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价,已经被讨论的烂了,上涨的和下跌的观点都支持者甚众,上涨论者着眼于土地供给的刚性,地方政府的价值取向,需求面等等,下跌论者则拿出了不堪忍受房价之高的民众的抱怨等等作为证据。我觉得,归根结底,房子是一种资产,其价格决定,都要服从最根本的资产价值决定规律:未来现金流现值。可能有人会说,所有人都要住房子,需求是刚性的,价格不由其产生的现金流决定,甚至不少人由此固执的认为房价只会涨不会跌。我是这么看的,和股票一样,房子也有一个“市盈率”,那就是房价和一年房租之比。在考虑风险和成本的情况下,对比一下银行存款的“市盈率”-- --存款和利息之比-- --和股市的市盈率,我觉得中国的房价明显“高估”了。这种情况下,中国房价未来的出路,无非两条:其一是房租大幅上涨(类似企业业绩大幅提高以支撑股价),但这在目前的工资水平下,是很难的;其二就是房价大幅下跌,这和股价的回归是一个道理。一句话概括吧:当绝大多数中国人发现租房比买房划算,绝大多数房东发现只要房价不大步上涨,投资住宅收取房租的收益很薄的时候,就是房价下跌之时,毕竟,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以上是我的看法,抛砖引玉,请大家讨论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不能说服我。。我还是感觉房价会涨,还没到破灭的时候呢
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不管是自住还是投资,只要供求关系不改变,房价的上涨态势就不会变.
并且历史上大多数房价暴跌都和宏观经济状况有关系,没有经济危机的下跌,是不会持久的.
房价跌,近期是不太可能,因为牵涉太多人的利益!现在中国的房价就是一种垄断,要想跌,除非谁来打破这种垄断!
还不如说中国的经济要跌呢。
中国的经济是畸形的市场经济,可能还需要很多年的进化,买方没指望了。。。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由供求影响,价格的变化,短期看供求,长期看成本。
在短期看来,房屋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这种供求失衡是结构性的,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国情,特别是婴儿潮出生的年轻人开始买房,这就更加剧了供需矛盾。
从长期,盖房子的各种成本,例如土地,建材,人工都会涨价。
因此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房价必涨。
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预测说,在2007到2014年之间,中国会发生金融危机,我认为我国房价跌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一般来说,房价的下跌一般是跟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发生的,中国还不完全是市场经济,国家控制的非常大,从银行金融业到石油化工业,再到电力、药品,城市供水系统,再到天然气、电信业等等,特别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以及地方政府的利益链决定了金融业和房地产是“荣辱与共,唇亡齿寒”的关系,地方政府在对待银行业的房地产方面的坏账中,参与作假的事例屡见不鲜,其实政府向商业银行注资中有很多是地方政府、银行、房地产商勾结骗取了国家的资金。如果确实出现金融危机的征兆,首先地方政府会命令银行将贷给房地产业以及其他与政府政绩相关的行业的款项打入坏账,然后由地方政府做“伪证”有国家买单,想想看中国政府的1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还够这些人骗一阵子的,我认为要发生金融危机时应该在2030年左右,仅此愚见。
也许我们只是看到了静态中的供求关系,价格涨跌.但是我们从一个长远的动态分析的话,人们现在的普遍预期都侧重于房价的持续攀升,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带来的物价的上涨.都使存贷款利率的上调无济于事,在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内要它下跌 那是不可能的
个人觉得考虑房价不能单纯从经济方面考虑,政府意志也很关键。如果政府下决心通过改善住房结构来压低房价,是十分现实的。比如前几年上海的“两个两千万”工程,另外国外的公共住房也是很好的借鉴,比如日本的六个建房五年计划、新加坡的七个建房五年计划、香港的“公共房屋计划”“十年建房计划”“居者有其屋计划”和“长远房屋政策”。目前我正在收集国外公共住房占总住房比例的数据,到时候再拿出来大家分享,印象中新加坡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可惜中国地方政府受任期限制,太关注短期政绩,又没有专门的中央公共住房机构来监督实施,终究九部委的联合施政协调成本太高,难以持续,房管局的职能又太弱。有个西方城市学者说过:“几个世纪以来,城市的历史就是最下层平民的住宅短缺的历史。”貌似这句话是普遍规律。
同意此观点:“房子需求具有刚性,现在的种种调控房子的政策不能解决房子供给的问题,因此无法打破供求矛盾,都只是一些想当然的方法。只有当一种价格的房子无人问津,买不动,这样的价格才会掉头下跌,可现在还没有这样的价格。房价是远远高于其价值,但供求关系决定其仍有市场空间,故不可能下跌,说下跌的人只是在编故事,充其量是增长速度下降。”
中国认的思维方式,中国人所处的环境,有时候很难用西方的经济思想来解释。
如果你相信国家的发展实力,政府能力的话,房价是不会跌的
上涨容易,下跌难,短期内上涨步调放缓,长期内经过小幅波动将渐趋稳定!
国外的习惯是租房子来生活,而我们国内却普遍热衷于购房,这种消费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房价的增长
现在的高房价,工薪阶级是不可能买起的,因为我们的工资中,不包括买房子的钱,所以我们感到现阶段的房价高的令广大的工薪阶级不可接受,而不靠工资吃饭的人,包括个体户、私营业主、洋买办、公营企业家、不守法的公务员对房价不敏感,甚至希望房价越高越好,因为他们早就有房了,房价越高,就显得他们越富有。
楼主的分析有些逻辑,但是对房子的认识却是片面,因为你仅将房子与股票视为一样的投资品。你却没有看见住房是有极大的使用价值的,一是大学生毕业后要在一个城市立足就必须买房子,小两口结婚也必须要有房子,父母留产业给子女也是必须要房子。所以光从资产的定价去理解房价太片面。
从经济学价格或金融学价格理论上去分析房价都是很难的,毕竟现在的高房价原因是错综复杂。但是我认为在中小城市的中心地段的住房(非商住楼)价格将会慢慢趋于稳定。因为中小城市(比如贵州省会贵阳市)中心地段在这两年几乎都被开放彻底,已经没有土地来建新楼盘。而光靠二手房是较难哄抬价格的。
“而房价上涨的基础是预期房租的上涨(正如理性的股价上涨是由于预期红利的增加)”这句话恐怕在发达国家适用,但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不适用。发展中中国家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城镇化,而现在涌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工,都不会使房租减低。这只是经济分析。而从中国人的习惯看21楼说得对,中国人有房子才会有归属感,所以买房子的价钱与房租不会有太大的相关性。
另外中国的股市显然是不理性的,前段时间这么多垃圾股被抄得那么高就是证明
没有基本面支撑的股价上涨,是没有基础的迟早要掉下来的。但中国的垃圾股升天,有其特殊背景,就是借壳或者资产注入一些题材
说的挺好的,在交流中互相吸收精华才是重要的 !
我没有什么高见,只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