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6396 2
2012-05-30
尽管美国有关汇率问题的政策辩论远未结束,但将中国称作货币操纵国的经济理由最近却削弱了。过去几年,中国汇率和国内经济政策的组合状况有了显著改善。这种事态发展对中国和全球其他经济体都有好处。    汇率和国内经济的组合政策指的是什么呢?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近年来利用一种被称作“斯旺图表”的宏观经济手法来阐述这一问题。这种图表是由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特雷弗·斯旺发明的。
    这种图表能够使我们同时对两个经济目标和两种宏观经济手段进行思考。两个目标指的是实现对外账户平衡(即贸易顺差或逆差)和国内账户平衡 (即在既没有通胀也没有滞涨的情况下的整个就业状况)。两种手段指的是实际汇率和国内货币/财政政策。后者将决定国内需求的水平。只有在正确使用这两种经 济手段的情况下,经济才能同时实现对外账户平衡和国内账户平衡。
    克鲁格曼根据中国2010年的经济状况制作了该图表,笔者则根据2012年的状况进行了更新。
    对外账户平衡的线条之所以呈现下降趋势,是因为由于国内需求的提高,进口增加了,该国因此需要较低的实际汇率以促进出口并实现国际收支的平 衡。国内账户平衡的线条之所以呈现上升趋势,是因为国内需求的提高形成了更大的通胀压力。这种状况需要通过提高汇率、减少出口需求和降低进口品价格来加以 平衡。
    2010年,克鲁格曼就这种状况撰文指出,中国经济显然处于“斯旺图表”下部象限中,因为它同时显示巨额贸易顺差和国内通胀强劲的上升压力。他正确地得出如下结论:中国需要采取提高实际汇率和紧缩货币/财政政策的组合手段。这种组合政策从任何方面看都能发挥作用。
    不过,自2010年以来,中国当局对这种组合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并朝着“斯旺图表”建议的方向发展。在2010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 ZF允许人民币汇率浮动,即使不是完全自由浮动,但肯定要比以前更加自由。结果,在国内通胀率上升的同时,人民币实际汇率自2005年以来已经下降了3 0%以上。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政策的大幅调整已经实现了目标。自2011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上升的幅度已经大幅下降。这反映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而对外汇进行干预的力度下降了。图表显示,中国外汇储备12个月的波动幅度已经降到近年来的最低点。
    除了调整汇率政策之外,中国在2010年至2011年期间还调整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其目前政策紧缩的程度要比过去大得多。
    总之,“斯旺图表”显示,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状况已经大大改善了。与两年前似乎可能出现的情况相比,中国当局目前实施的对外和对内 的组合政策显得更加健康,或许也更可持久。这种“正确的”政策组合如今仅仅需要适度提高实际汇率和放宽货币/财政政策以促进国内需求。
    中国面临的主要风险似乎是,放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进程太慢。这样,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更大。不过,中国当局应该具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智慧。由汇率政策不当引发一场破坏性的贸易战的风险已经显著下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30 17:57:53

二、斯旺图与内外平衡的政策调节

斯旺图(Swan Diagram)是由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特雷弗·斯旺首先引入到国际经济分析中。运用斯旺图可以考察内外平衡的政策调节,在经济处于内外失衡时,采取转换支出政策和改变支出政策能实现内外平衡。图18—15对此进行了说明。为简便起见,本小节在运用斯旺图分析时假定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量为零,从而国际收支平衡等同于贸易收支平衡。

斯旺图中,横轴D表示国内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ZF购买支出组成。纵轴R表示汇率(用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币贬值;汇率下跌意味着本币升值。

图18—15中,EE线是外部平衡线,表示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汇率和国内支出的各种组合。它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表明汇率与国内支出成同方向变动才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因为国内支出D增加,将使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这只有在汇率上升,进口减少,出口增加时才能实现外部平衡。例如,从EE线上的C′出发,使国内支出D从D1增加到D2时,必须使汇率从R1′上升到R2,移到EE线上的F点,实现外部平衡。EE线外任意一点所表示的国内支出与汇率的组合都不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其左上方任意一点表示国际收支盈余,其右下方任意一点表示国际收支赤字。例如,C点在EE线的右下方,在给定国内支出为D1时,汇率R1低于国际收支平衡C′(D1,R1′)时的汇率R1′,净出口小于R1′时的净出口,国际收支赤字;在给定汇率为R1时,国内支出D1大于国际收支平衡B(D0,R1)时的国内支出D0,D1时的进口大于 D0时的进口,国际收支赤字。同样,对于EE线左上方任意一点,如C〞,在给定国内支出为D1时,汇率R3高于国际收支平衡C′(D1,R1′)时的汇率R1′,R3时的净出口大于R1′时的净出口,国际收支盈余。

