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留学 院校申请
51516 135
2012-05-31
大家好,说实话,我本科刚开始准备申请硕博项目的时候并没不知道陶瓷。后来还是在留学网站上知道了它是什么。陶瓷原来就是和申请大学的教授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术背景,研究兴趣,同时还要指出为什么自己的研究兴趣是和教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是有相似点的。这样才能让陶瓷发挥大作用。楼主当年申请了经济,统计,和数学金融与精算类的硕博项目,有点自不量力,但是由于学校老师的大力支持,申请费又不贵,就多申了一些。言规正传,楼主的陶瓷只针对经济类研究生院。

陶瓷的利处:有些经济博士项目要求他们的申请者主动陶瓷,也就是说主动和自己专业领域的未来导师取得联系,看自己是否符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如果导师都不认同,但就不用看其他申请材料了。但是陶瓷如果用好了,其他材料中的不足,也能通过陶瓷的成功来弥补。所以陶瓷是把双刃剑。

此外有个学校也要求申请者至少拿到他们学校老师的一封推荐信才行。 如果陶瓷成功,那么老师的推荐信自然而然的就拿到了,这封推荐信会为你在录取评审委员会的教授眼里赚足印象分。为什么呢?一个原因是每个申请者都会让教授给自己尽量多写好评,但是录取评审委员会的教授想看的是申请者的实际情况。我的美国教授给我写推荐信都是优劣点并举,但是优点总会多于缺点的,老师才会给我写推荐信。另一个原因是申请学校的教授的推荐能说明申请者的实际情况确实适合读本校经济研究生,所以比其他学校老师的推荐信更有说服力,当然超牛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推荐信除外。

还有具体哪个学校我忘了,1年多前的事了。不过有一点我能确定,那所学校是美国经济系排名前50的。 楼主当时过于乐观申请的学校基本上都是前50名的,只有2,3个保底学校。

陶瓷的弊端:为什么楼主要说陶瓷不好?楼主自己也是准备好陶瓷的,而且连未来导师都选好了(一般选2到4个,别太多了。选择2-4个导师的原因是楼主一般都对至少两个研究方向感兴趣,而且申请学校有很多老师都有共享的研究方向。), 但最终没有去做,原因有三。

1, 一般情况下,招生办主任(graduate director) 是不喜欢申请者越过他去联系经济系的其他教授。因为其他学生都按正常程序申请,为什么有些申请者要搞特殊?一个学生陶瓷后,联系过的教授会和招生办主任联系。主任如果觉得不好,当场就会否定申请者。 因为首轮筛选,申请者太多,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初选要求,就会被淘汰出局。楼主当时GRE英语考得太差,深有体会。

2, 我的几位老师都曾告诉过我不要陶瓷。他们都是从美国前20名的经济学院里毕业的,但他们过去申请学校时都没有进行陶瓷。为什么呢?老师告诉我他每年收到的陶瓷信不下300封。一般搞研究的教授只处理本校的相关信件就很忙了,因为他们还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和教学任务,又怎么会有额外的时间看那几百封信件呢? 我的本科经济系在美国属于二流学校,可想而知,名校的教授一年会收到多少封陶瓷信。他们比我的教授更忙,肯定没时间处理那些信件。此外学校的邮箱都有筛选系统,如果教授把设置提高,那么所有非本校的信件都会被打入垃圾箱。

楼主建议如果大家一定坚持要陶瓷,尽可能用edu 结尾的学校邮箱,或许还能逃过一般设置的筛选。还可以直接打电话陶瓷,但是教授不是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等电话的,如果非要打电话,也要问一问系里的秘书一般什么时间教授会坐在办公室里。或者用skype视频聊天陶瓷。

3, 教授还告诉我,就算我想和申请学校的教授陶瓷,那也要等到我被录取后。因为读博士第一年时,学生不会做任何研究,大牛除外。因为要努力准备专业考试,也就是所谓的 qualified exam。 如果学生上过要陶瓷的老师的课且表现非常好又有过 qualified exam 的潜力,那么老师主动就会邀请你去和他聊天。过完了qualifed exam, 才是选导师作研究的时候,所以被学校录取前的陶瓷没有什么大作用。可是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用陶瓷,录取评审委员会的教授们也会慧眼识英才的。

