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圣贤修炼勤, 独处善养春常真,一团真气通任督,智慧全在顿悟身。 一 、螺旋思维作用:
物理学螺旋运动中,使物体高速运转产生力的渐开作用,人体螺旋思维中所产生的渐开原理与此是相似的。因为人为宇宙之一物,宇宙万物自然法则归一,人的反思行为就象反转的螺旋运动一样,反思是人的反省意思自我训练的结果,在静静的反思过程中,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人体内气动流体的变化感觉相对地明显,气体的向心与离心作用表现也非常敏感。
由于人在反思过程中会产生向心作用,这是内视训练精神意识产生的集中统一的结果。在这种作用下,人的真气﹙物资基础﹚则沿着人体的任督二脉,作三百六十度的周天旋转,这种由意识流导向所产生的物资运动而出现的人体内气,是人体物资的客观反应,也是人体内各组织系统﹙中医学观点﹚在受反思意识支配功能训练上的特殊内在气流反应。例如,人在静思过程中,两周后就有腹动感觉,这种感觉是在人体意识相对静止的潜意识导向作用下,所产生的腹场气动作用。这种气动作用,特别在晚上刚躺下静思睡觉的时候,感觉非常明显,肠鸣渐至增大,肠运动相对加快,矢气﹙即屁﹚增多,随之胃肠的消化功能会得到更好的改变,迫使肠内腐气即内毒素相对排除。但是,这对于人体每天所吸收进的饮食谷物,所产生的附加产物——毒素,和人体内寄生的虫体病毒,所排放的毒素总量来说,仍是产大于出。然而,只要人立志坚持不懈地自我训练和努力,最后将会排等于产,直至排大于产。此时,排毒健身的目的就已达到。这就是真气凝聚﹙向心作用﹚,废气排散﹙离心作用﹚,就像我们用旋转原理分离出米和谷一样,重者向下向外,轻者向内向中。重者,浊气也,屁也,内毒素也;轻者,清气也,正气真气也。先贤王阳明说:“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王阳明全集》。清浊分明,邪正各走其道,人体自然祥和气顺健康。
人之健康一旦回转,思维就相对更加敏捷,智慧提高,悟性大开,意识观念会有所改变,并能健康发展。人的内心世界的改变非常明显,狭隘会逐渐变为宽容,急躁会逐渐趋于平和,焦虑会逐渐转为安定,情绪在受到客观干扰的时候也会很快平静下来。这对于处理一切事务来说,精力会更加充沛,信心会更加强盛,信念会更加坚定,毅力决心和意志会更加的顽强与巩固,人的行为受意识思维的健康支配会发生超常的变化。《达摩洗髓易筋经·采精华法篇》说: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者,若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所以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二 、关于真气即正气的作用与说法
“真气”说源于祖国医学《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之中:“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孟子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所谓浩然之气,乃是自然之气,正义之气,真正之气,邪不可干之气也。在人为气,在天为道,在世间为仪礼,在事物为理义,皆为自然之气也。人以正气充实,心气合一便为志,志气专一,心志合一便为智,智慧光大,诲人不倦便是仁,既智且仁,则为圣人。先贤强调志与气的专一作用,说“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意思就是即以意导气,气随意走;以气定意,意随气行。这就是人体培养正气的道理。按照道家的说法,气亦是宇宙形成的最基本的物资,道家传统观念认为,宇宙形成之初,是“浑元之气”的聚合,是“混沌”之物。我们所谓的正气即人之真气——清气也。清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资。而传统医学则认为,表现在人体内的正气(真气)为“宗气”,“血气”,“呼吸之气”,“水谷精微之气”等。这些都是人体生存最基本的物资。现代医学定位在人体内的,则是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血氧”之气,这一指标失调,人体各组织脏腑就有可能导致功能与活力减弱,局部组织痉挛,或微循环障碍,血流缓慢,血管淤血,甚或导致细胞变质、变性、坏死,更甚者则形成血管栓塞。特别最敏感的是,脑组织细胞在大量缺氧缺血的情况下,血氧不能正常供给大脑组织细胞的生存需要,脑细胞就会很快地变性、萎缩或死亡。此时,人轻则会感到心慌气短,烦躁不安,重则会昏迷、晕厥、休克,最严重者会造成大脑意识障碍,肢体失去知觉,若抢救及时,幸存有望。否则,会引起严重后果,形成植物人状态或者死亡。
由此看来,气是人体绝对需要的物资之一。我们应该从这一点认识出发,去探讨人体生存的奥秘。既然真气是人体内的最基本的物资,那么,我们就应该有必要去蓄积和修练它。
三 、为什么要练“真气”?
