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轻生产、重交换带来的恶果
自从马歇尔开始,经济学的研究就越来越局限于市场之中,而越来越远离生产过程了。时至今日,经济学人脑子里的概念就是:把交换研究透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生产那种又脏又累的事情,有什么可研究的呢?
而实际上,离开了生产过程,你根本就不可能把交换研究透了!
至今为止,经济学家头脑里还只有杂乱无章的“横向”交换,即那种我用米换你的鱼,他用衣服换你的铁锅这种简单的交换。这只是一种各取所需的物物交换(尽管有货币充当媒介)而已,是一种最简单的交换,在这种交换之中,货币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交换媒体,中间等价物。在这种交换之下,货币的多少根本无关紧要,就算没有货币,只不过是交换变得非常麻烦而已。在这种简单交换基础上研究现代化大生产为特点的现代经济,只能是盲人瞎马,不得要领。为什么呢?因为交换的方式早就变了,不是经济学家脑子里那种原始交换了!
社会化大生产,已经造就了两种特殊的交换模式,这两种交换模式早已取代了传统的“物物交换、各取所需,货币充当中间媒介”(即先把我的产品卖掉换钱,再用钱买我需要的产品)的模式。这两种模式与生产过程息息相关,形影不离,时刻左右着生产能否顺利进行。根本不知道这两种交换的存在,不研究这两种交换的后果,就只能是看着生产过剩经济危机而茫然不知所措了。
这两种交换就是,
一,劳动者和资本家付出劳动和资本,换取工资和利润(都是收入),然后用收入购买消费品。
二,产业链后端的企业购买前面企业提供的各种生产资料(半成品),在本企业内雇用工人继续加形成新的产品,继续向下一个企业传递,直到新产品变成消费品。这一连串交换就解决了上面第一种交换的消费品来源问题。
第二种交换都是一种“纵向”交换,是一种生产过程之内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是各取所需互相购买,而是定向传递,产品及其成本不断向产业链末端传递,增殖和积累,货币则不断地反向流动,向产业链前端传递,减值和分配(这个分配就是第一种交换的前半部分,形成人们的收入),最后,人们的收入与消费品在最终交换环节进行最后的交接(第一种交换的后半部分),完成了各取所需过程,也把货币送回生产环节继续周转。这种特殊的纵向交换方式达成了前后不同工序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对最终产品(消费品)的分配,这种交换的实质,就是分配。只有掌握了这种纵向交换的规律,才能真正知道货币、资本和半成品(生产资料)的真正面目,看透当今的一切经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