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斯旺图与内外平衡的政策调节
斯旺图(Swan Diagram)是由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特雷弗·斯旺首先引入到国际经济分析中。运用斯旺图可以考察内外平衡的政策调节,在经济处于内外失衡时,采取转换支出政策和改变支出政策能实现内外平衡。图18—15对此进行了说明。为简便起见,本小节在运用斯旺图分析时假定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量为零,从而国际收支平衡等同于贸易收支平衡。
斯旺图中,横轴D表示国内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ZF购买支出组成。纵轴R表示汇率(用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币贬值;汇率下跌意味着本币升值。
图18—15中,EE线是外部平衡线,表示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汇率和国内支出的各种组合。它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表明汇率与国内支出成同方向变动才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因为国内支出D增加,将使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这只有在汇率上升,进口减少,出口增加时才能实现外部平衡。例如,从EE线上的C′出发,使国内支出D从D1增加到D2时,必须使汇率从R1′上升到R2,移到EE线上的F点,实现外部平衡。EE线外任意一点所表示的国内支出与汇率的组合都不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其左上方任意一点表示国际收支盈余,其右下方任意一点表示国际收支赤字。例如,C点在EE线的右下方,在给定国内支出为D1时,汇率R1低于国际收支平衡C′(D1,R1′)时的汇率R1′,净出口小于R1′时的净出口,国际收支赤字;在给定汇率为R1时,国内支出D1大于国际收支平衡B(D0,R1)时的国内支出D0,D1时的进口大于 D0时的进口,国际收支赤字。同样,对于EE线左上方任意一点,如C〞,在给定国内支出为D1时,汇率R3高于国际收支平衡C′(D1,R1′)时的汇率R1′,R3时的净出口大于R1′时的净出口,国际收支盈余。
图中,YY线是内部平衡线,表示能实现内部平衡的汇率和国内支出的各种组合。它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明汇率与国内支出成反方向变动才能实现内部平衡。因为在汇率下降,出口减少时,只有国内支出D增加才能使国内支出与净出口之和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实现内部平衡。例如,从YY线上的C〞出发,使汇率从R3下降到R2时,必须使国内支出D从D1增加到D2,移到YY线上的F点,实现内部平衡。YY线外任意一点所表示的国内支出与汇率的组合都不能实现内部平衡,其左下方任意一点表示失业,其右上方任意一点表示通货膨胀。例如,C点在YY线的左下方,在给定国内支出为D1时,汇率R1低于内部平衡C〞(D1,R3)时的汇率R3,R1时净出口小于R3时的净出口,国内支出与净出口之和小于充分就业水平,存在失业;在给定汇率为R1时,国内支出D1小于内部平衡J(D3,R1)时的国内支出D3,存在失业。同样,对于YY线右上方任意一点,如J′,在给定国内支出为D3时,汇率高于内部平衡J(D3,R1)时的汇率R1,净出口大于R1时的净出口,引发通货膨胀。
图18—15 斯旺图
图中,EE线与YY线相交于F点,F点时内外平衡。除F点外平面内任意一点都不能同时实现内外平衡,EE线与YY线相交将平面划为四个区域,区域Ⅰ内任意一点所表示的汇率和国内支出的组合都将导致失业和盈余并存;区域Ⅱ内任意一点意味着通货膨胀和盈余并存;区域Ⅲ内任意一点意味着通货膨胀和赤字并存;区域Ⅳ内任意一点意味着失业和赤字并存。
当经济处于失衡状态时,可以搭配使用转换支出政策和改变支出政策,使经济达到F点,实现内外平衡。当经济处于失业和赤字并存的C点时,可采取转换支出政策使汇率从R1上升到R2,同时,采取使支出增加的改变支出政策使支出从D1增加到D2,达到F点,实现内外平衡。如果仅仅采取转换支出政策,汇率从R1上升到R1′,移到EE线上的C′,则只能实现外部平衡;如果汇率进一步上升到R3,移到YY线上的C〞,则只能实现内部平衡。如果仅仅采取改变支出政策,使国内支出从D1增加到D3,移到YY线上的J,则只能实现内部平衡。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同位于区域Ⅳ内的H点,必须采取使汇率上升和国内支出减少的政策。虽然国内支出减少会加剧失业,但汇率上升不仅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而且汇率上升所引起的净出口增加将使国内支出与净出口之和达到在充分就业水平,实现内部平衡。
当ZF要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这两个目标时,通常需要运用转换支出和改变支出这两种政策。例如,当经济处于盈余和内部平衡的C〞点时,要实现内外平衡,必须转换支出政策和使支出增加的改变支出政策。如果仅仅使用转换支出政策,汇率从R3下降到R1′,只能实现外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