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世界中辨别真伪是相当繁琐与困难的,其一在于在如此浩瀚庞杂的理论中检验斟酌所花费的精力与时间有时或许是难以权衡与计算的,因为经济学本身就存在着深邃的逻辑推理性,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随处可见。尤其是分析人的种种假设,以经典权威的理性行为人假设为例,从私利与理性出发的判断,经常可以引申出无数的推理结果,而进一步鉴别这其中的科学性所引用的准则又回复至原始假设。基于此,出身理科的我一直无从辨识经济学的本质与特性,因为较之科班出身的纯经济学探究者,我是以外行的眼光在评断这门称之为艺术的经济学,自我原本就保留着所质疑所疑窦的经典权威,拥有的武器却依然驻留在“可重复,可检验”的科学精神,确切地按照科班出身的纯经济学探究者的话语,就是自然科学的固化条框。
其二在于西方经济学与本土主流经济学派的争执中出淤泥而不染若天方夜谭、异想天开。往往陶醉于西方奉若圣经的书卷中,吸吮几百年的优秀思想以及现代代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卓越叙述。这其中有着治学严谨的古板学究也有幽默潇洒的新新人类;有着感性批判的缜密逻辑也有重重叠叠的复杂模型;有着鸟瞰天下的博学济事也有下里巴人的平民意识。然而翻开本土主流经济学派的典籍甚至诸如此类圣经的提头案尾,一览无余的堆满着马克思主义的驳斥以及种种种种证据充斥的当头一棒。21世纪的人类社会似乎早已摆脱陈腐守旧的岁月,且看看满是扎眼的文字与勾勒,诚然,任何理论确实存在于自身的狭隘应用局限,不过如此长篇累椟、洋洋洒洒的宏篇巨制,其缘由何在其取向何从其目的何解?难道是一种恐惧的心理在左右吗?还是大国的胸怀在做鬼呢?
(个人博客http://blog.163.com/hawk_0002001/,欢迎各位光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