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39 0
2012-06-18
乏味是企业2领2导2人2特质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露西•凯拉韦

几天前,通用电气(GE)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致信给公司的30万名员工,讲到了夏季阅读的一些小贴士。信中写道:“我一年会读50到70本书……主要是历史、小说和商业方面的书籍。”接下来伊梅尔特谈到了两本书,最后在结尾处写道:“告诉我你们在读什么书,以便我能变得更聪明些。”

伊梅尔特是美国主流企业界首屈一指的重要人物,对于他这种古怪的真情流露,唯一的解释是,他试图向员工们暗示他不是一个无趣的人。
唉,这封信的内容却说明情况正相反。如果说有趣的人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他们不会为了吹2嘘而去统计自己读过多少书。
伊梅尔特试图让自己显得有趣,他这种做法不仅笨拙,而且是错误的。如果你是通用CEO,你不必表现得有趣。如果你并不有趣,事情反而会更顺利。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的斯蒂芬•卡普兰(Stephen Kaplan)不久前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优秀的CEO往往比较沉闷。他们执着、高效、注重细节并乐于夜以继日地工作。上周,作家乔尔•斯坦(Joel Stein)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一篇博客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辩称,乏味是伟大2领2导2力2的秘密。
尽管卡普兰和斯坦显然是在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哈佛商业评论》的许多读者对斯坦文章的回应并不友好:他们完全无法接受优2秀的2领2导2人2往往是乏2味的人这种观点。
我认为,关键在于他们认为乏味是不好的,他们不明白乏味也可能是件好事。实际上,乏味之人需要一番彻底的形象改造,表明他们是重要、值得敬佩的劳动者和市民,以及全球经济的支柱。乏味之人不仅比有趣的人更为成功,而且更快乐(因为更简单)和更友好(因为麻烦较少)。
在商业、银行、咨询、法律、会计、医药等几乎所有行当里,乏味之人都干得更好。实际上,乏味的人比有趣的人更有优势,即使是在特别需要展现个人魅力(比如在2政2界2)的领域,乏味之人也往往会2官2运2亨2通。正因为此,我们没有人对伦敦2市2长2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感到厌烦:他是公2共2生2活领域中唯一一位没有让我们感到厌烦的人。
或许我应该定义一下自己所说的乏味是什么以及不是什么。乏味并不意味着愚蠢。你可以是乏味而睿智的。乏味的确意味着兴趣狭窄。乏味之人对一两件事非常感兴趣,对其他事全然不感兴趣。
乏味之人也非常注重细节。他们非常擅长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所称的“冲洗奶酪”。他们是可以预测的——这是一种有用、但最不被人重视的特征。乏味之人相对乐于做乏味之事,这也是一种令人惊喜的特征,因为大多数的工作就是不断地重复乏味的琐事。
想知道有趣之人掌权会造成多大混乱的话,看看出版业吧。这个行业历来效率极为低下,目前已深陷困境。原因何在?因为在出版业工作的人们不够乏味。他们喜欢照2本宣2科和高2谈2阔2论,对经营一窍不通。
为了推进这种2形2象2改2造工2程,我们需要一些“2伟2大2的乏2味2者”例子。幸运的是,我马上就能想到两个很好的例子——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他们证明了即使乏2味之人也能改2变世2界。根据各方面的记载,洛克菲勒有非常乏味的一面:他是一位虔2诚的浸信2会2教2徒,也是一位忠诚的居家好男人。他在80多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十分直白的打油诗总结自己的一生,其中一句是“每一天上帝都眷顾着我”。即便是个人魅力十足、博览群书(发展和计算机方面)的盖茨,据说也相当乏味——他从不聊天,而且缺乏幽默感。
那么,那些不幸天生有趣的人能做什么?当然,他们可以尝试在出版业工作,如果这个行当里还有空缺的话。或者他们可以教书、写作和拍电影,他们还可以成为诗人和哲学家。或者更好一点的是,他们可以与乏味的成功人士结婚,这样就有钱从事自己那些无利可图的活动。实在不行,他们还可以躲在角落里,一本本地读那些数也数不尽的书。
译者/邹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