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968 5
2012-06-03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价值”课题

王逸成

   这个“价值”课题,是个是非难题!从古至今争论不休,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在此,笔者并非想卷入这个是非旋窝;只是想将所学得,所接触到的现实情况作个小结。我还只是仅就恩格斯早年已经做出的论断,谈些看法。

  恩格斯早在160多年前,对古典经济学家,在价值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做了概括性的认识。那个时代对价值认识分成两派;一是劳动耗费派,另一个是效用派。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这样判断:“价值是劳动耗费对效用的关系”(见马恩全集第一卷605页)。可是为什么,恩格斯的价值定义,至今得不到理论界的认可呢?我思考有四个方面原因:

一.       恩格斯在160多年前,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论断,因其中混杂有恩格斯当时认识上的错误,所以人们对其中的价值定义产生怀疑。

二.       对恩格斯的价值定义,解放初期,我国孙冶方经济学专家,曾经对恩格斯的价值定义仔细研究过,这方面的甄别,在《孙冶方经济理论研究丛书》中,有详细记载。孙冶方专家非常赞扬恩格斯的价值定义,而且还曾形象地用最小——最大通俗地阐述,价值实际上人们是用最小的劳动耗费来取得最大的效果!但是由于他受到极左思潮的冲击,,以致他的研究成果也被冷落!。

三.       恩格斯曾在马恩全集第三卷348页中这样说道:“。。。可以看出,这一见解的科学论断,只是由于马克思的《资本论》才成为可能。”可是,至今又有多少人读懂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了呢?这里必须指出,很多人却把马克思在概括商品价值中的一段话:商品价值是:凝结着人类的抽象劳动。误认为这是马克思在给一般价值下定义。这是极大的误解。

四.       经济理论界对恩格斯的价值定义,笔者觉得是极少人能理解和认可的!价值,原本就是简单的两个方面,即劳动耗费和效用的关系。可是,现实社会上,却经常为价值这个概念,争论得没完没了!

  下面,笔者分别就这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认识,供大家探讨。

一.恩格斯在那篇文稿中夹杂着错误的认识。

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其中有正确的价值定义,也有不正确的认识,正确和不正确的观点混淆在一起,难以辨清。

  解放初期,经济学专家孙冶方同志,曾关注并研究过这个问题。最近,我再读他的经济理论研究丛书的有关部分,觉得很有帮助,对澄清这个问题,有了更充分的论据。下面简介孙冶方研究这个课题的部分论述。

  1987年《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一书(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42页中,他论述道:“―――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有许多不确切的地方。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否认过: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五十年后即恩格斯逝世前一年,他对《反杜林论》修改再版时重申:在决定生产问题时――――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正是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概念在共产主义社会所余留的全部东西,这一点我在1844年已经说过了。

  根据孙冶方专家的研究和论证,而且经过实践验证,已经很清楚地表明恩格斯对价值概念的定义,是完全正确和无可非议的,这些应该不容许我们再有疑虑了吧!

二.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的第一章中,对商品价值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解剖,从中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的认识观点是多么的默契和一致。

三.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弄懂了劳动耗费和效用的关系。如商品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接触得到,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能够体会得到。每件商品在生产中要耗费多少劳动;商品生产出来进入市场,要得到买主的认可,这就要从它的效用上去考察。这表明价值都是从效用和耗费关系去认识的。

四.如何认识和理解价值定义,到如何与实践相结合,并加深对价值定义的理解和认识,下面从社会实践思考。笔者认为,无论大事小事,可以说时时处处都存在价值问题。说通俗些,人们花费了劳动,干什么事,都有个划得来,划不来,也就是值得,不值得的问题,这就是价值问题。

  从国家大事看。我国解放初期的3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后的30年经济建设比较看。前30年搞计划经济,什么事都统得死死的,经济体制公有制,农业集体化。30年辛辛苦苦,搞得十分贫穷,物资匮乏,物资都凭票证限量计划供应。劳动没有少耗费,而效用看不出来。关键是生产力落后,强行搞公有,阻止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30 年来,从农村到城市,生产关系经过调整,释放了生产力,也就是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需要,生产飞速发展,物资很快丰富了,人民生活得到提高。物资丰富,应有尽有,供应无需凭票证。人,还是这些人,劳动还是这些劳动者在劳动,耗费劳动都差不多。为什么前后30年的效果这么大差距呢?主要是前30年期间,违背了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需要。

解放初期,农民的生产工具是锄头,镰刀,牛拉犁,手工插秧,人力打谷等等,原始的生产力,只适应农民个体户劳动;而强行搞集体化,劳动出勤不出力,生产哪能上得去呢?

