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902 2
2012-05-28
权威杂志指“崩盘论”站不住脚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5月24日一期文章】题:中国经济特别报道:超越增长
    关于今后几年中国的经济前景,至少有三个学派。第一个学派认为前进的道路上不会有什么危险。中国一直在迅速扩张,不断超越预测,暂时也将继续如此。
    第二个学派认为,中国的不平衡可能将它压倒。对一个合法性完全源于经济增长的ZF来说,遏制经济减缓所带来的失望情绪会很难。
    本特别报道赞同第三个学派。其观点是中国的确面临重大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它无法处理的。中国的投资常常不明智,这给开发商、储户和纳税人带来了损失。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体系更能经受住这些损失。
    其资金配置也许效率低下,但相当稳定。实际上,造成效率低下的某些原因也使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5月24日一期文章】题:中国经济有多强?
    中国的迅速增长期似乎正在结束。中国经济还有很多地方出现了偏差。它非常低效,也不够公正。但局外人的主要担心是,如果遭受诸如欧元崩溃这样的严重打击,中国经济将崩盘,这一点却站不住脚。目前看来,中国经济比它的恶意批评者所担心的要有弹性得多。中国经济的相对困境将在日后出现。
    中国的经济模式对其人民来说是不公正的。利率受到控制,使银行可以通过少付利息来盘剥储户;竞争壁垒使国有企业可以让消费者为它们的产品多付钱;户籍制度使农民工无法得到同样的公共服务;专横的土地法使地方ZF在收购农民土地进行开发时,可以对农民进行欺诈,少付钱,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钱都落入了官员口袋。
    任人唯亲和大肆挥霍使得批评人士将中国与其他深陷衰退中的曾经迅速增长的经济体相提并论。但中国体制的极度不公正性使得该国具有罕见的弹性。中国的增长是用从人民那里盘剥来的资源支撑的,而不是像东南亚国家那样来自那些随附可能出逃的外国人(目前在部分欧元区也正在上演这一幕)。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l%),这些钱都存放在国家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可很好地用于欠款的再支付和应对违约。
    最明显的一点是,中国的银行流动性十分充足,有一定能力应对呆坏账。中国ZF的正式债务仅占GDP的约25%。地方ZF的债务率可能更高,但中国显然有足够财政空间为任何受破产威胁的银行重新注资。这种空间还为ZF提供了再次刺激经济的余地,即使对欧洲出口大幅跳水。
    但长期看,这种不公正对中国不利。中国的改革者正面临巨大挑战,但他们还有些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28 14:55:26
分析的很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28 19:39:23
不公正却是优势,这是什么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