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2-8-14 10:57:06
mdyblog 发表于 2012-8-8 10:08
不可以。
因为这不是属于真理范畴,而是名的命名。
“一个永远不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观点,就是伪科学的观 ...
如果“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不属于真理的范畴,是无所谓的事,那么用它来讨论什么是科学就是毫无意义的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09:23:30
wzwswswz 发表于 2012-8-14 10:57
如果“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不属于真理的范畴,是无所谓的事,那么用它来讨论什么是科学就是毫无意义的啰 ...
下面是本人的观点:
1: 不能用它来判定真理的标准。

2:只能作为一种分类标准。
在本人《东方哲学》中,分类的根本是命名。     
分类不是真理范畴,是价值范畴,是纯主观的。
人类想怎么分类,就怎么分类,不涉及真理问题。

3: 用该规范来分类人类知识,分为“科学类”和“其它类”,还是值得的。
  注意:由于只是分类,非真理范畴,所以此处“科学类”“其它类”并不是对知识的肯定或否定,
而是完全中性的,与说成“甲类”,“乙类”完全等价。
现实中,人们的确混淆了“描述”和“评价”,这是争论的根源。

4:为什么这么分类,是值得的呢?
     不是因为其内容的真确与否;实际上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对的。
     而是其价值性不同。“科学类”比较好使用。他有明确的检验,清晰的描述。因为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对的,所有的真理都需要不时的检验。“科学类”明确地说明了其可以检验。
     相反,有些知识,由于不能检验,慢慢就出问题了。也许最初为人类造福。但是随着世界的变化,人类的变化,人类知识技能的提升,原来的那些旧知识是否还是最好的,就值得怀疑;相应的那些知识需要来证明
其现在还适用,还是最好的;因此需要一个验证手段(可证伪性)。否则,人类只能是愚蠢落后的“因为相信而相信”。记得“刻舟求剑”吧!
    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动物,是因为人类按照(可推导的)理性来指导行为。

5: 总之 “证伪” 是价值域的东西,而不是真理域的东西。
参见本人 mdyblog.blog.163.com  《东方经济学导读:论哲学》 《东方经济学导读:论知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09:44:47
mdyblog 发表于 2012-8-15 09:23
下面是本人的观点:
1: 不能用它来判定真理的标准。
谢谢你的回复!
你的回答正是我的主题想要讨论的问题——逻辑。

“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其中的“科学”实际上指的是“科学类”,或者说是一个从人类认知形态上进行分类的概念,与其相对的应该是“非科学”,或如你所说的“其他类”。
但要正确地理解“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我们还必须要明确“可以被证伪”意味着什么,“证伪”与你所说的“检验”是什么关系?什么叫“可以被证伪”?还有什么是“伪科学”?
如果我们连这些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就大谈特谈什么“一个永远不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观点,就是伪科学的观点”。(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1705312)岂不是自欺欺人吗?

希望能在上述问题上听到你的高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10:16:23
wzwswswz 发表于 2012-8-15 09:44
谢谢你的回复!
你的回答正是我的主题想要讨论的问题——逻辑。
》》“可以被证伪”  对应  检验标准。
在 理论A提出的时候, 就至少有一个可以实际操作的反命题B。只要这个命题某时刻被人发现成立,
那么人们就放弃原有的本命题(理论)A。
    命题B一般非常简单,所以很容易检验;他不需要对A做全面的反驳,往往在于一个微小点上。
    所以A也成为全称判断。 他必须对所有的反命题负责。任何一个反命题成立,都宣告本命题终结。
    所以B的成立,宣告A的终结。
    这只是一种生产形式——科学。
    生产形式 也不是真理范畴,而好似价值范畴。其唯一的判断标准是否增进人类福祉(价值);而不是真理范畴的真假



》》“伪科学”
这不是我的话,无需回答。实际我挺反感的。
既然“证伪性”不是真理范畴, 那么 对应的 “伪科学” 这种评价就没有任何意义。
好比说“张三不是李四”,没有任何意义。

