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侠:
经济增长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同一回事吗?
GDP的增长是否一定会带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呢?
真心向各位大侠请教
多谢gloryfly
我手头有一大堆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资料啊,可是都没有说得很清楚的。
国内生产总值GDP或GNP,与个人可支配收入DI的关系还是有点模糊。
假如我做GDP与DI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这种做法会不会是荒谬的呢?多谢了
经济增长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两个不同概念,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他们之间的差异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当地人控制的程度。
如此说,当今的中国大陆,大量的台资企业在生产出口商品,所有这些商品的产值都计入GDP,但真正归属于居民可支配收入部分只是税收和农民工的收入,其他部分归台湾同胞所有。台湾同胞的收入算中国大陆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吗?
中国现有大量跨国公司进入,他们生产经营的收益都是GDP。但是这些跨国公司中层以上的干部,绝大多数是台湾人、香港人或发达国家的员工。他们的收入从几百万到几千万都有,而我们自己在其中卖命的洋洋得意的白领们通常的收入在十万到三十万不等(指那些高收入的人群,并非所有人)。然后还有大量的收入需要由这些跨国公司转移到其他国家。你说这些GDP中有多少可以算是我们的可支配收入呢?
如果未来我国经济受到这些境外独资、合资企业的完全控制时,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有什么经济主权。从这一点上说,你如果能够分阶段地研究GDP和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或许可以反映出我们经济主权自控能力的变化。但不要指望宏观经济学会给你什么指导的。
两者增长不是同一回事,但有着很大的联系.
经济的增长能带动GNP的增长,而GNP的增长是国民收入增加.而后是个人收入的增加,最后导致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PDI).
对于四楼的说法,虽然也有道理,但毕竟我国未来经济受到境外独资,合资企业的完全控制不是很可能的,中国政府不可能坐视不管,所以,虽然这些企业的产出对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实际情况有影响,但也不能化归为主要因素.决定因素还是在于国内经济的增长.
以上是个人意见,供楼主参考.
其实四楼的路子领得很好。单纯的经济增长和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探讨的意义。跨国企业存在的分配问题对GDP的影响倒是对充分认识GDP有很好的启发。

五楼的第一句“经济增长能够带动GNP的增长”我有点不大明白,按字面意思,
经济增长带动了GNP的增长,可我觉得二者之间是一个表面与实质的关系,是
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表现。
还望高手指点!
回第4楼的ren:
我明白你的意思,按照你的说法,假如我把GDP换成GNP呢,台资、外商、港商的影响可否减轻许多?
不过,我发这贴的初衷目的是想问一下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的关系。其一、我讨论GDP而不用GNP,是因为当前统计年鉴,或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经济总量,常用GDP而不是GNP作为衡量指标。其二、GDP如果真的是衡量经济总量的一个理想指标,那么,经济的增长或发展,与就业机会、人民的收入增长总会有关系的吧?
你的分析视角倒是我没有考虑到的,谢谢你这独特的视角与评述,很精彩!其实我的出发点是很一般化与平常的,研究的目的也是一般的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之关的关系。你的视角则更侧重了大资本与企业所者的收入,而我想讨论的是一般居民的收入吧。
至于你说的“如果未来我国经济受到这些境外独资、合资企业的完全控制时,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有什么经济主权。”我觉得没那么严重吧。毕竟民族产业是要发展的,中国要富强只能走独立自主的道路,但这并不是闭关锁国与排拆与资或外来竞争,加入WTO,让狼进来,也许,有更多一点的狼,对于中国目前这些过剩的羊群来说,是有好处的。
回第5楼的ronalwei
我是看了第4楼,就回第4楼,才看到你的第5楼。今天网络有问题,我打了一天都没打开过宏观经济学这一主页,所以,上来了,就是看一个回一个。
才发现你的想法与我相似。如果你有更多的想法,欢迎多说两句,在此谢过啦
回第6楼的bobsun
谢谢你的回复。但你说的“单纯的经济增长和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探讨的意义”可不可以再多说一点更充分的理由呢,谢谢啦。毕竟按我在第8楼的想法,我觉得还是有意义的吧。
看到了第7楼的qw,才发现“五楼的第一句“经济增长能够带动GNP的增长””的确有点问题,我看得不够仔细。在我看来,通常说的经济增长就是GDP的增长吧,而GDP与GNP其关相差得不会太大吧(在中国当前外资占较大的比例情况下可能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但外资的员工绝大部分还是中国人,外资的中国人得到的工资其实还是算中国的GNP吧,被带走的只是外国国藉的高层人员的薪水及公司的利润(可能有疏漏)。所以,如果一般化地谈论经济增长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用GDP还是GNP关系好角关系不太大吧。只是一个想法,有不对请大家指正吧。
说了那么多,究竟验证GDP与DI的因果关系有没有现实意义呢?还望各位不吝惜高见
另外,关于回定资产投资FI与GDP的因果关系,已经有不少文献出现了,可否意味着GDP与DI也应有这样一种关系?
