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交困——中国企业应如何走出外贸寒冬
指导教师: 副教授
作 者: 解语桐
系 别: 国际贸易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 号: 2010270007
完成时间: 2012年05月09日
内容摘要
本文从中国外贸企业近年来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困境着手,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精心选取了相关国内知名企业崛起的故事,详细介绍了所选杰出企业的崛起之要义和理念之精魂,并附带了个人对相关案例之浅见。谨在此希望这些案列能够对我国的外贸企业有些微的启示,并最终达到此文抛砖引玉之目的,从而集众人之力量,振兴我中华外贸之产业。
关键词:
内部危机 外部危机 以技术打造质量 环保意识 社会责任感
Abstract
This aiticle analyzes the main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the foreign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and shows several examples of how companies gain their success,and what their operation principles,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m to weather these embarrassments.
Keywords:
Internal Crisis External Crisis Quality Control Innovation Enviromental Protection Social Responsiblities
目 录
1 中国外贸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境:内外堪忧……………………………………………… 1
1.1 内部危机:国内需求量小,成本问题,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1
1.2 外部危机:外贸壁垒,环保管制;反倾销的进行;贸易限制;美元贬值,外汇缩水 ……2
1.3 国际市场的缩水 ………………………………………………………………………… 3
2 中国企业应该集体反思,并从国内知名企业的崛起和扩张中学到些许有用的经验和方法… 4
2.1 以技术打造质量——中国联想:中国企业所欠缺的信心,以及该如何解决 ……………4
2.1.1 历史渊源:中国外贸的缘起:先天不足,捷径造成的创造力的缺失 …………………4
2.1.2 中国联想的崛起始末:身处劣势,自强不息,打破西方技术垄断,中国技术角逐世界市场 ……………………………………………………………………………………………5
2.1.3 联想带给人们的启示 …………………………………………………………………6
2.2 先进的理念赢天下——从开米洗手液的崛起和兴盛,论绿色环保人文一是在未来国际市场上的重要性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6
2.2.1中国企业对环保企业的集体无视,以环境的破坏换取私人的利益………………………6
2.2.2 开米洗手液的崛起……………………………………………………………………………7
2.2.3 开米带给我们的启示…………………………………………………………………………8
2.3 社会责任感铸就的企业辉煌——六和集团……………………………………………………8
2.3.1 温州人的生意经:在对旧体制非暴力形式的破坏的同时带来的社会良知的沦丧………………………………………………………………………………………………………9
2.3.2 六和集团:牺牲小我,造福农民,农民的日子好过我们才会好过………………………9
2.3.3 新形势下,国际竞争呼唤社会责任感的回归………………………………………………10
参考文献 12
1.中国外贸所面临的的危机和困境:内外堪忧
1.1内部危机:国内需求量小,成本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众所周知,在长久的贸易过程中,中国商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竞争优势便是其低廉的原材料价格和人工费用。可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人的平均工资也越来越高,这一竞争优势正处于逐渐丧失的境地。而因为国内现在复杂的市场状况和经济环境,原材料的价格也日日攀升。一些不良商人也趁机炒作,大幅盈利的目的凌驾于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从而造成了生活生产资料的价格的劣性增长。“豆你玩”,“蒜你狠”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流行词。而与之相伴随的对于产品质量的忽视、创新意识的缺乏、关键技术的缺失也成为中国制造的硬伤。在很多外国人心目中,“中国制造”是“便宜货”的代名词,在方便了他们生活的同时,也被置于被鄙视被挑剔的地位。国内各种毒大米毒奶粉毒牛奶事件的层出不穷更是使外国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更上一层楼”,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购买商开始不买帐,它们不再选择中国作为其交易伙伴,中国的外贸商品失掉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尽管近年来因连续保持了8%以上的GDP增长率而备受世界的瞩目,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的猜疑和敌视。美国甚至因此炮制出了“中国威胁论”,该理论在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影响,美国ZF也把这个理论作为对华实行各种外贸限制政策的理论根据和心理出发点。但是,实事求是地讲,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到目前为止,连一个系统化的经济体系都尚未建立健全,更不用说要它经济的发达程度想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善成熟的美国相媲美了。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无异于是痴人说梦,二者丝毫没有可比的理由。
而长久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已经是大家有目共睹。尽管在日益富裕起来的东南沿海和大中城市地区,上流社会已经对外贸产品有一定的吸纳能力,但是,中西部地区因为区位原因已经长久以来的历史原因造成的经济落后,直接导致了该地区居民对于外贸产品吸纳能力的乏力。
因体制原因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套在中国外贸企业脖子上的一道枷锁。一没有国家财政的强力支持,二要面临市场竞争的风险,三缺乏正规的融资渠道,从夹缝中求的生存的中小企业,它们究竟还能够走多远?如何给中国的中小企业松绑,给与其发展壮大必备的资金血液,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010年1月12日,凤凰财经网之经济观察网写道:“建立在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上的粗放型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难以继续。通过比较优势战略形成追赶和超越发达国家的充分动力,其发展失衡和利益分配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金融危机更让我们认识到了这种出口依赖型经济的脆弱性,中国外贸战略已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关键时点。任何的发展战略都是有阶段性的,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实现由依托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向培育竞争优势的贸易平衡战略转变,是中国对外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开放型经济的更高层次。”[1]
1.2外部危机:外贸壁垒,环保管制;反倾销的进行;贸易限制;美元贬值,外汇缩水
与日益显露的内部贸易困境来说,中国的对外贸易自出生之日起所面临的外部危机似乎从未中断过。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进口国对中国商品的技术、环保标准动不动就大肆质疑,退货,拒付款,国际法庭上的压倒性的胜利,使中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举步维艰,很多以价格低廉作为竞争优势的国内企业遭受大量的损失,并且随着相关报道频见报端,媒体作为新时代的信息传播者,也不甘落后。大量相关的报道以及最后海外机构的处理使“中国制造”的形象大打折扣,无形中蒙上了灰色的阴影。海外市场上对于中国商品的指责也呼声日高。而以美国为首的对于中国商品的反倾销以及日本等等其他发达国家的跟风行动,使“中国制造”面临“千夫所指”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