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69 0
2012-06-08
西方的双重标准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菲利普•斯蒂芬斯

对合乎伦理道德的外交政策来说,中东是它们的坟墓。每当美国和欧洲的领2导2人2义正辞严地谈起要坚决维护政2治多元化、法2治或人的尊严时,这个蒙昧的地区总会背道而驰,令他们蒙羞。

当地人习惯于谈论西方的双重标准。这并不新鲜。即便不谈殖2民主2义,现代史上也不乏将一己私利置于自身所宣扬的价值观之上的丑陋事例。让我们从1953年,美国在英国的煽动下推翻穆罕默德•摩萨德(Mohammed Mossadegh)政2权谈起。时任伊朗2总2理2的摩萨德致力于推动经济现代化和社会改革,这曾经为中东地区的前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蓝图。但他错就错在将伊朗视为其石油业的主2人,而不是英国。
西方国家的外2交2部档案中记录下了大量自相矛盾和虚伪的证据。数十年来,派往中东的外2交家们——美国人和欧洲人——写下了极具说服力的电文,他们质疑,对于阿拉伯2独2裁2者的支持是否符合人们信奉的普世价值;或是,对以色列的偏袒是否是对巴勒斯坦人合法权2利的无视。没有人重视这些文字。专2制2统2治2者们手握石油,巴勒斯坦人无2权无势。
半个多世纪后,在应对“阿拉2伯之2春”的过程中,紧张局势再次浮现。经过一番犹豫,西方2领2导2人2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总体来说,民众要求建立代议2制政2府2的呼声是一件好事。听着这些2政2客2侃侃而谈,你简直以为他们一直在为实现阿拉伯民2主而努力。

直到你明白了其中的底细。民2主是一件好事,只要它不威2胁到西方的利2益。选2举也无妨,除非选民看起来可能拥护伊斯兰教2主2义2者。对于反2叛活动的支持向来都是有选择性,也是带有附加条件的。
在推2翻利比亚前2领2导2人2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er Gaddafi)政2权的行动中,北约(Nato)也曾出兵参与。但提到巴林镇2压占人口多数的什叶派,他们便三缄其口。政2策制2定者私下里指责统2治巴林的阿勒哈利法(al-Khalifa)家2族抵2制改革。只是私下而已。我曾听一位欧洲外2交官说,全世界很大一部分的石油运输都要经过巴林海域;在海湾地区的另一端,是一个虎视眈眈的国家——什叶派掌2权的伊朗。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禁区”。中东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伊斯兰极2端主2义2大多发源于瓦哈比(Wahhabi)原2教旨2主2义,后者在沙特王室的扶持下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沙特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人还会购买造价高昂的军事设备,并且自伊拉克战2争以来,沙特也成为抗衡伊朗的重要逊尼派国家。
我想起了在小布什(George W. Bush)试图通过炸弹在中东实现民2主的过程中(最终以失败收场),我曾与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有过一次谈话。时任英国首2相的布莱尔指出,自2由的进程是不可阻挡的。那他为什么刚刚结束了向沙特政2权出售先进战斗机的任务?那一刻,布莱尔似乎无言以对。
奉行双重标准的并不只是一些国2家的政2府。布莱尔曾在伦敦遭遇了一位示2威2者,后者将他称为战2犯。在崇尚自2由主2义的知识界,人们普遍认为,布莱尔对于布什发动伊拉克战2争的支持完全是一种虚荣的帝2国2主2义2行为,它更像是一种共2谋2罪2。
但随着叙利亚陷入越来越血腥的内2战,当初对推2翻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政2权持反对意见的批评人士也开始抱怨,眼看着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一再屠2杀2本2国百2姓,国际社会却在袖手旁观。事实上,萨达姆曾经残2杀了伊拉克南部的什叶派民2众,并使用化学武器杀2害北部的库尔德人。
叙利亚发生的大屠杀将人们置于一种两难境地,这远不是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不好把握、却又不得不做出选择的老问题。西方2领2导2人2与国际社会一样,对阿萨德政2权滥2杀平2民的行为感到愤慨。他们想让阿萨德下台。但若是表明可以通过军2事干2预这一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达到此目的,就意味着放弃理性的研究,屈从于心中的怒火,尽管这种愤怒是可以理解的。
叙利亚不是利比亚。阿萨德的2军2队不仅配备有尖端的俄式武器,还拥有大量化学武器。靠轰炸能拯2救叙利亚人2民的生命吗?我怀疑,胡拉惨2案的发生,加之俄罗斯不肯在联合国内做出让步,这终将促使西方向反2叛2势力提供武器装备。但不要指望这种方式会带来一种美好的结局。
面对双重标准的指责,西方的2政策2制2定者们往往不以为然,他们的回应是: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至于巴林和沙特阿拉伯这类地方,尽管饱受批评,它们仍将我行我素。在我看来,这种政2治现实主2义忽略了一点:一而再再而三的伪善举动将对西方的声望以及影响力产生极具破坏性的影响。
冷战期间,美国及其盟友还能以对抗苏2联2共2产2主2义2为由。他们冷酷地盘算着,尽管骚乱时有发生,但阿拉伯世界的街头运2动尚不会对现状构成威胁。卫星电视、互联网、社交网络,这些都还在遥远的未来。
如今,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以及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等人正面临着一道充满矛盾的难题。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阿拉伯世界的政2治觉2醒极大地削弱了他们为中东带来变2革的能力。
然而,血腥镇压的图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传播需要他们采取行动。西方无法赢得胜利。回望过去半个世纪的悲惨历史,可以说,它不配获胜。
译者/何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