此外,还可以参考我在“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上的一个贴子,那里我叫tasteconomic
http://bbs.cenet.org.cn/dispbbs.asp?boardid=30&ID=60214&replyID=60214
欢迎讨论。
我觉得人大论坛办得很好,至少热心人很多,灌水的成份还很少。感谢这个论坛

我知道你的分析视角,那是大多数从事经济分析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使用的视角。还有GDP 和GNP的差别是一个有趣的概念。欧洲一直使用GDP,而美国是在90年代以后才改GNP为GDP的。中国好象也是在差不多的时间作了变动的。其中的原因我不想推测了。
独立自主与闭关锁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经济主权的失控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日本人和韩国人失去了领土主权,让美国大兵进驻,这或许是激起两国人民更加团结和维护经济主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吧。进入两国的外来资本一直是很有限的,而且受到政府的严厉控制。其结果是他们在短时期内获得了与西方发达国家抗衡的能力。他们的做法是独立自主,但并没有闭关锁国。
只有几只狼是不可怕的,但一旦形成了狼群那就会有灭顶之灾。一个国家经济被控制,其国民是没有选择余地的。按博弈论的语言,就是你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条件已经明显降低了,给你一点吃喝就是你的最优选择。那时政府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因为政府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条件也大大降低了,就象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到家门口时,割让领土已经是清皇室的最优选择。
回13楼的ren:
谢谢你的评述。
你说的“日本人和韩国人失去了领土主权,让美国大兵进驻,这或许是激起两国人民更加团结和维护经济主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吧。进入两国的外来资本一直是很有限的,而且受到政府的严厉控制。其结果是他们在短时期内获得了与西方发达国家抗衡的能力。他们的做法是独立自主,但并没有闭关锁国。”是什么时候的日本和韩国啊,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是过去现在都有? 相对应的,中国现在没有闭关锁国是事实,但中国现在是不是独立自主呢?想听听你更有力的评述。
中国加入WTO,“引狼入室”,其目的就我个人的观点至少有两点的作用:其一是溶入世界经济体系,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享受贸易带来的好处。其二则是用加WTO规范我国的市场法制的健全,加快市场化与扫清贸易的壁垒。我不是学国际贸易的,这方面知道得比较少。至于你说的“只有几只狼是不可怕的,但一旦形成了狼群那就会有灭顶之灾。”,这一观点大家可以拭目以待,但我国不余遗力地加入WTO,民众也对我们的加入赞同多于批评,我还是觉得其主流是好的吧。至于你说的这种严峻的形势,我的确知之不多,如果有好的观点意见或佐证资料,不妨说来让大家探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2 12:19:21编辑过]
“一国经济增长引起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这个因果关系没有问题。有意义的问题在于经济增长引起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幅度,也就是说定量问题是有意思的事情。我说ren的话题提的好,就在于他提到一个影响可支配收入增长量的因素-------外资经济。
回15楼的bobsun:
我是因为受了别人研究固定资产投资FI与GDP之间的关系,所以也想到了GDP与DI之间的关系。但开始我对GDP与DI之间的关系有点模糊,因为从定义上二者均为“国民收入”,所以怀疑用计量方法检验其因果关系这种做法是否有意义。到现在经过讨论与思考,基本上已经知道其意义了。谢谢大家的帮助。
正如我在另一论坛的贴子上所说的(参见12楼),我对这个检验其实没寄予什么大的期望,而是在论文的铺垫或开篇上可能要用一下这一检验得出的结论。居民收入地极不均等的,如果仅简单地讨论GDP与DI的关系,意义并不大。
至于“经济增长引起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幅度”,如果真的有因果关系,一个对数回归方程就可测出其弹性值了,这一种法更加量化了一步,但仍是笼统而谈。
至于“外资经济”这一因素,我是考虑过的,不过是在我论文中后面才提到的。不过,ren说的同我发贴想了解的初衷已经偏移了,但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我乐意与大家继续讨论下去。
美国大兵进入日本和韩国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了,现在继续驻扎,难道你不知道这个事实吗?