俗话说:天之三宝日月星,人之三宝精气神。天无日月星不成其为宇宙,人无精气神不成其为人体。人就是一个小宇宙,所以,古人才有“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之说,意即人与宇宙,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就在于人与宇宙磁场和空间环境的和谐与协调。因此,人要象天聚集日月星那样聚积精气神而归为一本,如此,人就会象天体一样自然健康。这就是易经八卦里说的乾象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道理。
《达摩洗髓易筋经·采精华法篇》说:静立叩齿,舌舔上颚,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这是调息积精还神的最形象的过程说明。
要聚积精气神,必须要首先完成聚精的过程,从而才会达到积精还气,积气还神,积神补虚的目的。
精乃神之本,精是人体内存在的精微物资,为血,为气,为唾液,为腺液,为精血和精气,也是人体气血赖以生存的根本。精又为载神之物资,精为体,神为用,这就象刀与刃一样,刃的锋利就靠刀来体现,刃的锋利依附于刀,是物资与功能的体现。气介乎二者之间,是联系二者的桥梁,是体又是用,就象介乎于刀与刃之间的火候,火候需要锤炼,而人的气也需要锻炼积蓄。气表现在精血方面为实体—血气、精气,表现在精神方面就为功用—神气。因此,聚气必先积精。精微之物,用现代医学来解释,一是饮食的摄入,二是呼吸的交换,三是体内脏腑的新陈代谢。现代医学的这一观念及认识,与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的精微物资,是通过人的气化功能完成的结果的观念与认识是相一致的。传统医学的精气,宗气,水谷之气,三位一体,与现代医学的饮食,呼吸,新陈代谢三种功能,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因此,要促使人体完成代谢而合成精微物资,必须首先要解决人体的气化功能。要完成气化功能的转变作用,必须首先从调息训练做起,如此才能促使人体各部功能的新陈代谢更加趋于完善。为什么要说更加趋于完善呢?因为当一个人从母腹出世的那一刻起,无时无刻地一方面无不自然需要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大自然提供给人体足够的氧气和赖以生存的各种物质,而另一方面,当人体在消耗这些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消耗人体自身,这就是现代医学说的“过氧化”。所以,人体在抗自身反消耗的同时(西医叫抗氧化),需要将一些先天血氧交换的气场功能(母腹婴儿具备此功能)保留一些。如果要保留一些这一先天的功能,唯一的途径只有用训练真气的办法才能够达到目地。
关于气场的说法,习练者都有气场一说,顾名思义,气场即气机作用的场所,也是人体内外呼吸和新陈代谢的交换空间。气场有先天与后天气场之分,婴儿在形成至出娘胎见天这一段时间内应该算作先天呼吸,所以先天气场随即形成;婴儿从出母腹那一刻起一直至死,这一段时间应该算作后天呼吸,所以后天气场随即形成。
婴儿在母腹内的先天呼吸是依靠脐带的血氧流动和新陈代谢的代谢模式完成的血氧交换呼吸模式,所以先天气场也叫脐带血氧交换呼吸气场;当婴儿一出母腹,从向宇宙发出呼唤的那一声起,人体组织器官肺的呼吸功能启动,人体的血氧交换过程就自然而然地分成两步来进行了,如肺的呼吸吸收氧气,肠胃的消化和细胞的新陈代谢等功能促使人体共同完成了血氧交换过程,这又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人体后天血氧交换的气场了。
调息静念,首先以训练精神意识的统一专注为主,辅以呼吸训练,使呼吸深长细匀,借以增加肺脏的肺合量,让空气中的足够氧气通过人体肺部细胞,进入人体血液脉络,进行血氧交换,从而改变血液性质,促使人体各脏腑组织机能,失调的新陈代谢功能恢复正常,并使之逐渐趋于旺盛。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即在人的潜意识流的作用下,人的大脑受意识导向的作用而逐渐达到中枢神经的集中专一化,使植物神经逐渐兴奋,中枢交感神经得到抑制。在中枢神经达到抑制后,脏腑的各种功能受植物神经兴奋的功能支配作用就能得到自我功能的调控。另外,人在闭目养神的时候,主观与客观相对隔离,人体的各感觉器官受到抑制,能量消耗相对减少,所以人在静坐时手脚四肢温度相对增高,体内血流速度增快,大脑的血氧供应相对充足,人体内的血氧含量相对升高,并相对改善各组织器官血液循环系统的血液循环功能,人的精力也相对充沛。这可能就是人在静坐后,为什么会感到内气调和,神清气爽,大脑非常清醒的原因。
人的智慧来源于聪明,聪明的字面含义为耳聪眼明,其实,智慧不但需要聪明,而且需要眼明心亮。现代医学认为人们所说的心亮为大脑清醒。传统医学认为“心主思索”,“心之余为脑”,心之功能为脑之功能,即心的末端通于脑,这大概是说心脏的血流于大脑,脑血氧含量增高,脑细胞的活力相对增强,而导致大脑清醒,耳聪眼明的缘故吧!尽管这种解释有些牵强附会,但作出这一说明是很有必要的,不然的话,我们训练的理论依据又从何而来呢?
人在自我训练以后,由于自我感觉逐渐进入良好状态,随之而来的,很明显的变化便是,口中唾液增多。增多的唾液必须咽下肚去,古有“吞千口水能活人”之说,唾液增多,胃液自然就增多,消化功能也就随之增强。唾液是人体精液之一,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酶类,能帮助人体消化吸收各种水谷精微之物资,以供人体所需。
完成上述几种修炼程序后,真气的逐渐积累,使人体内的气场环境逐渐得到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将会焕然一新;脏腑的气化功能,从被动的状态逐渐走向主动;原来感到吃力的事,现在做起来也会感到轻松愉快;烦躁不安的情绪,随之也能静若止水;消沉和悲观的意志会变得积极主动和乐观。这就是训练真气的结果与好处。
四 、练真气的基本方法:
﹙一﹚、姿式:自然得体,尽量放松,各部配合协调,完成统一姿式。
1、眼 — 双目微闭内视;
2、耳 — 闻所未闻;
3、鼻 — 呼吸于微微无声之中;
4、口 — 轻轻叩齿,即上齿叩下齿;
5、舌 — 上抵天颚;
6、身 — 端坐或正坐,正卧或侧卧,正立或解散都行;
7、手 — 坐时双手放于膝上,两膝间隔两拳宽,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成相对直角;
8、脚 — 立时双手下垂,中指对两腿裤缝,双脚与双肩齐宽。正卧时两腿伸屈即可,两手放身边或枕于头下,或两手重叠放于脐下三寸处,亦可交替而行。侧卧一手枕头下,一手放在大腿上。
万里草原秋风紧,萧瑟惶惶寒欲摧,
转眼又是春来早,昨夜星辰今朝晖
2012年6月3日10点58分重新编辑发出 原创/黄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