工商业,不论大小统统公有化,也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要,方方面面复杂得很,都靠国家计划,很难适应。曾经有件小事,妇女的头发夹,也要国家列入计划生产。

当今,农业劳动,不少地方实现了机械化,如果还是个体农户搞生产,搞市场销售,,又不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了,必须逐步组织起来。可是要自愿,循序渐进,不要一轰而起!农田要连片,适应机械化;销售要求组织供销合作;信息要快,运输要跟上,以上一切都要适应现代化市场的需要!

再举生活方面的例子,如人们穿的鞋。以前都是妇女用手工做。鞋底要用零头布垫好,然后用钻子和针,一针一针地纳,妇女走到那里,都见到手拿鞋底在纳。鞋帮做好,要将鞋底和鞋帮合起来,叫緔鞋。緔鞋一般是鞋匠做。我母亲家兄弟多,家里穹,都是母亲緔鞋。哪个年代做鞋劳动很辛苦。现在没有人再做鞋了!买鞋很便宜又漂亮,买鞋划得来!再举个做衣服的例子。20多年前,老人的衣服买不到,没有办法,逼得学着做。做一件新衣,从买布,选衣样,裁剪,制作,要耗费多少脑力和体力劳动,总算做成一件新衣服!那个年代,老年衣服买不到,所以一件新衣服和付出的劳动比较,也觉得值!近几年,社会生产发展了,老年人的衣服,也应有尽有了,款式漂亮,价钱不贵,要穿就买,买成衣划得来!

因此说“价值”问题,可以说时时处处都存在着。因为人要生存,要生活,时时处处要干什么事,都必须劳动。而怎么劳动,干出来的效用比较划得来,是需要思考和计划的。也就是要用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用!也就是怎么做划得来,这也就是怎么做,价值最大!

所以,恩格斯概括的价值定义是真理,理论上说得通,实践中验证了行得通,怎么不值得继承呢!?

                      2012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6-3 11:22:13
"价值实际上人们是用最小的劳动耗费来取得最大的效果!"

还不如我说的“以少易多”来得通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3 11:26:45
这样理性的文章非常值得赞赏。我一字不落的看完楼主的帖子,还是有些赞同的。但,有些异议。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的第一章中,对商品价值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解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没有对“价值”或“商品价值”进行“细致的解剖”,只是利用“价值”的概念为他的“剩余价值”做铺垫。这也是目前对“价值”争论的根本原因。因为:

     (1)马克思没有对价值的单独论述。《资本论》开头就是“商品”,就是“商品的二重性”。他在这里论述的是“商品”,而不是“价值”。
     (2)即便“商品的价值”是——“相等的人类劳动,抽象的人类劳动了。”他又把这个商品分成了“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在他论述“使用价值”时又论述道:““形成价值的实体”......劳动的量则由劳动所经历的时间去测量。”。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工人的售卖价格是3先令,工人的工作时间是12小时。马克思把这12小时内所生产的商品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使用价值”——3先令(给资本家生产的一个等价物),另一个是“剩余价值”——?(多少先令?)
      (3)由于以上疑问,又出现一问:马克思为什么只说:“劳动的量则由劳动所经历的时间去测量”而不说这个劳动力的值(工资)呢?而在后面又使用了劳动力的值(工资3先令)?

2、“30年辛辛苦苦,搞得十分贫穷,物资匮乏,物资都凭票证限量计划供应。”——楼主的这段有些失实。你不妨问问过来人。64年周恩来向世界骄傲的宣布“中国既无内债有无外债”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到65、66年中国农副产品极大丰富。过来人都知道,单位动员职工买爱国肉、爱国鱼、爱国蛋、爱国xx的。农副产品便宜的让人无法想象(西红柿2分钱一簸箕10斤左右)。这也正是毛发动文革整治主持工作的刘、周、邓的唯一原因。“温饱思淫欲”就是那个时候毛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3 12:19:52
qi509 发表于 2012-6-3 11:26
这样理性的文章非常值得赞赏。我一字不落的看完楼主的帖子,还是有些赞同的。但,有些异议。

1、“马克思 ...
同意你的观点,不该将价值再细分为3种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0 10:33:55

“以少易多”不等同于“以最小的劳动耗费来取得最大的效果”。劳动耗费和效用是不同的概念。“以少易多是什么不明确。请思考!
                     王逸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5 10:07:28
看了半天,无论是楼主,还是恩格斯,都没说出价值是什么,而只是用一个“要用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用”这样的动态过程来描述静态的概念,反而没有马克思说“价值是劳动”来得更明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