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社会的供求;其二生产商品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从事生产该商品的人力和物力的配制)一定要适应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矛盾是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矛盾;其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产生商品和影响商品价格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比如某一名普通理发师给男士理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世纪八十年代每人次价格伍角钱,到九十年代每人每次价格壹元伍,到了现在每人每次价格拾元。为什么理发师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理发价格呢?他会回答你,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我的收入也应该提高了。再比如某商品的社会生产力不适应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求时该商品价格就会波动,当生产某商品的社会生产力不能满足社会要求时价格就上涨,反之就下降,这就是人们常提到的社会生产结构不均衡所带来的供求矛盾。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或现象。除上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价格因素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很多,但各自对价格的影响都有不同的途径、不同的作用和程度。
1、劳动价值是影响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者人是创造价值最具有活力(既具有主观能动性)、最具有积极性的一个要素;劳动价值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生产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价值量的多少来决定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报酬支付一般都与商品交换具有相对的事前性,甚至还具有一定的刚性;如工资一般按月支付,每月工资一般不与企业经营成果存在事后性,不论企业经营是赢是亏都必须按时发给职工工资。这就说明劳动价值还以劳动者工资的形式直接通过商品的成本影响其价格。
劳动价值在商品价格中的影响作用是在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激励劳动者发展生产力,为满足人们日溢增长的需要创造更多的财富。
劳动价值决定价格理论的缺陷在于只强调劳动创造价值的绝对性,而没有考虑劳动价值具有劳动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相对性、历史继承性、发展性(比如同一个劳动者驾马车和驾汽车,不是同一水平的生产力,能用同一劳动价值单位计算吗?再如同一个劳动者分别使用一台普通机器和一台专用机器生产同一零件,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一样,消耗的费用一样,零件的精度不同,商品的价值能一样吗?),也没有考虑市场经济中外因通过内因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作用。
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既主动要素,生产资料具有相对的历史性、客观存在性——既客观要素。客观决定主观(比如石器时代决定着石器时代的生产力,大机器大工业化决定着现代的生产力)、主观又反作用于客观(劳动者人创造发明又推动着生产资料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统一结合起来才是生产力——并且这一结合是具有扩大性和发展性的结合;先进的生产资料决定着先进的生产力,有先进的生产力才能生产更多或更高价值商品,比如一农民把一块地分成大小相同的A、B两块地种值小麦搞试验,A地种20元的老种子,B地种25元的新种子,结果A地收了400斤,B地收了600斤,同一劳动者付出同样的劳动而创造了不同的价值,多创造的价值是劳动者创造还是多投入了五元钱的生产资料带来的呢?说明生产资料(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装备、)在再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劳动价值具有劳动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相对性、发展性。正是这个原因才会出现同一个劳动者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工作相同时间所体现的价值不同,而报酬也不相同;正是这一原因,企业的技术秘密、知识产权、高精端设备的保密限制等等也随之而出,不发达地区的劳动者向发达地区流动。
2、竞争是影响商品价格的一个因素。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机制,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发动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大活力,没有竞争发展就要停滞,但竞争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害。一种是市场竞争机制激励生产者通过提高商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影响价格变化,这是有利的一面;另一种是市场竞争机制驱动生产者通过不正当手段破坏扰乱市场环境来影响商品价格,这是不利的一面。竞争影响价格的表现主要有:市场销售商直接通过打商品价格战的形式影响价格、通过垄断手段控制或操纵市场影响价格、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或降低成本等——既依靠发展企业生产力水平影响价格、通过炒作哄抬物价影响价格等等。
市场适度竞争是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不择手段、投机取巧、尔虞我诈、违法违规等过度竞争则是有害于市场健康的。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反垄断、反倾销、反投机、市场法规法律及一系列市场监管机制都是为了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维护有效的健康竞争。竞争只有通过人才、技术、质量、管理、成本等——既依靠发展生产力的竞争才是健康有效的。
竞争价格理论的缺陷主要是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机制是影响价格的一个外因,只能通过决定商品价格的内因而起作用。比如投机商以次充好,只是通过欺骗的手段,让顾客在不知情、错把次品商品当作质量好的商品所固有的价值所决定的价格购买而已;又如垄断也不过只是通过控制商品生产唯一或主导市场手段,是利用市场经济中生产商品的社会生产力一定要适应整体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这一规律,通过破坏和扰乱市场环境来达到改变外因的目的,再由外因通过内因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
3、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一个因素。供求决定价格理论反映了市场供需矛盾对价格的影响作用,解释了价格随着市场供求矛盾的变化而引起波动。供求影响价格变化的特点是波动,其作用就是在于直观地反映了市场需要什么和供需双方的市场状况(供大于求还是供小于求),这一反映能够指导人们多生产什么和少生产什么。供求理论说明了市场经济能够通过价格的波动而自发调节优化配制生产资源的作用,强调了市场经济的完全自由性。
供求价格理论的缺陷主要是只看到了价格变化的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甚至把外因与内因相对立起来,不承认劳动价值对价格的影响。市场供求变化关系是市场经济交换商品过程中(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的一种客观现象,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市场的供求——供求是一个影响商品价格的外因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信息是影响价格的一个因素。在商品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对商品的价格影响不可排除。信息影响价格的主要表现有广告宣传、散布市场谣言、经济运行报告发布、形势预测、市场行情等等。
市场经济中掌握信息量的多少对每个人来说是千差万别的,这对于商品交易过程中的双方在具体交易中形成的价格是有很大影响的。比如一个懂上网的消费者购买一只中欧互转电气插头,在网上查得价格从十几元到二十几元,这个消费者去某商店购买时和店主搞价,最后五十九元买了三只;而另一位不懂上网的消费者,不了解信息,同样在这个商店买同一插头,结果和店主搞价,最后以四十元买了一只。边际效用价格理论就是利用了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各自掌握社会商品信息量的差别的存在,所以边际效用价格理论可以归纳到信息对价格的影响。
信息和边际效用对价格的影响具有人的主观反映性、时间的阶段性、具体商品交换的个别性,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价格总趋势,这是其表现的一个特点。作为边际效用价格理论的缺陷同样是只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本质。商品交换中人们对商品及市场信息的了解程度是主观判定价格的关键,边际效用影响价格的实质是信息通过人的主观判定差异表现的,仍属商品本身之外的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只能是外因通过内因起变化,并不能主观决定客观。
5、政策调控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国家通过税收、货币、产业扶持、结构调整等政策调控的手段都会直接或间接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化。比如国家要求节能降耗收取能源费,为了限制资源过度消耗收取资源费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再比如对一些行业通过操控市场、操控价格等谋取暴利,扰乱市场秩序的,国家也可通过一些法律法规进行干预(比如当前我国的限购房政策就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调控价格水平。政策能够影响价格也是体现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因。
企业的决策对价格同样有影响,比如某企业要进行清库或是转产调整等原因,往往会急于资本回笼,大幅降价,甚至商品价格会大大低于其成本价。
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笔者不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