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18 0
2012-06-20
金融改革是要素配置领域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过去10年,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重组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主要包括:启动了利率市场化;通过向战略投资者出售部分股权并在国内外交易所上市,改革国有银行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和对资本流动的控制;通过机构重组和引入国际标准,对监管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等。这些改革使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尽管推进了诸多改革,但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受到抑制,而且存在结构失衡、维持成本高、具有潜在不稳定性等问题。总而言之,金融部门的改革和发展不能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未来中国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商业化和合理化,这要求建立高效的公司治理架构,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提高监管有效性,并允许金融机构破产。金融体系应扩大覆盖面,为更多的家庭、消费者以及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并能够提供长期资本和风险资本,以支持现有企业的升级和壮大,以及高科技和新兴产业中新企业的兴起和成长。
    目前我国的金融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障碍和制约因素。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各种内外部力量逐步积蓄,如全球市场一体化加深、不良贷款可能增加,银行资产负债表可能恶化、来自实体经济的压力以及来自世界经济的外部压力等等,最终将导致金融自由化和全面开放。
    为了顺应这个趋势,中国应主动推进金融体系全面市场化的进程,包括利率、汇率、资本账户、行业准入等方面的市场化进程,特别是要推进国有金融机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进一步改革,使国有金融机构更多地参与市场平等竞争而不是阻碍市场平等竞争。同时应该建立专业化、负责任的监管体系,使中国的金融体系变得更加强健。




作者: 卢晓平 郭玉志  来源: 《上海证券报》2012年06月19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