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认为“穷人就是没有资格去的银行贷款”,而且所有的银行都信奉上述教条,那么,穷人就永远也没有资格从银行或者其他信用机构过的贷款,他们也就只能永远受穷,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但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穷人是严守信用的。
穆罕穆德.尤诺思博士则对上述教条持否定态度,并承办了专门为穷人服务的银行。
尤诺思出生在孟加拉南部沿海城市吉大港的一个宝石加工工厂主家庭,曾留学美国,在那里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孟加拉国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也是目前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均GDP只有250美元。1972年,尤诺思回国后,任教于吉大港大学经济系,他面对无法用经济学理论向学生解释贫穷现实,决定重新做一名学生,抛弃理论教科书,以村民为老师,去研究解释每天都在穷苦人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经济学问题。尤诺思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贫困人口是由于缺乏初始资金而丧失了很多可以自救的经营机会。他认为“信用”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不管一个人是穷是富,他都有权利被人相信。可西方经济学却无视穷人的自尊心和迫切希望脱贫的心情,偏偏认为不应该贷款给他们。
1976年8月,尤诺思和他的心而生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做了个实验,利用他自己的财产担保说服当地的农业银行向贫困农户提供一些贷款,发现“给贫困农户提供贷款可以促进他们组织生产自救”,而且贷款的回收率也比较高。
然而,整这个的扶贫需要大量资金。尤诺思急中生智,到学校附近的银行以自己的名义申请了1万塔卡的贷款,然后把这些钱以小额贷款的形式贷给需要的人。他给这个带有摸索和实验性质的扶贫工程起名为“格莱明”(乡村的意思)。
这项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多人在他的帮助下摆脱了赤贫状态。一位叫阿玛占的妇女,贫困先后夺去了她的丈夫和9个孩子。尤诺思贷款给她,帮她搞手工编织,编竹篮出售。攒了一些钱后,她又买了一头母牛饲养,现在她卖牛犊和牛奶,不但还清了贷款,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在成功效果的鼓舞下,1983年孟加拉国的中央银行与ZF相关机构共同出资创立了孟加拉“格莱明银行”,其宗旨是将小额贷款发放给贫困农户,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条件。迄今为止,该行又1609家分行,有56012个村庄服务,雇员人数达到14536人。自从设立到2005年8月,总价款人达到504万人,其中96%为妇女;累计发放贷款2422.4亿塔卡,贷款偿还率99.02%。尤诺思说,与那些贪污巨额银行贷款的上流社会腐败分子不同的是,穷人诚实的还贷。可见,穷人是讲信用的。
“格莱明银行”这家名副其实的穷人的银行,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成功的银行之一,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正在复制其经营模式,其中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
我国什么时候才能有幸得到这种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