中国现在的大门显然是开放的,其开放程度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但是经济的独立自主发展能力却明显下降,经济正在遭受明显的殖民化。
回ren
我的意思是,“日本人和韩国人”“让美国大兵进驻”是事实,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失去了领土主权”吧
你可以在论坛上设一个投票,看有多少人会赞同或多少人反对认为日本和韩国已经“失去了领土主权”了
而你说中国“开放程度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是从什么方面来说的?今年才是中国加入WTO有关消费品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年哦,那些早就加入了WTO的发达国家会比不上中国开放?
“经济的独立自主发展能力却明显下降,经济正在遭受明显的殖民化。”好象有点危言耸听,或者是我孤陋寡闻了,可以你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吗。
不过你的爱国忧民之心是十分可取的

如果日本和韩国真的失去了领土主权,那么岂不是所有事情,包括经济,都要受制于人,可现在日本和韩国都是经济大国啊。如果中国哪天经济实力超过日本,还有谁能控制得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呢?
而你说中国“开放程度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是从什么方面来说的?今年才是中国加入WTO有关消费品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年哦,那些早就加入了WTO的发达国家会比不上中国开放?
瞎争是没有意义的,有个指标叫对外经济依存度,你去看看有几个大国能在这方面与中国“媲美”
至于日本,显然你读书不够多,正是广场协议使其经济滞胀10来年,日本人当然不甘心,可没有办法
很少有人认为韩国是经济大国,大国是不能顺便说的,日本都算不上是政治大国
当然,ren说话很冲而且发言不把意思表达完整,不可取
“广场协议使其经济滞胀10来年。”
日元升值对日资在海外的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海外资本的成长,回流到国内,对国内经济也是大大的有好处。日本经济的停滞怕不是这个原因,或是说不能完全归结为这个原因。
?
瞎争是没有意义的,有个指标叫对外经济依存度,你去看看有几个大国能在这方面与中国“媲美”
至于日本,显然你读书不够多,正是广场协议使其经济滞胀10来年,日本人当然不甘心,可没有办法
很少有人认为韩国是经济大国,大国是不能顺便说的,日本都算不上是政治大国
当然,ren说话很冲而且发言不把意思表达完整,不可取
我发这贴子本意向大家求教的啊,结果还引发了一连窜学术争论,呵呵,这也不觉得这是一件坏事情,理不辩不明。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了,我也能感受到人大经济论坛网友的热情,包括爱国热情。
但是,在学术观点上,我并不会肓从或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轻信大家的论点,不是基于对大家的不信任,而是基于眼见为实,现在经济学都在流行实证,也是为了事实说话吧。
感谢斑竹的教导,我读的书也的确不多。不过,“对外经济依存度”还是听说过,是不是与贸易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中国目前的外贸依存度是很高的,高出了国际警界线许多。但其原因,我没什么研究,而去年在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所主任陈剑波研究员作演讲的时候,我听到了他的观点,大概如此:
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制造业,因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兼,中国有望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中国经济增长,只提高了占人口3成左右的城市居民的购买力上升了许多,而占人口7成的广大农村人口没有很好地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收入生活水平上不去。因城市人口的消费能力有限,而占人口多数的农村人口又没有能力购买,顾中国生产的大量制造业产品只能向国外找出路。大家可能听说过西班牙鞋城事件吧,那是陈教授举出来的一个作为中国与国外产生贸易摩擦例子,更多的例子我记不清楚了。我还知道的一件事,就是中国的摩托车制造业在东南亚卖得好,但是因为中国的车太多了,自己国家争外国市场(重庆的摩托车产业就是一例)......
