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35 0
2012-06-26
当世界各国都意识到新的技术和科技领域将出现新的变革力量,并且有所行动之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我认为,这一轮新的技术革命对中国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挑战大于机遇。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遇到瓶颈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以前要素成本低的优势近些年削弱明显,跟发达国家的成本差距在明显缩小。美国研究机构认为,对比劳动生产率调整后的综合性成本,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是美国南部州的35%左右。但是,到2015年左右,将达到60%左右。说明中国的综合成本上升速度很快,中美劳动力成本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再加上美国在能源方面,形成了价格洼地,美国的天然气和煤炭非常便宜,美国的物流成本只占到GDP的9%,而中国占到18%.综合起来,一些制造业回归美国是必然,如果再加上第三次工业革命这种技术手段的叠加,中国国际竞争力提升所面临的挑战还是比较大的。
    由于中国是经济全球化主要受益者,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对中国来讲冲击还是很大的。当然中国相对于其他一些国家还具有一些综合性优势,低成本和超大规模市场的结合是许多国家无可比拟的。
    政府要适应这些趋势性的变化,企业也要捕捉发展和调整的机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转型过程中,中国的特点是低成本,加工组装有很强优势。但是,要把个性化服务及时转化为产品这就考验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否把市场需求在产品设计中及时体现出来,这是核心的东西。如果我国能把短板补齐,发挥超大规模国家多层次市场的优势,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危机转化为机遇。
    其次,数字化制造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明显提高,必须具备驾驭这些数字化和智能化设备的人才。现在出现了人才结构供给的扭曲,应该把如何提高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来考虑。人才战略除了要关注高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还要着眼于培养高技能的技术人才。
    第三,体制机制要变革才能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不是单一政策的调整,是系统性变革问题,这种系统性变革要求顶层设计和系统性规划,这对我们是最大的挑战。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经研究部部长 冯飞  来源: 《江苏经济报》2012年06月26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