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5940 36
2012-06-02
到了一个新的板块,我觉得应该做个自我介绍——
     我来自信科专业,但由于在财经大学,实际上属于数量经济系,算半个科班吧。
     我正在准备考研,目标上交安泰的产业经济学(如果你是在读师兄or师姐,非常希望能认识你!;如果你也是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很期望能一同努力!)
      这几个月没有打算花太多时间在专业课上,又不想太功利,于是准备把指定的两本教材的英文版了解一遍,每天一小时。一章之后我会做一个简单的学习总结,同时如果有疑问也会拿出来,希望能够一起讨论。
      所以,这也是一个直播中的学习记录帖吧~

一些杂七杂八的题外话——
1、关于宏观经济学学习的教材,我看过一个非常好的帖子:鲁峰的几种经典中宏教材之我见     谢谢他的推荐!我打算看完一遍这个再去借本布兰查德的宏观巩固数理方面的分析能力。
2、之前一本我读的是范里安的微观,笔记连接:【找回考研状态,没有放弃,继续更新】读经济英文教材--范里安微观
3、我总结自己的阅读方法:【后续帖】读经济英文教材的学习总结与反思

准备工作——
1、这次我用的书是在这里下载的: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英文原版-最新-彩色-非扫描)Mankiw Macroeconomics (7 edition)
     然后在打印店打印,每页左右两张,双面,一页纸可以打4页。一共花费28元。
2、规定自己每天上午自习的最后一个小时用来看这本书。
     最近接近期末,还有学年论文要写,不知道能不能达到1~2天看完一章的速度,但是我会尽力!嗯~~不能再懒惰了~~
3、每一章结束后,总结知识点、收获和疑问
     之前在看范里安的时候,每章都会写一个知识点总结的更新在帖子里。后来又觉得这样时间成本太高,但是不总结又觉得不踏实。所以这次我想调整一下策略,每次只做一个提问式的要点总结,以后再回顾的时候,就像是做题一样可以把它再梳理一下。

关于“读原文书的必要性”——
另外,也有从考研复习效率的角度提出异议的朋友,觉得没有必要。 于是,我想在这个帖子里回复一下这些朋友的疑问:考研到底应不应该去看原文书? 我想说——
1、这个问题必须结合你自己的情况而定。如果自认为复习时间充裕、想考名校、并有意愿更深地去理解西方经济学中的思维方式(而非单纯应试),那么我还是赞成花点时间去看看原文书的。
2、我每天分给它的时间为一小时左右,熟练以后效率增加,有时能够达到一天一章的速度。在考研的复习初期,这样安排对于其他的复习影响并不大
3、读原文教材能一定程度上练习英语的泛读能力,还能了解专业词汇。
4、就像小马过河,试一试才知道。如果你自己尝试了去读原文书,并且体会到了乐趣,那么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这是我在另一篇帖子里写的一段话
       给在犹豫的你。


写给大家——
1、阅读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我打算在贴在二楼,如果你能提供解答,希望不吝赐教!
2、我想说我并不是什么牛人……我也会懒惰,会给自己找借口,但是,我想坚持!我想进步!发帖的目的也是希望得到大家的监督!
3、我期待能够找到一种学习气氛,如果你也在读这本书,或者正在考研复习,非常欢迎你加入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6-2 14:08:29
疑问!!!
1.在第二章,我在对比英文第7版和中文第6版发现有修改……
关于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定义
第七版里说,NNP约等于国民收入,然后国民收入减去企业间接税,未分配利润,……
但是!在中文第六版里明确说明国民收入等于NNP减去间接企业税。

这是为什么要有这么一个调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2 14:19:51
Chapter 1  The Science of Macroeconomics

学习感悟:这一章是总述性质的。虽然宏观已经忘了一年,但是第一章的专业用语并不多,直接看英文难度不是很大。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经济学”本来就是舶来品,感觉读英文教材常常“哦~原来是这样”的感悟,而学国内的教材的时候,感觉满书都是定义式的理解,有点生硬。

要点:
1、宏观经济学的目的?
2、模型的意义?如何看待模型的不完美?
3、价格的伸缩性和黏性  与  分析长期和短期  的关系
(这个是我当时学得比较迷糊的~昨天看这一节的时候顿时觉得得到了指点)
4、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进度:今天看了第二章的一半。。。效率有点低,反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2 14:52:59
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3 15:40:21
Chapter  2   The Data of Macroeconomics
体会:有些专业词汇还是不熟悉,慢慢积累吧~

知识点
1.GDP 测量的两种角度——收入;支出
2.存量和流量
3.支出角度细分,GDP 由哪些构成
4.名义与实际GDP 平减指数
5.NNP  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怎么算(这里有疑问!!)
6.价格指数的定义,且与GDP 平减指数的三点对比
7.为什么CPI是高估了通胀?
8.失业率的计算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4 23:31:57
Chapter 3 National Income
这章副标题是:国民收入——来自哪里,去向何方
感悟:这学期学了会计学,对于国民经济核算,似乎比之前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来源与去处的永恒平衡之美。这一章是整个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模型,以后的各章其实是在这一个模型的基础上,修改某些假设扩展而来的。
要点:
1、理清思路:GDP来源于生产(生产的决定因素有?),流向分配(如何分配给劳动报酬和租赁报酬?)。
2、基本假设:1)供给是固定的2)要素得到充分利用3)规模报酬不变
3、GDP如何分配。假定要素为两类:L和K,如何分配GDP其实就是如何决定要素价格。
4、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
5、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有哪些——GDP分解的另一个角度
6、从均衡的角度来看 Y=C+I+G  分清楚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7、当外生变量改变时,均衡怎么收到影响——ZF财政政策的调控行为
8、科不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国民分配比例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