    现实中, A可以重新修订,于是成了A1理论,即对应的至少有一个可以实际操作的反命题B1。
但此时,原有的A已经宣告完全的终结。A1完全是另一个新理论。
   如此循环。这就是一种性的生产方法——科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11:13:01
mdyblog 发表于 2012-8-15 10:16
》》“可以被证伪”  对应  检验标准。
在 理论A提出的时候, 就至少有一个可以实际操作的反命题B。只 ...
如果有这样一个理论A,它的所有反命题至今都没有在检验中被证实,即理论A至今尚未被证伪,那么它是否可以被划入“科学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13:08:56
不可以。这个问题“不完备定理”已经解决它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13:42:20
乘法 发表于 2012-8-15 13:08
不可以。这个问题“不完备定理”已经解决它了。
这是否意味着,能够归入“科学类”的永远都是那些已经被证伪的理论和观点?而那些至今尚未被证伪的理论或观点则并不属于“科学”范畴?
如果是,请你各举一个具体例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14:17:39
wzwswswz 发表于 2012-8-15 13:42
这是否意味着,能够归入“科学类”的永远都是那些已经被证伪的理论和观点?而那些至今尚未被证伪的理论或 ...
你跑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14:28:15
乘法 发表于 2012-8-15 14:17
你跑题了。
我发的主题我怎么可能跑题?你回答不了我的问题只能说明你没有理解我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5 19:49:48
wzwswswz 发表于 2012-8-15 11:13
如果有这样一个理论A,它的所有反命题至今都没有在检验中被证实,即理论A至今尚未被证伪,那么它是否可以 ...
这里只是强调 科学类和其它类的根本区别。还有其它条件。
(1) 对人类福祉的增加性,或至少存在这种可能。
(2) 真理范畴的命题。(我喜欢米饭就不是)
(3) 其至少存在一个目前的人类可以执行的检验的反命题,而且这个反驳是改理论的关键。
那么,如果有这样一个理论A,它的所有反命题至今都没有在检验中被证实,即理论A至今尚未被证伪,那么它就可以 可以被划入“科学类”。
注意这里划入  “科学类” ,  只是对形式的肯定,不对其内容的肯定。
相反, 许多 “非科学类”的知识, 实际 比 某些  “科学类”  的知识更正确,更有用。
人类知识 存在多种形式,尤其是 知识的主体,人类的从历史上积累下来的知识。

一般 不宜 对历史上的知识 来考虑其 “科学类” 和”非科学类“。
而对新的知识,  最好用“科学”这种来组织和管理。这种形式,最适合人类现代发达的理性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6 08:27:03
mdyblog 发表于 2012-8-15 19:49
这里只是强调 科学类和其它类的根本区别。还有其它条件。
(1) 对人类福祉的增加性,或至少存在这种可能 ...
根据你的解释,我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
“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中的“可以”指的是存在着被证伪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和“现实性”。如果没有这种可能性,那么它就不属于“科学类”。但既然只是可能性,那么它就有可能成为现实,也有可能不成为现实。因此那些虽然存在着被证伪的可能性但在现实中尚未被证伪的属于真理范畴的理论、观点等等也都可以划入“科学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6 08:41:29
wzwswswz 发表于 2012-8-16 08:27
根据你的解释,我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
“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中的“可以”指的是存在着被证伪的“可能 ...
是这个意思。

另外,如“上帝存在”不可证伪,也不可证实;因此不属于“科学类”,当然这句话本并不是说前者的内容是错误的,只是说的其形式。
科学不研究这类“不可证伪,也不可证实”的命题,也研究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6 08:48:22
西方科学说的是没有对和错,只有这个假设能不能被事实推翻。被推翻了,就不成立,没被推翻,就成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6 09:04:56
wzwswswz 发表于 2012-6-24 15:13
“人总是要死的”呢?

验证不仅仅是实验检验,它也包括逻辑论证。
我觉得您得先定义或者假设  人  和死,   这里不能用生活上的统一概念了,比如医学说的脑死亡,心脏停止跳动多长时间等等

比如逝去的人 也是人,说白了吧,死人就不能死了呵呵

学习学习,欢迎素质批评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9 21:42:17
楼主命题不属于科学范畴 是逻辑范畴,,。
一个命题 真伪基础不能建立在他自身定义之上。比如 推论 建立在定理上 定理建立在公理之上,而公理是不可证明的,只能是假设。或者基于广泛的经验之上。
按照卡尔·波普尔 的命题  数学不是科学。一个定义不能用来判别自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9 22:28:09
这句话应该属于逻辑或者数学的范畴,或者能这么说 按照波普尔的定义他的这句判别是 不属于科学,但是不是科学不代表不合理或者不正确,心理学 数学 等等还有很多合理且有预测 解释功能的学说都是不能被证伪的 也就是不是科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10 10:17:46
这句话可以证伪。

但我不承认排中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