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13日在京召开学习时代楷模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强调学习他们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美好情怀,“勿以善小而不为”,认认真真做好身边事,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据6月14日《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要依靠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也要借助道德的力量来引导。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只有形成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
然而,不可否认,由于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见死不救、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良知缺失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种“道德滑坡”的现象,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事实上,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是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发展中大国,加快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只有人人格守道德规范,处处弘扬道德风尚,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时代呼唤楷模,楷模引领时代。奋进的中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更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人们欣慰地看到,“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活雷锋”、“托举哥”等一个又一个道德模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一阵又一阵的感动,也昭示着团结友爱、见义勇义、乐于助人等道德品质,依然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好人就在我们身边,真善美始终是人们的不变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品读刘云山在这次座谈会上提出“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要求,意在全社会倡导和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念。人们相信,只要全体公民人心向善、积极参与、共同践行、自觉行动,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激励人们奔向新的精神高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营造良好条件、提供强大动力。(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