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717 0
2017-10-25

3938.关于特殊结构恒星发展变化的思考

2017.10.25

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形成过程都是局部宇宙的巨大变化,都是局部宇宙的形成和改变,都有“大爆炸”发生的可能。所以,我不否定局部宇宙形成的“爆炸说”,只是反对全部宇宙形成于一次“奇点”的爆炸。因为宇宙的规模我们不可能确定,全部宇宙物质不可能聚集到一起,只能有局部的聚集,还是正负偏电荷物质的对偶聚集。没有全部宇宙物质聚集为“奇点”的可能,也就没有宇宙形成于一次“奇点”爆炸的可能。

宇宙中一定范围正负电荷和偏电荷物质的聚集可能存在极限,类似电子、光子的形成和存在。即便如此,银河系这样庞大系统的存在也是非常惊人的,其初始对偶“奇点”的形成在现在公认的宇宙年龄内都未必能够实现,遑论全部宇宙形成于一次“奇点”的爆炸!

目光所及,我们看到的宇宙是非常有限的,既没有聚集到一起趋势,也没有聚集到一起的可能,没有相互作用力才有这种可能。而系统的存在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总是表现在一定的范围,整体的无序和相对的有序就是现实的宇宙。

我们生活的地球处于太阳系和银河系之中,属于多层次的球形结构,拥有地日和地月两个磁场,分别与太阳的对偶层次和月球交流正负电荷,与银核没有直接的联系,却可能受到银核存在的影响,因为地球与银核同属于正物质星球,相互之间可能存在吸引力,又属于同极相向,相互之间可能存在排斥力,复杂的星际关系通过深入研究才能知道。

本文关注的是银核的结构和发展变化,以上都是铺垫。

银核处于银河系的核心位置,是单核结构,还是双子星我们还不清楚,因为正物质恒星辐射反物质宇宙射线和偏负电荷光子,偏向反物质星球,难以光顾地球,所以表现为“黑洞”。

银核之大,直径以光年计算,而银河系的直径据说有十万光年,大爆炸发生时的影响范围难以想象,所以至今有“红移”现象存在。

太空中普遍存在的物质是正负电荷和电子、光子、氢、氦元素,是相对高端化学元素的物质基础,也是星球、星系形成的初始物质,达到临界密度和温度时可能发生裂变和聚变反应,产生爆炸现象,这是放热——吸热、膨胀——收缩的连续过程,也是相对高端星球、星系的形成过程。产生地球、太阳这样层次完整星球的同时,也可能产生层次分割为“蒜瓣”、“石榴”这样形态的星球,因为银核这样庞大的星球要面对据说两千亿颗二级恒星形成的独立磁场,分别与银核不同对偶层次的局部对偶交流正负电荷,必然产生银核内部结构的分割现象。问题是这种分割现象形成以后有一个与对偶恒星、对偶层次继续成长的过程,新的对偶层次形成的可能,也就是每个“蒜瓣”、“石榴籽”与对偶二级恒星的对偶层次产生再次分裂的可能,它们之间如何交流正负电荷?形成统一磁场,还是不同磁场?还是未解之谜。

想到一种可能,就会带来新的问题,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过程,这里只能存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