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在换届选举期间,一个村选不出村委会的事听说的不少。因为家族势力相争,帮派势力角逐,历史纠纷难缠,这些原因都可以导致一个村的换届选举难产,甚至出现乡干部代理村务的事件。如果说是方圆数个村子同时选不出村委会,这事就已经不平常了,数个村子连续多年都是乡干部代理村务,这事就难以让人不生疑了。
一位朋友不幸就代理过这样的村干部,而且一戴上套就是好几年。朋友们对这事都感到新鲜,每逢这位倒霉蛋回来时大家都回去听点新鲜事,时间长了,大家也都成了代理村干部了。也正是大家的帮衬,这位才在这个兼职的岗位上没有做出掉链子的事。
其实,这一带的村民们也不都是混世魔王那样的,只是由于这一带是两个县的交界处,村民们矛盾的积怨还是出在各自为政的行政管理上面。
据这位朋友介绍,十几年前,这一带就经常发生一夜之间,村民喂养的牲畜被盗,被就地宰杀,成熟的庄稼被大面积盗割的事情。为此村民们上访找过乡里、县里、市里。为了解决这些琐事,乡里、县里还组织了专题会议,下达了治理决定。最后的治理任务还是落实到了乡派出所,村委会。
这一治理决定着实难住了这两个不大的衙门,派人守夜执勤要给补贴,因公受伤了要看医生,遇上惹不起事的村民们还要斗架。结果多少年过去了,这个事情始终没有解决得了。
几年过去了,年年村民照旧要损失不少财产,年年都有为自卫而受伤的乡亲。于是村民们就把一脑门子的火气撒向了村干部。今天村主任家的牛眼睛被人扎瞎了,明天支书家的庄家被人给砍了一大片。村干部们惹不起乡亲,也惹不起大小头头们,只有郁闷的等着换届仍挑子了。
不用朋友解释大家也明白,就算不是很聪明的人也该看清楚了,这里发生的盗抢案件不会是本村本乡的人做的案,作案者正是钻了各扫门前雪的官风的空子,常年做着跨境作案的生意。在界限,权限分明的管辖观念下,这里的事依靠一乡一县的权限是解决不了的。
为此,在代理村干部期间,朋友也想过一些另类的歪招,曾经与邻县的代理村干部们搞过交叉巡逻的事情,搞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招也不灵。遇到代理村干部值班时,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遇到当地人值班时,该发生的事情还是照样发生。
后来人们发现,干警、乡村治保主任参与巡逻时,见到本村的偷盗者就会本能的绕开走,见到小有名气的、大小头头的亲戚还会搭上两句,时间长了,大家都明白其中的道道了也就没人愿意再玩这种游戏了。
时间长了,村民们中间还编出了不少戏言;什么“老鼠怕猫,那是谣传;”“六亲不认,那是理想;”等等,很是大刹村民们的信心。
无奈之下,于是朋友豁出了前程,一年前,给市长信箱发去了一封长信,阐述了问题的严重性,治理的迫切性。
终于,朋友的执着感动了市长,这次市长不是再次召开专题会了,而是带着两个县的县长深入民情了。现场办公,就地解决问题,这个历史问题就这样被切实解决了。
问题解决了,时间也过去了数年了,村里的浇灌渠已经破损的不能再用了,村民们吃水还要到邻村去拉,青壮年也跑的差不多了。好在乡亲们又看到了希望了。
(五)
难得有点闲暇时间,周末的一大早,朋友们相约前往一处山清水秀,古朴幽静的山间河湾垂钓赏春。
这里的乡亲朴实好客,但凡看到常到此游玩的外乡人都会找个由头搭上几句,话聊的投机时还会打发家人送些开水,米粥什么的。
垂钓中,一位经常见面的中年汉子放下农活凑过来小息,闲聊中中年汉子说起了村里、乡里的一些事情,话语中显露出对当下一些干部的鄙视情绪。从下乡就是村干部陪吃陪喝,到村干部与上面的人说不清的关系,再到国家支农政策的几打折扣。总觉得眼下的干群关系没有以前那么融洽,那么让人放心交往了。
朋友当中有人突然冒出了一句:“乡村干部中什么样的干部最黑?”“乡纪检员:”中年汉子好像没有怎么思考就做了回答。这个回答着实令朋友们感到意外。
见朋友们大都不解,中年汉子数落道:“别的乡村干部都是明着吃吃喝喝,办个工厂什么的,大都害怕弟兄们犯事。这位纪检员虽然从不参与吃吃喝喝,也不经商办工厂,但他好像很喜欢别人犯事。而且大事小事都喜欢掺乎进去;
前年,邻村的村委会主任被人告发用村民做工还克扣工钱,村委会用救济款请客送礼的问题。乡纪检员在村里查了一个礼拜的帐,也问了几位给主任打工的村民,看着查的很认真,可是查的结果让人气掉下巴。克扣工钱的事说成了效益不好,发不起全工资了。用救济款请客送礼的事说成是下边的人干的事了。
这一结果让全村的人都没有想到,官官相护居然到了明目张胆的程度。
后来还是村主任老婆说说出了实情:“平了这事可没少花钱;”
“后来村里没人再反映这事?”一位朋友问。
“还反映什么?这不明摆着吗,这年头跟人家不是一伙的会用你?其实这也是明摆着的事,查一查是程序,有多大事看你的表现,怎么办听领导的,办好了有好处,办砸了要挨板子。
也怪乡下里的人太老实,看着事情不对就没人再出这个头了,最多就是找了理由不伺候主任了,这话还不敢给新招来的外乡人说,否则再在这个村混下去就难了。不等到这届主任下台别想翻身。”
“你说纪检员最黑,到底有多黑?”
“原来村上的人都知道要办事就要给乡里的头头送些礼,后来人们发现,这位纪检员根本就不收礼,只收现金。什么事情要是落到这个人手里,不使些钱该办的事你也办不成,有理的事这家伙也不搭理你。表面上看着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其实一肚子坏水。”
“有一次,这家伙去一个村办案子,居然住到被告人的外甥女家去了。结果,案子查完了,告状的人也被气得到城里打工去了,这一去就是两年没有回来了。还捎回话来,村上不换届就不回来。”
朋友们原来只知道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乡村干部就是土皇上,没想到,这个地方的纪检干部也这么腐败霸道。看来,在腐败泛滥的大环境下难得找到一片净土了。
这事都过去好一段时间了,一天一位朋友在聊天时,还为此愤愤不平。
其实,这事并不奇怪,一旦形成了买官卖官的大环境,想在官场的有实权岗位上找到一位廉洁奉公的干部怕是异想天开了。“谁会用不是一路的人?”道理就在这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