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148 0
2012-06-13

2870.核外电子的结合与分子的形成

2012.6.13

原子如何形成为分子,分子组成更大的团聚体,可能与核外电子的结合有关。

电子的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核外电子,客观上反映了核内质子的电荷含量。如果核外电子的形成和再形成过程中原子的距离足够近,以至于核外电子的轨道相互重合,就可能形成共同核外电子,共同核外电子的质量等于两个相关质子核内电荷的质量。也就是说共同核外电子的质量可能是二倍普通核外电子的质量,世界上存在大电子!球形闪电在没有发生中和放电反应之前,我们可以视其为巨型电子。

陶土在没有烧结前每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是相互独立存在的,高温使它们暂时消散,而冷却过程中它们会再次形成,并产生部分共同核外电子,形成陶器。而陶器的破裂会打破核外电子的结合,重新恢复独立核外电子的原子相互之间存在排斥,除非使用粘合剂或通过介质使断面紧密接触后再次焙烧,很难恢复原形。

冶炼和铸造过程也可视为核外电子的重组过程。

质子的同一性决定了核外电子的统一性,特殊情况会打破这种统一。分子的形成和原子的其他结合形式、自由电荷,都可能产生大电子,甚至巨电子。

星系的形成也可能与电荷感应有关:系统内的不同星球可能反映了主星体相变不同层次的电荷质量。

当然,以上仅是我的个人推理和猜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