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7368 18
2005-03-19
经典西方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然而,添加了交易费用以后,我觉得好象不一定成立了。不知我这种观点能不能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3-19 22:57:00

你首先要研究交易成本如何加入一般均衡模型,

以前书上一般介绍,阿罗证券,是一种尝试,但是我学习了之后,比没有感到阿罗证券对

引入交易成本有什么帮助。

然后再研究是否GE是P.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20 11:18:00

重要的是如何理解效率问题。经济学所说的效率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二是不可能继续达成帕累托效率的增进。

这种特定意义上的效率实际上是试图实现一种无利益冲击和没有社会矛盾的效率状态,本质上是一种静态效率,没有考虑现实经济中各种资源数量的变化问题。这种效率既不存在,也不可能。

事实上,经济中的资源数量和要素需求量本身也在不断调整变化之中。当今社会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经常处于变化之中的资源,就是技术和有特殊技能的劳动力。有些原本受到控制的先进技术,其垄断可能获取巨额利润,但可能很快为新技术取代,该垄断者也将一无所获。十几年前的IT人才十分稀缺,早期学习IT的人能够轻易得到高工资,现在学习IT的学生可能工作都找不到。

另一个例子是黄金。可以想象,如果经济恢复金本位,交换必须继续使用黄金作为媒介,那不知道全社会需要使用多少黄金,黄金作为货币的尺度也不知道应该是什么样的。幸好人类发明了纸币和银行信用制度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此,分析效率问题更应该从动态的角度,也就是说自由竞争和适度垄断哪一种更有可能促进新资源代替原有的稀缺资源。如果自由竞争或适度垄断能够实现核能源或其他新的资源安全地代替石油,有新的食物能够有效地代替粮食,新的技术能够让水的用量得到有效替代,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效率,解决中国甚至全人类可能面临的危机,最终缓解富国对穷国的封锁与歧视状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20 14:06:00

从两位兄台的回复中增长了见识。

其实我发这个贴子的出发点很单纯,从新古典经济学出发,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候,社会达到最佳效率。然而从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出发,市场上必须存在大量的买方和买方,因而,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都不能操纵市场的价格,最总结果是他们以市场价格达成了交易(这个价格是由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决定的),当然,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交易是在真空中发生的,是没有摩擦的——这种假设当然是不成立的。

当考虑交易成本之后,巨大的卖方与卖方数量将成为一个最大的问题,他们这么得到交易对方的消息,别人的成交价格信息,后者更简单地说,他们有没有可能在完全了解市场上所有交易者的信息之后才进行建议.....这必将导致巨大交易费用。考虑到企业的规模效应,我认为市场上也存在规模效应:10个单位货物的交易费用一定等于10倍的一个单位的交易费用么? 如果10个单位货物的交易费用一定不到10倍的一个单位的交易费用,那么这就是交易费用的节约。企业就有进行合并以减少交易费用的激励,同时也是经济效率的提高的表现(这种看法对不对?)。

希望各位朋友给点建议,我应该看一看那方面的书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20 18:47:00

“希望各位朋友给点建议,我应该看一看那方面的书籍?”——看阿罗的书,他一直在讨论有交易费用的一般均衡。你可以看看李维森在2004年第一期《中国社会科学》上的一个书评,里面提到了一些文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20 23:16:00
以下是引用cinchy在2005-3-20 14:06:56的发言:

我认为市场上也存在规模效应:10个单位货物的交易费用一定等于10倍的一个单位的交易费用么? 如果10个单位货物的交易费用一定不到10倍的一个单位的交易费用,那么这就是交易费用的节约。企业就有进行合并以减少交易费用的激励,同时也是经济效率的提高的表现(这种看法对不对?)。

从科斯的理论看,单纯节约了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并不能说明企业就应该进行合并,以企业代替市场。还要看企业内的交易费用。只有企业内因规模扩大增加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规模扩大减少的交易费用,企业代替市场才是有效的。

但是,我不知道经济学是受到新古典经济学还是科斯的论文误导,经常使用“企业合并”这个概念,很少有人谈论经济中残酷的竞争关系。事实上,很多企业规模的扩张,是在竞争过程中消灭了竞争对手之后,才实行市场扩张的。这种情况在中间企业也就是从事商品买卖流通为主企业更是如此。很多跨国贸易公司,几个人一年经营的商品贸易量,比我们国家类似公司几万甚至十万职工经营的贸易量还要大。因此尽管这些贸易员年薪几百万,但平均到每个单位商品经营中的费用却比我们少得多,更不用说人多形成的扯皮关系和低效率。这是为什么在全球化竞争中,各种商品的国际贸易基本上由几个大的跨国公司垄断着。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长大的外贸公司,在我们看来也规模巨大,但主要是靠吃国内消费者和国内企业长大的,没有任何竞争力。外贸一放开,这些大公司便基本上倒闭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联系基本上受到这些跨国公司的控制。

另一个国内流通领域的例子是家乐福。该公司最初以变通的方式(实际上是违反了中国的政策,属于不道德行为)进入中国市场,并实行了快速的扩张。由于每一个卖场规模巨大,给消费者带来很多方便,也带来了消费者的福利,同时也为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带来了巨大的外部正效应。但是,这个公司也击跨了很多国内的商家,垄断着商品经营最有利润的环节。

从全球的经济效率来看,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家乐福的成功,对经济来说是有效率的。但是,如果单纯从中国人的经济效率来看,就未必如此了。外国人拿走了大量的利润,控制着高利润环节,这对中国的长期经济效率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当然,这可能是我国搞市场经济必须交的学费吧。中国的经济学如何能够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我还不知道,但我真的希望有更多的经济学子和研究人员,在谈论经济效率问题时,能够更多地关注现实,从中国人的自利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跟着美国人空谈效率。而美国人自己从来不空谈效率问题。对美国人来说,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从来都是高于一切的。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可能威胁到美国人的利益,他们就可以进行战争威胁。只要有可能,他们就可以从经济和军事两个方面进行掠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