所以说,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还是要从中国自身找原因,不能怪罪外来资本。
这就是我孤陋寡闻,按自己的体会想向大家说明的吧。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平指证
经济增长就是产出增长了,产出-折旧-间接税-利润-社会保障基金+利息净收入
+转移支付=个人收入,理论上当然是恒等式了。但是每个部分之间当然比例会产生
某些变化,另外收入在各家庭之间分配不一样的,你的理解可能是典型家庭收入?
或者说是分成农民和普通城市人家庭收入?你这样做出来的结果无非是说明了收入分配
在结构上影响罢了,也就是想论证经济增长的好处到哪里去去了。可以预计利润、劳动
收入和地租之间的比例大体不变的,中国的我不清楚,但美国长期实际就是这样。这样
的话国民账户上的个人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肯定是高度正相关的、成因果的,但分配结构
导致的后果正是你想说明的。
经济增长就是产出增长了,产出-折旧-间接税-利润-社会保障基金+利息净收入
+转移支付=个人收入,理论上当然是恒等式了。但是每个部分之间当然比例会产生
某些变化,另外收入在各家庭之间分配不一样的,你的理解可能是典型家庭收入?
或者说是分成农民和普通城市人家庭收入?你这样做出来的结果无非是说明了收入分配
在结构上影响罢了,也就是想论证经济增长的好处到哪里去去了。可以预计利润、劳动
收入和地租之间的比例大体不变的,中国的我不清楚,但美国长期实际就是这样。这样
的话国民账户上的个人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肯定是高度正相关的、成因果的,但分配结构
导致的后果正是你想说明的。
cluo说得好直接,呵呵。基本上被你说中吧,但是很多问题要做了才知道,如果预先就知道了结果,再做就是验证自己最初的假设,这就是“实证”?经济学是很不好把握的东西,因为它是不能做实验的,而且不确定性的东西太多,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物理等自然科学那么严格。当初我是不喜欢经济学的,但是糊里糊涂地就读上了经济学这条船,只好走下去了,先结婚后谈恋爱吧。你说呢?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学徒,容易吗?

根据三面等价原理,国民总生产=国民总支出=国民总所得(由45度线定理可知生产出来的东西必定要被分配)。其中国民总所得是从分配的角度去看国民总生产,所以可以说GDP跟总所得(总收入)是有直接的关系的。然而,总所得里包括了非雇佣者所得,营业剩余,间接税—补助金,固定资产消耗。也就是说,非雇佣者所得(即狭义的国民收入)仅仅是占了国民总所得的一部分。因此GDP高速增加,国民收入停滞不前主要是因为GDP增加的部分都流向了企业的营业剩余,间接税与固定资产消耗中去了。
回ren
我的意思是,“日本人和韩国人”“让美国大兵进驻”是事实,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失去了领土主权”吧
你可以在论坛上设一个投票,看有多少人会赞同或多少人反对认为日本和韩国已经“失去了领土主权”了
而你说中国“开放程度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是从什么方面来说的?今年才是中国加入WTO有关消费品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年哦,那些早就加入了WTO的发达国家会比不上中国开放?
“经济的独立自主发展能力却明显下降,经济正在遭受明显的殖民化。”好象有点危言耸听,或者是我孤陋寡闻了,可以你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吗。
不过你的爱国忧民之心是十分可取的

也许ren的回复有点过于主观,但是他的观点最后一句也说出了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中国的经济的确正在遭受殖民化,虽然不是那么的明显.问题关键不是在改革开放,而是中国人的思想素质问题.
中国的汽车,dvd,等诸多行业,大量的资金和核心技术是来自国外,有这样一个狸子不知statax可否听说过.当vcd横行的时候,国外的企业开发了DVD然后以极低的专利费用转让给中国的vcd生产企业,当dvd行业兴起并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他们有联合起来收取高额的专利费用.刹那间中国的DVD行业惨声四起..确实让人感到痛心.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多说,这说明过多的依靠外来资金和技术是行不通的,问题的关键不是改革开放不对,而是中国的企业家们的思想问题和对待经济利益的态度问题.