导师间的推荐对陶瓷也很重要,我和老师提过,但他们当时只愿意给我写推荐信,不愿意把我介绍给他们认识的教授。因为他们不认为我是他们见过的最厉害的学生,还有就是我申请的大多数学校都是美国前50名的院校,课程比我本科学校要难很多。


总之,我这篇文章只是分析陶瓷的利与弊,并不是想阻止大家陶瓷。希望对大家申请硕博项目有帮助。


如果大家觉得我说的有道理,请用主帖里的"评分键"为我打分,谢谢支持。







补充内容 (2013-8-3 12:13):
如果喜欢我的帖子,请点击我头像下方的“加关注” 成为我的粉丝。 谢谢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31 17:27:29
首先楼主是大牛哇,学校很不错。我也是推免的学生,不过是国内的,楼主是国外的,直到这会儿看了你的帖子才知道“陶瓷”。。。
既然说是分享经验,上论坛的多半都是国内的“土鳖”而“洋龟”较少吧,我就“土鳖推免”也说两句:1.或许并不需要“2、3个保底”,因为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可以根据导师的接受态度、以及两校之间互通关系等综合确定一所学校就可以的。当时我们导师准备根据学校之间的“互推协议”推荐我去另一省份,但是我想留在原城市。当时还是挺担心不能留在原城市,而根据“互推协议”话就基本是稳妥的,至少自己不用费力。当时就有师兄建议“两手准备”,最后两者择一。后来我没有选择两手准备,因为高校接受推免生,会根据“协议”、推免生母校的情况或者其他什么的考虑划定进入接收复试的推免生范围,而这基本是相当于“等额复试”,而在这过程中导师的意见起着很大作用,接受推免并不像接受参加统一考试的考生那样的划定110%比例的。如果所有的高校都是基本的“等额复试”,那是不是自己投了材料而不去,就占用了其他同学的资源了呢。。。
2.并不需要“2到4”个导师,在我看来,也只需要联系一个导师就可以了。因为学院在接受推免生之前,会召集导师参加会议,会上导师肯定会彼此通气谁谁打算跟读自己的硕博。一旦通气上了某一个人同时报了几位导师,那后果。。。最重要,我觉得导师在研究方向上是有差异的,就算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但是彼此间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所以在选导师的时候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看点欲跟读的导师的论文等材料,觉得合适就选择联系。如果跟读的导师方向自己不感兴趣,我想再学习、科研期间也不会太积极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1 17:40:33
swungx 发表于 2012-5-31 17:27
首先楼主是大牛哇,学校很不错。我也是推免的学生,不过是国内的,楼主是国外的,直到这会儿看了你的帖子才 ...
你好感谢你的回复。什么是推免? 保送吗?我本科是用英语读的,不清楚推免是什么.


导师间的推荐确实很重要,我也和老师提过,但他们只给我写推荐信,不愿意把我介绍给他们认识的教授。因为他们不认为我是他们见过的最厉害的学生,还有就是我申请的大多数学校都是美国前50名的院校,课程比我本科学校要难很多。此外我文章中已说明教授都太忙了,没时间搭理陶瓷的人。除非申请者很牛,拿过很多大奖或在某个学术权威期刊上发表过文章。

还有我选择2-4个导师的原因是我一般都对至少两个研究方向感兴趣,而且申请学校有很多老师都有共享的研究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 08:53:20
ECON不同于理工科,不需要陶瓷,系里都是看硬件决定录取的,比如学校背景、GPA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 08:54:28
开点小眼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 09:18:55
申博士的同学也说,套磁没太多用。他们都工科、数学啊什么的背景转经济学的。(我现在发现我只认识2个金融doctor student,别的都去读经济学去了,为什么捏。)
一般学校的学院(我只能说金融、会计和金工)会有一个vice director审核硬性材料,分数什么的。主任主要看经历和项目了,真正能到board那里的人其实已经被筛了一遍了,根本不是国内说什么全是board筛选,那么多人,还要讨论,想想也知道不可能让他们筛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