图中,YY线是内部平衡线,表示能实现内部平衡的汇率和国内支出的各种组合。它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明汇率与国内支出成反方向变动才能实现内部平衡。因为在汇率下降,出口减少时,只有国内支出D增加才能使国内支出与净出口之和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实现内部平衡。例如,从YY线上的C〞出发,使汇率从R3下降到R2时,必须使国内支出D从D1增加到D2,移到YY线上的F点,实现内部平衡。YY线外任意一点所表示的国内支出与汇率的组合都不能实现内部平衡,其左下方任意一点表示失业,其右上方任意一点表示通货膨胀。例如,C点在YY线的左下方,在给定国内支出为D1时,汇率R1低于内部平衡C〞(D1,R3)时的汇率R3,R1时净出口小于R3时的净出口,国内支出与净出口之和小于充分就业水平,存在失业;在给定汇率为R1时,国内支出D1小于内部平衡J(D3,R1)时的国内支出D3,存在失业。同样,对于YY线右上方任意一点,如J′,在给定国内支出为D3时,汇率高于内部平衡J(D3,R1)时的汇率R1,净出口大于R1时的净出口,引发通货膨胀。


sw.bmp


图18—15  斯旺图

图中,EE线与YY线相交于F点,F点时内外平衡。除F点外平面内任意一点都不能同时实现内外平衡,EE线与YY线相交将平面划为四个区域,区域Ⅰ内任意一点所表示的汇率和国内支出的组合都将导致失业和盈余并存;区域Ⅱ内任意一点意味着通货膨胀和盈余并存;区域Ⅲ内任意一点意味着通货膨胀和赤字并存;区域Ⅳ内任意一点意味着失业和赤字并存。

当经济处于失衡状态时,可以搭配使用转换支出政策和改变支出政策,使经济达到F点,实现内外平衡。当经济处于失业和赤字并存的C点时,可采取转换支出政策使汇率从R1上升到R2,同时,采取使支出增加的改变支出政策使支出从D1增加到D2,达到F点,实现内外平衡。如果仅仅采取转换支出政策,汇率从R1上升到R1′,移到EE线上的C′,则只能实现外部平衡;如果汇率进一步上升到R3,移到YY线上的C〞,则只能实现内部平衡。如果仅仅采取改变支出政策,使国内支出从D1增加到D3,移到YY线上的J,则只能实现内部平衡。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同位于区域Ⅳ内的H点,必须采取使汇率上升和国内支出减少的政策。虽然国内支出减少会加剧失业,但汇率上升不仅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而且汇率上升所引起的净出口增加将使国内支出与净出口之和达到在充分就业水平,实现内部平衡。

当ZF要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这两个目标时,通常需要运用转换支出和改变支出这两种政策。例如,当经济处于盈余和内部平衡的C〞点时,要实现内外平衡,必须转换支出政策和使支出增加的改变支出政策。如果仅仅使用转换支出政策,汇率从R3下降到R1′,只能实现外部平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0 18:04:38
斯旺图(Swan Diagram)是由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特雷弗·斯旺首先引入到国际经济分析中。运用斯旺图可以考察内外平衡的政策调节,在经济处于内外失衡时,采取转换支出政策和改变支出政策能实现内外平衡。

斯旺图是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提出的。如下,

  第一象限意味着该国对外存在国际收支顺差,对内存在通货膨胀;第二象限意味着该国对外存在国际收支顺差,对内存在经济衰退;第三象限意味着该国对外存在国际收支逆差,对内存在经济衰退;第四象限意味着该国对外存在国际收支逆差,对内存在通货膨胀;E点以上的充分就业线意味着对内均衡,对外存在着国际收支顺差;E点以下的充分就业线意味着对内均衡,对外存在着国际收支逆差;E点以左的BOP线意味着对外均衡,对内存在通货膨胀;E点以右的BOP线意味着对外均衡,对内存在着衰退和失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