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08 2
2012-06-07
人口老龄化不应视为一项成本,而应视为一大机遇。全球再平衡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将亚洲的生产从过度依赖制造业和出口部门转向依靠国内消费和服务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中国仅为43%,在印度为56%;而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一比例均超过75%.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升到47%.这意味着,如果届时中国的GDP达到11万亿美元,那么服务业产值将接近5.2万亿美元,这一规模比当前水平高出了2万亿美元。
    尽管亚洲几乎所有的政策制定者都试图扩大服务业的规模,但是人们往往对服务业的知识和价值创造过程知之甚少,原因是这些过程很难通过统计数字来体现。从广义上说,服务业主要包括生产型服务业、交易型服务业和消费型服务业。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部门。在美国,1960年服务业就业人口和制造业大致相等,但到了2007年,前者已经是后者的5倍多。
    亚洲地区在制造业投入巨大,目前都倾向于向制造业价值链的上游升级,但未能充分意识到世界领先的制造商们已发展出“生产服务化”这种商业模式。它们以便宜的价格销售硬件,通过相关服务来赚更多的钱,比如为打印机销售墨盒和提供售后服务。IBM公司从服务中获得的收入远高于卖电脑的收入;而一旦iPhone和iPad销售出去,苹果的下载服务也将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流。
    新兴市场的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分销、教育、医疗、旅游和金融服务等方面。 通常而言,服务业往往面向国内客户,但是,IT等行业逐渐可以外包或离岸生产了。
    全球以医护服务为目标的旅游市场规模约为150亿美元左右。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的医疗服务越来越贵,许多人愿意到一些成本低廉的国家治病;另一方面,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医护服务质量又很差,促使许多具备经济能力的人士到国外治疗疾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医护服务正在成为赚取外汇的主要部门。
    当前,大多数亚洲新兴经济体,比如中国和印度,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开支占到GDP的6%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则达到10%,在美国甚至达到15%.如果中国在2015年将公共卫生开支增加到GDP的8%,其公共卫生市场规模将增加到8800亿美元,接近香港GDP的3倍。
    哈佛大学的资深医学教授阿瑟·克莱曼(Arthur Kleinman)指出,医护服务产业将创造出巨大的就业机会。例如,目前中国估计需要1000万护理人员来照顾老年人,但实际上只有30万人从事这一行业,其中还只有10万人具有专业资格。
    毫无疑问,随着人口老龄化,亚洲地区对医护服务的需求将会剧增。在大多数亚洲经济体中,每1000人拥有的医生和护理床位数不到2个;但是在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这一数字高达14个。
    许多人都同意发达国家的医护成本有些过度了。在美国,一个人一生所耗费的医护成本中有40%花在临终前的两年内。好在技术和流程创新已经能在低成本基础上提供高质量的医护服务。如果病人的病历完整、检测报告齐全,医生们已经可以使用iPad来非现场诊断疾病。印度的一些医院已经可以通过创新手段实施白内障和心脏手术,成本仅为发达国家同类手术的很小一部分。
    显然,不能再仅仅依靠ZF来提供医护服务。随着人口日益老龄化,家庭和慈善组织将承担起照料老人的义务。医院、家庭护理和金融体系都必须重新设计,以适应这种有利于发挥家庭功能的养老模式,而不是让老年人在寂寞中慢慢老去。
    亚洲经济体可通过改善技术和组织体系来完善其医护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但这需要强大的政治意愿。




作者: 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 沈联涛  来源: 财新网 2012年06月05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6-7 17:28:26
经济转型遥遥无期,老龄化对我国绝对是一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8 11:33:20
消费的增长不能和人口结构挂钩吧,有必然因果联系吗?
消费不高是人口结构的问题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