(一点愚见,望指导)
根据三面等价原理,国民总生产=国民总支出=国民总所得(由45度线定理可知生产出来的东西必定要被分配)。其中国民总所得是从分配的角度去看国民总生产,所以可以说GDP跟总所得(总收入)是有直接的关系的。然而,总所得里包括了非雇佣者所得,营业剩余,间接税—补助金,固定资产消耗。也就是说,非雇佣者所得(即狭义的国民收入)仅仅是占了国民总所得的一部分。因此GDP高速增加,国民收入停滞不前主要是因为GDP增加的部分都流向了企业的营业剩余,间接税与固定资产消耗中去了。
playon1984从成本法考察的GDP与“总所得”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是:“因此GDP高速增加,国民收入停滞不前主要是因为GDP增加的部分都流向了企业的营业剩余,间接税与固定资产消耗中去了。”从逻辑上说好象就是这样子的吧。假如我们再从生产法的角度来看呢,GDP=C+I+G+(X-M),这样得出GDP与“总所得”就不再与“营业剩余,间接税与固定资产消耗”直接挂钩了,而是投入与消费进出口等“生产性的拉动”所起的作用,没有收入法那么直接,中间好象多了一个环节。
也许ren的回复有点过于主观,但是他的观点最后一句也说出了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中国的经济的确正在遭受殖民化,虽然不是那么的明显.问题关键不是在改革开放,而是中国人的思想素质问题.
中国的汽车,dvd,等诸多行业,大量的资金和核心技术是来自国外,有这样一个狸子不知statax可否听说过.当vcd横行的时候,国外的企业开发了DVD然后以极低的专利费用转让给中国的vcd生产企业,当dvd行业兴起并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他们有联合起来收取高额的专利费用.刹那间中国的DVD行业惨声四起..确实让人感到痛心.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多说,这说明过多的依靠外来资金和技术是行不通的,问题的关键不是改革开放不对,而是中国的企业家们的思想问题和对待经济利益的态度问题.
(一点愚见,望指导)
Tommny124的说法很有道理,我赞同你的观点“问题的关键不是改革开放不对,而是中国的企业家们的思想问题和对待经济利益的态度问题”。但DVD行业也只是一个行业的特例吧,如果所有行业都这样那么中国的制造业就跨了,没法办下去了。在这一点上多说两句:一般情况下,某行业总有那么几个技术领先的“主导产商”,比如索尼就是一例,很多公司都是在这些主导产商生产出产品后再模仿。小公司一般情况下是无法与这样的领头羊抗衡的。当然,小的只说一个行业,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产业,我们不可能采用这种战术,跟着别人屁股走,但是,当我们资金、技术与别人还有相当差距(或我们需要别人的资金与技术支持)的时候,我们引进资金与技术也不失为一条捷径。日本之所以在战后突飞猛进,也跟他们善于学习有关,从别人那里学到的,反而比别人做得更好更精。
上面日本人学习的例子与我国DVD行业的例子不是相同性质的吧,日本企来当初的学习是消化与吸收,加上自身的努力创新,终于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现在我们引进别人的资金与技术,千万别忘了其目的,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不要忘了自己更重要的任务是向人家学习,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否则,只能作为别人知识和产品的“殖民地”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4 13:16:05编辑过]
谢谢sunqjy的经验之谈。
对于你的疑问,我建议你还可以算一下“外商投资收益占我国GDP比重”与“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在扣除实际GDP增长的影响之后的偏相关系数,看其相关程度还有多大?
因为外商投资与人均收入的增长及GDP的增长,很可能都有相同的随时间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如果扣除了GDP增长的影响,测得的外商投资与人均收入的增长就更加可靠了吧。
但对于这点,结果我也敢保证就是对的,因为:其一是,GDP与居收入本来就非常相关,甚至可能是同一个东西,这是本贴讨论的主题呢。其二,我觉得用“外商投资额占GDP的比重”比用“外商投资收益占我国GDP比重”好象更能说明问题一点吧。(个人观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4 13:28:12编辑过]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